任何一个行业,风口一旦形成,参与者就会一窝蜂涌入,但随着市场饱和,呈现出僧多粥少的情形;紧随而来的将是行业潮退期。如今智能家居这么热火朝天,一旦市场冷却,谁将会是退潮大军中的一员?
1、随波逐流者
退潮指数:★★★★★
资本市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犹如螳螂般,不断地瞄准着一个又一个的风口,风向哪里吹,他们的目标就在哪里,看到有人做智能锁,他们立马投资智能锁行业;看到智能音箱好卖,就开始生产智能音箱产品,看到别人做解决方案,也号称自己是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些参与者或东拉西扯几个零组件简单拼凑,或OEM,再上档次点会拉几个码农为产品设计一段代码,然后就把产品推向市场。
这类产品一般会采用低端的配件,如淘汰的芯片等,加工工艺也较为低劣,基本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进入市场时,或贴牌,或以白牌身份出现。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此类参与者会有针对性的选择消费群,不乏打一枪换一炮的情形出现;由于成本低,低价推广是其主要应用手段。
深知黄雀在后,此类参与者没有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多是以概念炒作的身份出现,对行业、对社会没有很强的责任心,更有甚者挖掘到“金子”后即刻撤场;或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立马调转方向扬长而去,给市场的有序发展留下一地鸡毛。
2、智能家居AI企业
退潮指数:★★★★
智能家居是一套综合应用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不下于20个,其以改善应用体验、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通过技术手段将生活智慧化。但部分企业却将智能家居理解为加入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的家居系统,一味地追求技术智能化,企业的定位偏离智能家居的初衷。
目前已经有不少智能家居企业号称自己在AI人工智能算法领域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某种领先高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该“领先地位”却无法体现在其市场销售与行业应用中。截至目前,尚未见专注智能家居行业的专业算法企业,基本都是将智能家居当作人工智能应用的细分领域来耕耘,如科达讯飞、思必驰等算法企业以及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百度等算法平台商。
另外,目前能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的AI算法不多,主要是语音识别,典型代表产品正是当下火热的智能音箱及语音机器人;而发展成熟度更高的视频内容分析技术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几乎还没有可成型方案。
智能家居的“智能化”不在于AI,而在于场景应用,更确切地说是智能家居场景方案,通过方案设定及智能化应变,可以满足人们任何情况下的智能控制需求,才是一套聪明的智能家居,如回家模式不能固定为某一场景设定,而是可针对不同情形自动调节,傍晚的回家模式应与半夜的回家模式有所区别,比如半夜的回家模式不应开启有人休息的房间灯,以免打扰休息者;而如何识别哪个房间有人,这正是家居应用中需要大力开发的场景智能。
3、喜欢吹嘘夸大其词者
退潮指数:★★★★
熟悉安防的人都知道,可视对讲企业参与了上一轮智能家居风口的发起,但收效甚微,最后草草收场,最根本的原因是,可视对讲系统无法满足家居智能化刚需,很多标称的功能都无法实现;当然,缺乏智能化方案也是其重要原因,最后只能变成伪需求。
在新一轮风口中,正当行业在不断探索可落地创新应用之时,有这样一些企业却对智能家居夸夸其谈,不断为家居智能化摇旗呐喊,号称通过他们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智能安防控制、智能门窗控制、智能环境控制、智能电器控制、智能影音控制等智能场景控制;但细究之下会发现,这些场景是每一家企业的基本功底,而吹嘘夸大者,其场景控制基本都是通过程序设定所能实现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无关,用户应用时,一旦好奇的兴奋心情平静下来就会发现,固有的设定,会给居家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企业提供的APP控制还不如开关面板、遥控器来得方便;实际需要的仅仅是开空调,结果连带家里的灯都打开了;因传感器不灵敏,导致窗户频繁开关等。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安装了那么多功能的智能家居,实际能用到的却没几个,比如家居监控、远程遥控煮饭等;而不佳的体验更是备受诟病,如不禁摔的陪伴机器人、低劣的语音识别效果等,与购买之初厂家宣传形成鲜明对比,让消费者越来越质疑智能家居的实用性,并给智能家居行业贴上伪刚需标签,影响整个行业发展。
4、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
退潮指数:★★★
相较打酱油的随波逐流的人来说,这类企业抱有在智能家居行业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但却空抱雄心,自身无论是技术、渠道都缺乏竞争力。这对制造环节来说尤为至关致命,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有好的人才才能不断壮大自己的技术实力,但因种种原因,企业的技术水平始终在二三流徘徊。结构设计方面,总想推陈出新,结果变成了东施效颦;人工智能上,底子薄,始终无法消化购买来的算法,应用创新无关痛痒,始终切不到用户痛点;系统方面也欠缺沉淀与积累,过渡追求速度,导致产品未成熟即上市,导致消费端投诉连连。
作为直面消费者的行业,好用、实用是检验产品优良的唯一标准,技术上的任一缺陷,都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进入行业的很多企业,智能家居并不是其唯一的经营领域,多线作战也会顾此失彼;亦或者抱着提前布局的心态试水,也无法为智能家居部门提供充足的弹药,使得业务始终难有大发展。
从2013年至今,入局者纷纷攘攘,不少还抱着上市的决心投身智能家居行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四处碰壁,市场无法打开,不少企业或不得不退出该行业,或艰难经营。时至今日,虽然入局者仍在不断增多,但市场的声音已经逐渐被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美的、欧瑞博、摩根等具备深厚技术功底的企业所代言。
5、没有服务的企业
退潮指数:★★★
处于制造端的设备制造商,有实力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不多,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像摩根一样背后有一个杜亚做靠山,也没有海尔那样几十年的渠道沉淀,而如迪威乐般下定决心进行地推的企业更少之又少,一般都是通过代理商、装修公司等合作伙伴推广,所以服务好合作伙伴是公司持续发展的第一位。但行业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有不少代理商坦言,不少制造商在推广之初说的是一套,代理合同签约后做的却是另一套,主要是服务无法跟进。
当然,在迪威乐之前,也有不少智能家居企业做地推,但大多都因为服务跟不上,自身实力覆盖不了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草草收场。
就前者而言,此类制造商直接得罪了合作伙伴,让B端市场戛然而止;后者则直接点燃了消费者的怒火,品牌形象瞬间崩塌。服务,是一个企业长久生存的续命丸,没有了服务好比杀鸡取卵,企业面临崩塌只是早晚之事。
6、重单品不重系统的企业
退潮指数:★★
回顾前几年,有实力号称自己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智能家居企业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单品制造者;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不少企业都加码了自身的技术储备,纷纷从单品供应商转型为解决方案服务商,典型企业如欧瑞博。
智能家居是多系统的有机结合体,既需要硬件,也需要软件,还需要AI技术推助智能化体验,任一技术缺一不可。而当下的房开商、装修公司在智装领域技术水平仍较低,这些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之中未来只会有极少企业能够满足智能化需求,无法作为智能家居系统集成的代言人。单品注定只能逞一时之能,却难以长远,即便智能音箱年销量1000多万台的亚马逊,也在不断收购智能家居企业,加速完善其产品线;谷歌同样不甘居人后,频繁出手并购;而国内的阿里巴巴、华为、百度、腾讯等更是全力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平台,以谋长远之发展。
总结
智能家居如过山车般历经几十年潮起潮落,这一轮的风口一旦技术不能满足行业需求,还会再次跌落谷底;即便技术能跟得上需求,也将会从纷纷入局的躁动期进入理性发展期,无论何种局面,都会注定有一部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企业退出智能家居市场争夺。古人说得好:“不某万事者,不足某一时”,从目前行业发展形势看,距离理性发展已不远,谁将成为逃兵,我们静观其变。
责任编辑:靳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