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顶盒厂商们前赴后继 内容成盒子致命短板

2006-03-14 09:05:53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dvbcn热度:

【导读】在内容和产业链整合上遇到双重挑战的“盒子”,却被饥渴的IT和家电厂商们寄予了厚望。市场上也频频传来某大牌厂商发布“盒子”的消息,但是消费者对“盒子”的反应是:用脚投票。

在内容和产业链整合上遇到双重挑战的“盒子”,却被饥渴的IT和家电厂商们寄予了厚望。市场上也频频传来某大牌厂商发布“盒子”的消息,但是消费者对“盒子”的反应是:用脚投票。

“盒子们”前赴后继

经过市场试探,一年前极力鼓吹“盒子”概念的盛大,已经悄然收缩了战线,将其主要的力量又回归到了内容服务上。

北京中关村科贸大厦一层,盛大宽带娱乐中心体验店里,摆满了承载着盛大家庭娱乐中心战略梦想的盛大易宝(EZPOD)。若大的店里只有一台标有EZ STATION、貌似DVD的“盒子”,接在一个大屏幕等离子电视上做演示。据店员介绍,这只是一台做演示用的机器,盛大“盒子”在北京还未上市,就连她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盒子”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重要的力量都放在了推广易宝上,因为考虑到很多家庭都已经有了电脑,所以易宝更有市场。”

与盛大放弃硬件,专注于由遥控器和软件套件组成的盛大易宝不同,长虹朝华、同方、TCL、方正以及海信等厂商已经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盒子”或者数字家庭概念的电脑。

去年(05年)以来,家电和IT厂商纷纷出手,似乎“盒子”江湖马上就要展开一场商业厮杀,但是他们摆好了架势,就是没有一个动手的理由——因为消费者根本不清楚他们为什么把架势拉这么足。

早在1999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向中国人推销过他的“盒子”——维纳斯计划,最终也只落了个铩羽而归。

今天,虽然网络宽带和各种软硬件条件比7年前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中国的“盒子们”似乎正在经历过去“维纳斯”所经历过的尴尬。

内容是致命短板

对于“盒子”的市场冷遇,Gartner硬件系统集团首席分析师易磊认为:目前在娱乐终端方面,还没有确立什么样的形式会成为主流。这个市场的启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理念的接受,但是接受速度并不像厂商想象的那样——通过密集的广告宣传就能加快,这是很花时间的一件事情。

事实上,与消费者的认知速度比较起来,具有吸引力内容的缺失才是“盒子”的致命弱点。

“虽然‘盒子’将各种内容整合起来,但是如果用户购买‘盒子’,用户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易磊反问,“盒子”的目的是给用户提供增值内容,但是用户现在从“盒子”上并不能得到特别的好处,如果想看新闻,有很多免费网站可以看;如果玩游戏,也同样有很多平台可以去玩。那消费者为什么要买“盒子”的账?

“盒子”包罗万象的定位,决定了其必须要整合大量各类内容资源的宿命,与内容提供商的博弈尚且不论,单是内容本身的整合也是不小的挑战。

因此,除了“盒子”本身的问题外,业内人士普遍不看好“盒子”构想的理由是:这个产业链的整合难度太大。

“整合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海信数码北京分公司赵晓说。实际上盛大收缩战线,在硬件上退出,说明盛大认识到了问题,开始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每个企业都应该摆正位置,做自己专长的事情,否则出力不讨好。”

“因为我们以前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但是没有人响应,所以提出软硬件解决方案,后来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同道中人越来越多,非常高兴大家能够一起来实现‘盒子’构想,所以盛大又回归为内容提供和服务商。”盛大发言人诸葛辉对此前盛大软硬通吃的做法做出如此解释。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上)

一机顶盒从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展方向看,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是无庸置疑的,取代的时间和方法则随各国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那国也不会于朝夕之间将所有模拟接收电视机都打入冷宫而以数字接收电视机来取代之,于是数/模转换机顶盒就应运而生。我国已经拥有三亿多台模拟接收电视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条件

国内主要卫星电视机顶盒厂商目录

1、同洲电子2、长虹3、深圳九洲信息4、福建神州电子5、高斯贝尔6、江苏银河电子7、深圳迈威8、深圳创维9、深圳成功10、福州卓异11、大亚科技12、江苏银河13.其它

06年前瞻:手机电视与IP机顶盒等备受关注

考虑到能源成本高涨与房地产泡沬化等因素,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相当担忧2006年的美国经济。但投资银行JefferiesBroadview的技术管理总监DavidCreamer指出,半导体也许会成为新焦点。Creamer表示,随着半导体业界一些合并或并购案、首次公开发行(IPO),加上部份跨领域大型企业积极寻求成功的新兴科技以使其技术更加完整,2006年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