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便利店遭遇Amazon Go 棋逢对手谁人胜?

2018-01-30 10:57:39来源:TechWeb 热度:
近日原定在2017年初就要开业的亚马逊无人便利店Amazon Go终于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了。坐落于西雅图亚马逊总部,Amazon Go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当地人去排长队体验,大洋彼岸也有更多人在关注着Amazon Go的动向。
 
 
众所周知,2016年末Amazon Go的概念被初次提出,就曾带来零售业一波动荡,尤其是在中国。无人便利店在中国本土扎根发芽如雨后春笋,开店潮此起彼伏,如今人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Amazon Go作为这一领域的鼻祖,延后一年开放在业内仍然声量巨大。
 
面对中国本土化无人零售,Amazon Go独具特色
 
“No lines,no cash”是Amazon Go的核心形态,没有排队,没有现金,“只需走进去,拿走你想要的东西,走出来”这三步。这种全新的形态是对传统实体便利店运作模式的一种创新和颠覆。而为了实现这一结果,亚马逊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这些努力也造就了Amazon Go的三大特色。
 
其一,高成本投入下丰富夯实的数据基础。去年下半年,亚马逊斥资137亿美元收购Whole Foods Market的460家高档杂货店,以求获得最丰富全面的线下实体店铺数据。健康食品超市Whole Foods是一家美国连锁店,始建于1978年,高质量的生活、绿色健康的食品和环境保护等理念的倡导,让Whole Foods得以击中美国中产阶层的神经敏感点,由此声名鹊起。
 
虽说如今Whole Foods提供有机天然食品模式的售价过高,在综合型连锁超市价格更低的形式面前缺乏壁垒,但Whole Foods仍有能力帮助亚马逊在与沃尔玛的竞争中取得领先。也就是说,Whole Foods在实体零售领域的分量不可小觑,其多年积累的消费者用户数据信息和实体店经验资源,将成为亚马逊进军线下的有力臂膀,同样对Amazon Go的建设和普及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千万美元打造优质尖端技术服务。Amazon Go运用无人驾驶技术中的计算机视觉系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共同打造“Just Walk Out”系统。早前,国内无人便利店的开设在技术上更多触达识别与支付领域,面部识别、指纹识别、商品识别等技术以及自助扫码等支付方式,让无人店铺的消费不像想象中那样流畅。而如今Amazon Go的技术显然是业内独创。
 
亚马逊在两年前就曾申请过涉及无线射频识别感应方面的技术专利,如今在Amazon Go商店里,商品架子上的传感器识别取物行为,天花板上的黑盒子相机追踪、捕捉消费者动态,再加上AI深度学习算法,消费者行为将在这间店铺里被多形态融合后作出处理分析,判断消费者的最终购物结果。技术上的深度研发显然是Amazon Go最难被外界打破的壁垒。
 
其三,Amazon Go对用户极致化体验的追求。华尔街日报曾称Amazon Go面世时间之所以推迟了一整年,是因追踪技术不达标。但随后Amazon Go副总裁Puerini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延迟原因主要来自于员工的过度需求。简言之,是在员工内测环节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出现延迟开放。
 
事实上,这一推迟成立现象外界早有多种解读,但从亚马逊的线上市场布局来看,追求消费者极致化体验或许是最恰当的注脚。亚马逊自创立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品零售商,并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这足以说明,亚马逊做事的聚焦点并非在短期利润上。更何况如今有了线上可靠稳定的营收,Amazon offline只怕会更执着于消费者体验。
 
总结一下,从高成本数据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到为消费者体验而做出的努力,Amazon Go可谓是倾注了亚马逊无数心血打造而成,终于不负所望形成了最关键的三大特色壁垒。
 
Amazon Go抗衡中国无人零售,难分伯仲
 
从Amazon Go所做出的努力中我们不难看出,Amazon Go决定做无人便利店的思路在根本上与国内本土化企业不在同一个维度。所以要说Amazon Go会对中国本土化无人零售企业造成怎样的冲击,我们可以对比去看,冲击来自两方面。
 
在一方面,国内无人零售遇Amazon Go相形见绌。自Amazon Go无人超市的概念被提出开始,2016年末内测,预计2017年年初对外开放,表现出亚马逊当时的思路是由自己引领风口,引发无人零售行业变革。但意外的“不完美”导致这一机会被别人抢占而去,Amazon Go反而成了追随者。国内本土化无人零售与Amazon Go概念出现分歧,但更深入打磨体验的后者优势更强。
 
也可以说,国内本土化无人便利店是对Amazon Go的一种曲解和误读。仅仅取消了收银台,通过技术约束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自助结算渠道,而整个过程依然滞碍重重。再看Amazon Go的消费体验,“就像在偷东西”一样直接拿走消费,让无人零售的形态被再次刷新,体验也被再度拔高。
 
另一方面,长期利益上的较量让国内无人零售败下阵来。客观去看,正面是高成本、重资产阻碍了Amazon Go的规模化扩张,让其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广泛市场。线下零售本身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局限性,消费群体定额定量,西雅图Amazon Go也只此一家,难敌近在眼前的本土化无人便利店。风口产业上,优先抢占市场必然是重头戏,先触达用户、后打磨体验才是正道。如今Amazon Go短时间内消费者触达能力必然低于中国企业。
 
但在反面,是企业寿命将直接由用户体验决定。作为线上零售电商巨头,亚马逊依然通过斥巨资收购实体店Whole Foods的方式来获得最准确、最专业的线下数据;再加上独创且难度系数极高的传感融合技术,Amazon Go更尖端优质的消费体验将在国内市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所以说,短期的市场份额上中国企业当仁不让,优先抢占用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消费体验,不失为缓兵之计。而长期来看,尽管Amazon Go姗姗来迟,但却有望后来居上成为业内佼佼者,在竞争中屹立不倒成为最终赢家。
 
未来的无人零售,得用户者得天下
 
通过Amazon Go的特色壁垒分析与国内无人零售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最终在一个行业起到决定作用的,一定是更加关注用户的一方。而二者在市场宽度和深度上各具优势,如今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在未来,无人零售领域的用户体验始终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今,Amazon Go提供了绝对的高效消费模式。对比国内无人便利店的运作模式,不管是京东在2017年底曝光的京东X无人超市,还是阿里蚂蚁金服的淘咖啡闪店和WithAnt,抑或是微信支付联合Easy Go推出We Life无人快闪店,均离不开扫码等消费操作,只不过是非人为监管,智能把控而已。Amazon Go在效率方面的认知和期望无疑高出中国不少,因此有了彻底解放式的消费状态,可随拿随走。高效没有边界,深度技术打磨下仍有待突破。
 
前面也提到,Amazon Go 很可能就是因为消费体验方面的不完美而延迟对外开放时间,可见亚马逊对消费体验的执念以及对短期营收的“漠不关心”。甚至如今已有人对西雅图首家Amazon Go投入的技术成本进行估算,预计至少在千万美元级别。可以想见,若是追赶风口而来,定将作鸟兽散,消费上的滞后和不流畅的体验实则注定早早散场的结果,高端优质的无人零售服务体验是零售重心。
 
在如今中国无人零售领域企业扎堆、巨头纷涌入局的状态下,Amazon Go的出现相当于重塑了无人零售,再造了无人便利店的形态。换个角度看,也是给了中国无人零售发展全新的前进目标和方向。
 
总的来看,无人便利店虽为风口,但入局者皆实力雄厚,国内外的企业布局实则胜负难卜。Amazon Go虽占据体验优势,但这也是国内无人零售的可增长空间;而国内尽管有足够广阔的市场,但Amazon Go借助online在用户体验上的深耕让其掌握着长期发展的主导权。不得不说,用户体验对无人便利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在Amazon Go对无人超市的再定义之下,国内企业也有了新的前进方向。

责任编辑:黄焱林

为您推荐

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今日,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Bingobox)宣布,已于今年5月完成A轮系列融资,融资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此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机构跟投。缤果盒子于2016年8月开始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2017今年6月初落地上海、开启针对一线城市的大规模人流测试。在超过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

新零售新尝试 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完成A轮亿元融资

7月3日消息,24小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Bingobox)今日宣布完成A轮系列融资,融资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该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投资。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认为缤果盒子是新零售领域的创新尝试。我们看好零售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尤其是缤果盒子的团队。随着未来技术的日趋成熟,我们相信以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