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城市

2018-01-23 11:55:01来源:华龙网 热度:

高新九龙坡、美丽山水城,走进新时代的九龙坡区,如何立足长远,谋求更大发展?日前,九龙坡区区长刘小强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九龙坡区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人文体系建设,在重庆“两点”“两地”大格局和大数据智能化大布局中,进一步为“高新九龙坡、美丽山水城”找魂塑形,鲜明确立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城市这一成长坐标。


 

谈学习

重在“学懂、弄通、做实”

重庆商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全市上下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九龙坡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党要来一个大学习,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九龙坡区和重庆高新区第一时间作出响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全参与。区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抓,区委中心组带动全区1929个基层党组织全面推动大学习、大研讨。二是宣讲全覆盖。三级宣讲梯队、300余名宣讲员共宣讲1600余场次,“五微七进”宣传直通车做法在全市宣传系统推广。三是宣传全方位。新闻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四大阵地统一发声,在社会面上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凝聚强大正向能量。

同时,我们坚持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相继召开区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着重布置了“11+3”重点工作任务,精准落地市委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的要求。

谈落实

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城市

重庆商报:大学习,是为了大落实。具体到九龙坡区和重庆高新区,我们打算怎么干?

刘小强:我们主动把九龙坡区和重庆高新区置于新时代全市、全国、全球发展的新方位新格局之中,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鲜明确立打造中国首座人工智能城市这一成长坐标。简要描述,就是以人工智能为“大脑”、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全面优于当期重庆城市形态、塑造标准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生命型城市。

对此,我们也进一步梳理空间布局。更加积极主动对接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机遇,把智纲智库关于打造中国首座人工智能城市的区域发展战略路径策划方案置于顶层设计范畴,着力推动成果在九龙坡和重庆高新区全域的全面落地运营,首要抓好我们从去年下半年起就同步推进的覆盖全域的三大片区规划设计成果的编制形成、法定化落地、运用实施。

谈路径

人工智能贯穿“三大体系”一体化

重庆商报:在打造人工智能城市方面,九龙坡是怎么来规划建设路径的?

刘小强:我们进一步精准建设路径,把人工智能优势全面贯穿在三大体系一体化支撑。

第一,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突出大数据智能化导向,突出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智能终端、智能运载工具、物联网基础器件、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率先发展,锁定精准图谱,走出九龙坡现代产业特色发展新路径。

第二,以城市骨架体系塑造物理支撑,打造生生不息自我修复更新的生命之城,着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探索模式。

第三,以区域人文体系塑造活力源泉,打造让人在蓝天白云下更健康更自由更美好生活的一生之城,着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特色。

谈措施

聚焦打造“一区一心四基地”

重庆商报:九龙坡和重庆高新区要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大脑”的生命型城市,还需要在产业变革、城市更新、人文塑造等更多领域来进行设计。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

刘小强: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城市,是我们靠前抢抓全市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编制重大先机,依靠市规划局的深度指导参与,依托与智纲智库、同济大学等国内领先团队的深度战略合作,历时半年专项研究、反复深化沉淀、集体酝酿决策,精准指向新时代“高新九龙坡、美丽山水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考量和路径选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行动安排:一是把人工智能理念融入城市的全部发展过程。二是把人工智能策略植入全域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三是把人工智能特征鲜明凸显在重大功能布局。以重庆高新区为主要承载,聚焦打造“一区一心四基地”。

“一区”即打造重庆人工智能城市先行示范区,“一心”即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四基地”即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国际创新人才基地、智能活动与体验基地。

谈文化融合

打响九龙人文旅游品牌

重庆商报:艺术的盛会、群众的节日,九龙坡在文化发展方面,可谓是亮点纷呈。那说到人文体系建设,尤其文化融合发展,九龙坡又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刘小强:我们把文化融合发展摆在涵养人文风气、构建人文体系的核心,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社会文明环境与文化生态群落互为支撑。兴传统礼仪、过传统节日、守乡情民俗家风,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深化全民阅读示范区、志愿者之区建设,让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力推动九龙半岛国际文化艺术区规划建设,加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南分院、重庆大学国际校区等大学布局发展,梳理走马古镇升级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基础教育一流强区。二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融发展。推动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63个文化惠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是以人文风物为引领的文体旅科商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千年禅林福地、巴渝文化群落、当代艺术圣殿、温泉颐养天堂、时尚都市乐园”九龙人文旅游品牌。

责任编辑:周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