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催生产业革命

2018-01-19 14:15:24来源:重庆日报 热度:
2016年以前,在公众看来,人工智能还是科幻片里的东西。不过,随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智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竞相入局,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已掀起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AI)热潮。

1月18日,在“2018重庆产业互联网高峰会”上,来自京东、阿里巴巴、海尔和科大讯飞等国内AI企业的代表,围绕“智能+前沿”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之路,让人们看到了零售业、制造业等产业领域正在发生的变革。

海尔:用户是制造全流程的核心

在“万物互联”之下,市场在悄然发生变化。此前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和产品生产正在逐渐失去市场,用户将作为最终和最挑剔的裁判员,主导产品的迭代升级。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智能制造总经理张维杰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海尔率先提出了工业大规模定制的解决方案,让用户成为制造全流程的核心。

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根本就是“激活用户”,实现产品体验到用户场景定制的价值闭环。把生产链转向用户群,同时把用户群搜集的信息反馈到生产链,这就意味着生产要转化到以用户为中心,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回馈指导,形成“用户闭环”。

张维杰表示,通过建立企业—用户—产品实时互联的平台,让用户能够在平台上实时提出个性化的需求,企业通过已有连接产品或用户场景中积累的大数据进行智能整合,同时让用户参与进行实时交互,这样,有助于设计师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模型。

“我们所说的定制不是一次性定制,也不是某个环节的定制,而是用户参与创意设计全过程,参与产品的持续迭代。”张维杰说。

“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连接全球研发资源,精准匹配需求,能够快速形成产品创新。”他表示,原来创造一个产品可能需要3个月,现在只需要7天。

京东:无界零售颠覆零售业

零售业态先后经历了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三个发展阶段。如今,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兴技术加速渗透零售业,零售业已开启第四次革命——“无界零售”。

什么是“无界零售”?京东集团副总裁邓天卓介绍,这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同时又超越互联网电商的新零售业态。这场零售业的新革命,主要体现在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和智慧营销等方面。

譬如,一家零售企业在全国有500个仓库,其每个仓库的库存量、进货量应该是多少、商品应该放什么地方,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去,都是靠人用统筹学来做计算、分析。如果其管理的商品数量只有几千个、几万个,这是可行的。如果商品数量非常庞大,达到上亿个,这就是非人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在京东,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同样在京东,借助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还能掌握消费者的喜好,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智慧营销。在这种情况下,1000个消费者打开京东APP,首页显示的内容都会不同——对于某个人,系统可能会自动推荐一种商品,但对于别人,系统则会推荐别的商品。

还有,京东的定价也很有“智慧”——根据京东及竞争对手的商品库存量、分布情况,以及京东每个区域的销量和消费者对产品组合的接受情况等数据,智能地进行分析、定价——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价策略。

“不过,这场零售业的革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其给零售业带来的变化才刚刚显现。”邓天卓表示,未来,无界零售一定会给零售业带来颠覆。

阿里云:工业大脑助企业提升良品率

提及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人们普遍想到的就是机器换人。不过,在阿里云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李树翀看来,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趋势,一定是“互联网化+平台化”。而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只是制造业企业智能化的一部分。

“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技术就是网络信息技术。”李树翀认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就是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打通管理链条、营销网络和供应链体系等环节,实现生产、运营管理及营销供应链等方面的协同。最终,帮助企业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用最低廉的成本、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最多的质量符合要求的商品,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阿里云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其推出的ET工业大脑,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传统的工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2016年夏天,阿里云ET工业大脑入驻苏州的协鑫光伏切片生产车间。光伏切片生产有着十分精密的工艺流程,生产环境复杂,人工经验很难100%地保障产品质量。不过,在新的生产模式下,该公司标准化车间所有端口的数据可传入工业大脑。随后,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所有关联参数进行深度学习计算,精准分析出与良品率最相关的数十个关键参数,并搭建参数曲线,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和控制变量。

经过半年的测试调整,ET工业大脑最终在数千个生产参数中发现了影响光伏良品率的规律,帮助提升协鑫光伏提升良品率1个百分点——相当于一年可以为协鑫光伏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

科大讯飞:执业医师中也有机器人

如果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望闻问切,给你看病的是一台机器,你信得过吗?

科大讯飞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谭昶说,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

假设一个病人通过CT诊断肺部,分层扫描产生了200张片子,现在需要从200张CT片里面找出3到5个潜在的病灶,然后判断病人是否有肺结核或者肺癌——这个过程,医生可能需要的时间很长,但机器1分钟之内就能看完,然后医生再花1分钟时间复核一遍机器看的对不对,就可以下诊断。

如果医生忘了怎么治了,这时候怎么办?

“机器人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我们只要通过大数据训练一个医学机器人,医生用语音告诉它病人肺部产生了什么样的斑状阴影,情况如何,机器就会自动弹出一个提示框,告诉医生这个病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是肺结核,有多大的可能性是肺癌早期,有多大的不确定性……还会建议医生下一步如何诊断。”

凭什么机器能去辅助医生?

谭昶笑着说,去年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除了毕业一两年的医学专业人士参加,还有机器人参加。对于人类来说,360分就算及格,但有机器人考了456分,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人类医学学生的水平。

“你如果觉得机器人还不够聪明,还不能独立给人看病,那么它至少已经可以给医生当助手了。”谭昶说。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