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市场还是找技术?重营销还是回归商业本质?赵明的文章让人开始反思整个手机产业。雷军近期也谈到品质创新,虽然比赵明晚了2年,但都是领军企业该做的事情。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什么又将走向何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手机新风口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以销量同比下降20%以上结束了2017年。这一年是很多手机企业的寒冬:中兴、联想、酷派并未见起色,不停调整高层人事求变;魅族等互联网品牌遇到同样困境,线上市场已经见顶;小米触底反弹,但主要销量依靠低端机在印度等市场销售换来成绩,在中国市场依旧乏力。
全面屏从概念打出到全面普及,也就一年时间,事实证明,它只是营销噱头,并不是能够改变行业格局的新风口。
对于中国市场及中国品牌而言,2018年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通信产业变革角度看,2020年的5G时代是一个大的节点,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商+手机终端商已经提前布局。而先于5G落地并将成为5G发展加速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领域出现,2017年是人工智能手机元年,标志性品牌是华为和荣耀,以及苹果。2018年将成为人工智能手机大发展之年。
对于人工智能手机发展趋势的判断,Counterpoint认为,2020年人工智能手机占比将达到35%,而Gartner更为乐观,认为到2020年将达到80%。
从人工智能三要素布局来看,这个风口有些人可能根本抓不住
Gartner乐观的逻辑基础在于,使用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认为是人工智能手机。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会发展较快。
从时间点来看,2017年9月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970问世,紧接着是苹果A11芯片,10月高通人工智能芯片骁龙845出现,今年1月三星Exynos 9810低调露面,2018年联发科与展讯的人工智能芯片也将上市。作为基础设施,芯片底层的全面支持,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业内有人称荣耀“在人工智能上领先行业半年”,有一定道理。从芯片落地来看,麒麟970大概会早于骁龙845三个月左右,而荣耀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方面布局,早于国内其他厂商。
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算法、数据和计算力,很多手机企业缺少相关布局与合作。
1、人工智能芯片是计算力落地载体,是否拥有自有供应链差别很大。
全球拥有这项能力的只有苹果、三星、华为三家,而华为率先卡位人工智能,苹果和三星紧随其后。小米虽然也投资做芯片,但目前仍定位在低端。大部分手机厂商想介入人工智能都要等高通、联发科、展讯等时间节奏,在供应链上相对弱势。
2、数据往往是用户使用服务时产生,是否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很关键。
各家应用企业将数据视为自己的重要资产,不愿开放,导致手机中形成了一个个应用孤岛、数据孤岛。荣耀的做法是,主动将自己人工智能接口开放出来,和应用提供商们一起构建合作共赢的人工智能生态。如出行场景中,在去哪儿订票、在滴滴打车、在航班管家看航班动态及选座位,数据不互通;荣耀V10将接口开放后,这些APP在荣耀V10上将数据实现了打通,能够给用户智能而全链条的服务。当你订票后,航班管家会在合适时间提醒你选座,然后会提醒你安排接送机服务,整个出行体验变得智能而流畅。
荣耀V10以开放态度,联合全球开发者提升用户人工智能体验,如NPU计算能力、人工智能计算库及API、主流机器学习框架、算法接口和人工智能硬件资源,可支持更多人工智能 APP接入,将加速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和滋生人工智能能力提升。
在服务和数据打通上,互联网手机意识相对超前,除荣耀外,小米和锤子以“大爆炸”等功能,实现信息的跨应用搜索与流转。而在OPPO、vivo等手机品牌当中,类似功能级别或者系统级别的数据打通尚未落地。
人工智能手机时代是更加开放合作的时代,很多手机企业并未意识到,仍然固守自己的生态体系,这在人工智能时代是行不通的。
3、无论是自有算法还是借力第三方,拥有操作系统更占优势。
语音识别、环境感应、机器学习是手机上主要算法。语音识别方面手机厂商多采用第三方技术,如国外的苹果、微软、谷歌等巨头以及国内百度、科大讯飞等一些科技企业都在发展语音助手。环境感知需要结合摄像头、陀螺仪等硬件及传感器,感知环境因素,然后指导相机、屏幕等做出场景化的反应,这背后的核心算法沉淀在操作系统上。而基于用户使用习惯智能推荐应用和内容,更离不开操作系统的介入。
国内小米、荣耀、OPPO、vivo等主流手机品牌都做了自有ROM,可以说都具备了基础的工具,但很多企业还在传统的“快”上做文章,比如不断加强手机硬件的处理速度,软件的优化流畅度,可现实是速度提升已经到瓶颈。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操作步骤,让手机主动思考、交互,成为新的方向。
荣耀经过四年的研发,2016年推出了耀Magic LIVE系统,专门面向人工智能,当时拥有拿起手机亮屏、到快递柜前自动生成快递单号等场景化智能能力。最新发布的荣耀V10,继承Magic优势并有所提升,人工智能软硬件一体及合作带来更好的体验。
从其身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手机的不同之处,比如基于人脸识别的抬手亮屏、更加高效的实时翻译、根据用户习惯预测的智能提醒、基于屏幕内文字推荐服务信息(比锤子大爆炸更迅速丰富)、理解更加精准的AI语音助手等。
总结来看,很多品牌,要么没有芯片与系统的布局,要么在合作上不够广泛,所以当人工智能风口到来之时,很多厂商要去等高通、MTK、展讯的芯片,要去找科技企业进行算法及服务级的合作,风口不等人,最终的结果是,只有有准备的企业能够抓住发展的风口。
为什么荣耀要推动AI手机的发展?
2016年,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最先提出智慧手机的概念,实际上可认为是对人工智能手机的概念化。相对于一些手机厂商注重当下风口及营销论,华为更注重对为未来的布局及对商业本质的理解。
在赵明的文章中,同样可以看到荣耀的思考逻辑,“2017年之所以登顶中国互联网手机品牌,重要原因在于新品快速迭代、技术沉淀厚积薄发。与其被颠覆,不如颠覆自己。市场就在那里,能否找到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拥抱前沿技术、瞄准需求痛点。”
强大的华为平台作为支撑,同时布局芯片及操作系统,让荣耀可以拥抱前沿技术。而对于消费者诉求的洞察与满足,是互联网品牌荣耀的强项所在。供应侧与需求侧的结合,形成领先优势,也是荣耀推动AI手机发展的动力所在。
回顾荣耀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荣耀作为行业推动者的身份并非首次。比如率先推出双摄手机,一年多之后行业才开始普及;比如发起工艺革命,魅海蓝成为潮流色的代名词;再比如智灵键的应用,体现荣耀与互联网企业及服务的广泛而深度的合作。从荣耀的视野和格局,以及技术储备和消费者洞察来看,成为人工智能手机代表有其必然性。
警惕裹挟人工智能的营销,人工智能手机或泥沙俱下
电视领域已经出现了营销驱动的现象,长虹、康佳、创维、小米、乐视、暴风、微鲸等,一夜之间全变成了人工智能电视。而实际上,大部分只是多个了语音助手,甚至连单次唤醒连续交互都做不到。
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仅次于电视,也是一个营销盛行的领域。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当华为、荣耀、苹果、三星主打人工智能后,几乎国内所有主流品牌都会借人工智能营销,毕竟,可以使用高通的人工智能芯片,可以使用百度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沾上边就可以叫人工智能手机。
就像互联网手机没有标准定义一样,什么是人工智能手机也没有明确的概念。经过市场教育的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在人工智能营销概念中,相信他们能够看出谁是实力派,谁是口号党。
为您推荐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