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杭州为例,该市至2016年底共有36家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四。仅在2017年7月开园的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目前就已吸引170余个创新项目入驻,人工智能产业在浙江发展的势头显然不容小觑。
“浙江在人工智能布局中用了不少力气,从当前浙江省的整个产业链来看,智能装备、智能硬件和面向行业应用的智能系统,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等,这些浙江均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甚至一些方面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这是业内一个基本的看法。”近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如是评价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与此同时,他也对当下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作了分析。
在他看来,此次人工智能的成功来自于大数据智能推动所形成的热潮,是“海量数据专一任务”,即机器通过成千上万标注大数据完成了诸如物体识别、围棋博弈、语言问答等目标明确的专一任务。然而,现实生活中场景的复杂性,需要人工智能具备从开放环境中进行学习的能力,以应对无法预知的新问题和新环境,而不仅仅只是“照葫芦画瓢”的技术。
“做到这点还需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许将会花费人类相当长久时间。”吴飞认为,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是释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动力的根本所在。
此外,他还就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经济之间的壁垒问题做了分析。
“壁垒确实深刻存在,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特定行业专家未能在人工智能特定场景实现较好匹配,是人工智能落地困难的重要原因。举例来说,若算法专家能力和医生经验知识相结合,自然会促进智慧医疗的进步。”吴飞说。
他表示:“如果人工智能算法专家只是一味关注算法级问题,没有把算法与实际任务场景或生活应用紧密结合,那算法永远是墙上的饼,难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
而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目前存在的“人才荒”问题,吴飞提出,要充分挖掘现有的人才存量资源,一批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统计学等人才皆可从事人工智能产业。
“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把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和对其他行业人才进行人工智能培训两个工作结合起来,不应该单单等人才。要使行业人才具备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和素养,令其会用人工智能改造升级本行业,这非常重要。”吴飞说。
他还表示,高素质人才是产业核心,中国欠缺在人工智能理论前沿进行基础性研究的领军人才,一个原因在于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需要研究者具备脑科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因此要更加重视科研院所在此方面进行的有关前沿研究。
此前,有企业发出“人工智能产业人力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声音。吴飞认为,当下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逐渐提高,其较高的使用成本会束缚行业发展,特别是影响到一些细分市场的小企业。
他通过云服务平台发展的过程举例称,过去互联网公司都要耗资建自己的信息团队和机房,现在只需要花一些钱购买云服务。而随着人工智能民主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人工智能变成消费水电一样的寻常百家事,是保障企业创新动力的重要方向。
“要尽快搭建并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开源计算平台,把一些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开源,让企业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开销购买使用,满足企业研发需求。”吴飞设想,未来体现人工智能使能能力(使其具有能力)的平台和人工智能服务型公司将越来越多出现。
为您推荐
人去世之后,QQ和微博等帐号将如何处理,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其中也存在许多商机。英国一款应用LivesOn可以在Twitter帐号所有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