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年,我们看到了Echo的强势出击,苹果、谷歌、微软等硅谷巨头紧随其后,BAT、小米等国内大公司也纷纷布局,创业公司疯狂涌入。
图注:部分国外厂商2017年发布的智能音箱产品一览
图注:部分国内厂商2017年发布的智能音箱产品一览
但和VR不同,智能音箱没有炫酷的游戏,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消费者层面似乎并没有刮起一阵风暴。智能音箱还会活下去吗?2018年的竞争是愈演愈烈还是趋于平静?我们真的需要智能音箱吗?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笔者来对智能音箱的过去和未来一窥究竟。
智能音箱或是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很多人可能一直幻想着这样一副场景:不用触摸屏幕或在键盘上敲击,而是通过语音和人工智能助手对话,这个助手存在于外观普通的设备中,却能完成我们大部分的计算任务。
智能音箱就是承载着这样的梦想诞生的。从现在主流智能音箱的功能来看,它可以单向接受用户的语音指令,实现播放歌曲、播送新闻、报告天气,甚至控制智能家用电器等功能。
为什么各大公司都在抢滩智能音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智能音箱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消费级AI产品之一,它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融合,从技术难度上来说并不是顶尖的,但能让普通人也享受到科技的乐趣。智能音箱不是单纯的音箱,它很可能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从当前技术的发展来看,手势识别、面部识别等交互技术并不成熟,识别精准度有待提升,而语音识别经历了Siri、Cortana等产品在移动设备上数年的积累沉淀,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语音识别可能成为人类脱离键盘、鼠标、屏幕后的交互方式,这也是各家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的重要原因。
市场瓜分:亚马逊压倒性优势 但苹果和三星要来了
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称,智能音箱已成为了发展速度最快的科技产品,超过了AR、VR和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份额增长速度。2018年智能音箱在美国的销售量有望达到3840万台,而在全球范围内,它的销量有望增长到5630万台。
强烈的用户需求,也将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早在2014年11月,亚马逊就在官网低调地上线了一款搭载智能助手 Alexa 的智能音箱—— Amazon Echo,没有高调宣传,甚至没有发布会。
由于布局较早,亚马逊一出手便占据了市场。2015年,这款产品占据了整个音箱市场销量的25%,比上一年增加了1200% ,2016年卖出了超过650万台。
市场研究公司CIRP的数据显示,亚马逊Echo在销量上已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几乎是第二名Google Home的三倍。2017年前三个季度,Echo销量突破了2000万台大关,而Google Home则只有700万台。
从市场份额上看,Echo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必须要警惕两方面的危险。
第一,亚马逊目前在走智能手机发展的老路,即先以低价抢夺市场。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亚马逊在假日季推出了力度非常大的折扣,Amazon Echo Dot的价格从50美元降到了29美元。亚马逊透露,Amazon Echo Dot在假日购物季期间的销量达到了数百万台,但这也意味着其面临着很大的亏损。
第二,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巨头,苹果和三星准备在今年上架智能音箱产品。
2017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发布了全新的硬件产品——HomePod的智能音箱。苹果CEO库克在发布会上表示,苹果过去用iPod音乐播放器彻底改变了人们在外听音乐的习惯,现在,苹果要用HomePod来改变人们在室内听音乐的习惯。
虽然外界批评苹果错失了进军智能音箱的大好时机,但按照苹果一向的战略规划,一直都不轻易进入到全新的领域,而是等到差不多看完整个市场存在的问题,才会推出一款更完善的产品。
另一家巨头三星也准备在智能音箱领域出击。有消息称,三星将在明年上半年发布自己的智能音箱。
据悉,三星的智能音箱将会主打音质,搭载自家的Bixby语音助手,并且和其他的三星智能设备,如手机、电视、冰箱等同步连接,并成为三星智能家居的总控台。而三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广泛布局以及其在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天然地为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打下了广泛的生态基础。应用场景,对于三星来说,是并不缺乏的。
除了推出自家产品,三星还通过其收购的公司来进行布局。去年早些时候,微软与已经被三星收购的哈曼卡顿品牌合作,打造了一款Invoke智能音箱。
这款产品使用的是微软Cortana语音助手,有微软这样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三星的到来,也是显得咄咄逼人。
此外,LG等巨头也会纷纷出击。LG今年推出新型智能音箱LG ThinQ。该音箱内置Google Assistant语音助手,可以联动家里的智能设备。LG与英国高端音频品牌Meridian Audio合作,将借助后者的音频技术。可以看出,LG也将以音质为主打。
当然,亚马逊Echo也有自身的优势。HomePod 349美元的价格摆明了就是走高端路线,这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另外基于亚马逊在电商领域的绝对优势,Echo未来将在用户购物体验方面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而苹果目前主打的卖点仍是音质、音色。
调研机构NP针对美国智能音箱用户的调查表明,语音购物成为一项越来越普及的应用。调查显示,通过智能音箱,57%的用户已经使用过语音购物。其中,65%的用户通过语音在购物车中增加了商品,58%的用户则是通过语音购物买到了过去从未购买的商品,另外49%的用户还通过音箱进行了重复购买。
这就是亚马逊Echo继续保持市场统治力的机会。
中国市场仍以培养使用习惯为主
谈完了硅谷巨头,再来看看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中国,很多消费者恐怕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要智能音箱做什么?
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很多打着“智能”旗号的音箱,都只是用炫酷灯光、奇葩外形等冒充所谓的“前沿科技”,但在使用体验上,却与智能并不搭边,功能十分单一,仅仅是与手机连接播放音乐。而这样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十足的吸引力。
从大厂商的产品来看,虽然融入了语音购物、控制智能家居等前沿可能,但毕竟生态布局尚未完成,缺少实际的应用场景,即使买到家里,更多也还是充当音乐播放器的角色。要知道,Google Assistant联合70多家智能家居厂商, 亚马逊Alexa语音助手连接产品超1500 种。
虽然天猫精灵和小爱同学的销量都突破了百万大关,但毕竟是通过低廉的价格以及双11期间的大力促销,并不能证明中国人开始习惯使用智能音箱这一前沿产品。
此外,从百度和腾讯发布的产品来看,售价均在千元以上,但主打的功能依旧和千元以下产品类似,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付费,要画一个问号。
专门有外媒就“智能音箱为什么在中国火不起来”这一话题进行了研究。据外媒报道,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创始人余凯认为,中国的年轻人每天都忙于工作,因此他们在家里待的时间并不长,而智能音箱的主要使用场景在家里。
余凯称,中国的食品外卖业务非常兴盛,因为大家都没时间。年轻人的时间不是花在了工作上,就是花在了去工作的路上。因此许多人对智能音箱能否在中国火起来依然持怀疑态度。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今年留给中国市场的任务,依旧是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还有一点是智能音箱创业的人群:2018年会成为大浪淘沙的一年。太多公司的涌入,必然导致产品良莠不齐。有媒体统计,仅华强北一带抢占智能音箱风口的创业项目就达200多个。就像上文所说,大多数智能音箱的功能其实就是通过Wi-Fi或蓝牙,把手机和音箱连接起来。
随着巨头的涌入以及对产品不断地完善,留给创业者的空间会越来越少,尤其是那些价钱和性能很低的公司,2018年值得警惕。
智能音箱也要担心隐私问题
传统硬件产品如果加上了“智能”二字,就有一个问题浮出水面:隐私。
近日,美国消费者保护组织Consumer Watchdog近期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亚马逊、谷歌等智能音箱很有可能偷听用户。
研究显示,在不远的将来,智能音箱可以监听到你的一切,从一些机密的对话,到你冲厕所的习惯,无所不包。智能家居产品的新版本甚至可以收集用户数据并向其推销相应产品。
听到这里,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要智能音箱更聪明,就少不了这些设备收集用户大量信息,从私人对话再到生活细节,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人工智能全面侵犯了你的生活,这样的智能音箱会是人们原本期待的样子吗?
最后一个问题:智能音箱需要高音质吗?
从当前的智能音箱大战来看,更多的公司还是将关注点放到了“智能”身上,如何语音识别更精准,如何能连接更多的智能家居……但却忽略了还有“音箱”二字。
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最新研究表明,智能音箱的用户并没有用来做特别复杂的工作,而是比较基础,比如获得天气预报或播放音乐,其中播放音乐排在第三位,具有较高的频次。这就说明,音质是智能音箱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
从当前产品定位来看,300美元以上的产品都特别重视音质。以HomePod为例,苹果强调的是HomePod首先是一款音质超群、能够满足你音乐乐趣的音箱,其次它才是你的语音智能助手。比其他主流智能音箱高的多的售价,也是苹果将自己和其他产品区别开来的明显标志。
智能和音质谁更重要?在我看来,不需要分的那么细,只需要在产品定位上做好区隔就可以,毕竟这个世界人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智能更感冒,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对音质更感冒,找准不同的需求,做好不同的产品功能和品质,设置好定价,就能满足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