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女神李飞飞 从洗衣妹到人工智能科学家

2017-12-25 17:46:49来源:极客网 热度:
人工智能时代正扑面而来。上周末,谷歌AI中国中心正式成立。宣布这一消息的,是被称为“AI女神”的华裔女科学家李飞飞。

站在台前和聚光灯下的李飞飞,现在被人提及时总会加上一串响当当的头衔:她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谷歌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随便拿出一个身份都足以证明其江湖地位。她最大的贡献,便是主导的计算机视觉识别项目,每年吸引着包括Google、Facebook、Amazon等科技巨头在内的上百家顶尖机构,共同向前推进人工智能的边界。在这些瞩目的光环之下,却是一位华裔女子非比寻常的励志故事。

奋斗每天只睡4小时拼来全额奖学金

1976年,李飞飞出生于北京,后来在四川长大。1993年,李飞飞跟随父母移民到美国新泽西州小镇帕西帕尼。

一到美国,困难就横亘面前。李飞飞的父亲只能找到做相机修理的工作,母亲则当了名收银员,微薄的收入远不足以支撑全家的生活和学费。

这时,距离大学入学只有2年时间。如果想要进入一所好大学,李飞飞不仅要在少得可怜的学习时间里迅速掌握英语,还要拿出一份极其优秀的成绩单,只有这样才能拿到顶尖大学的奖学金。否则,以他们的家境,是付不起高昂学费的。

李飞飞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挣扎在唐人街中国餐馆之间,到处端盘子,当清洁工,做收银员……最辛苦的时候,她一天只睡4小时,周旋于工作和学习之中。

这就是普通新移民的生活,想要站稳脚跟,就需要牺牲和决心。李飞飞曾回忆说:那是一段残酷的时光,我不是很喜欢那时的自己。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李飞飞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还有全额奖学金。当时,这个消息在帕西帕尼算是个大新闻,她奋斗的故事登上了当地的报纸,标题是《“美国梦”成真了!》。追梦听从内心去选择自己的方向

1995年,李飞飞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希望的大门渐渐为她打开。

读书期间,李飞飞敏锐地注意到了市场上的机会,她决定借钱买下一家洗衣店,交给父母经营。她从此过上了双城生活:周一到周五,她是普林斯顿的高材生,拼命努力吸收知识;周六到周日,她则走出实验室,穿上白围裙,置身于成堆的衣服中,给洗衣店帮忙。

blob.png

1999年,李飞飞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那时的华尔街赶上了大牛市,李飞飞接到了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顶级金融公司的offer,然而她却没有从中选择任何一份工作开始赚更多的钱。那个时候,她的兴趣是希望能去西藏,在那儿做一年的藏药研究,这听上去有点儿疯狂。之后,她的梦想是攻读一个博士,尽管在这期间一分钱也挣不到。

一年的西藏之行并非人生插曲。在科学界,藏医与中医一样存在很多争议,她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作为一个科学家,藏医可以在哲学和方法论层面上带给她很多,她非常看重小众科研项目在更大领域范围内的意义,每一项研究开始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对我来说,真正的挑战是,你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兼顾自己所身负的责任,然后又必须忠于自己的内心。”

西藏归来之后,李飞飞进入了加州理工学院,攻读人工智能和计算神经科学方向的博士学位。

生活依旧没有停止对她的刁难。李飞飞读博士期间,她的母亲接连患上了癌症与中风。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李飞飞说,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然后一起挺过来了。飞跃改变计算机视觉识别方向的人

2005年博士毕业后,李飞飞进入了斯坦福大学AI实验室,选择了当时陷入瓶颈期不被看好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识别领域。

计算机视觉识别,通俗地讲,就是拿一张图片,让计算机认出来这张图片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不同内容区域的关系,让机器读懂图像。这对于正在学习新事物的三岁小孩来说很简单的事,但对于计算机智能的发展却是一座大山。

彼时,图像识别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但计算机可识别的物体却不到20种,这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图像识别如此匮乏的“词汇量”,李飞飞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她拿出一本字典,决定要让图像识别涵盖到字典里的每一个词条。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其他教授时,大家都纷纷劝她换个方向,因为研究这个是“拿不到终生教授”的。

刚开始时,李飞飞将很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算法的优化上,然而这并没有带来太大的突破。突然有一天,一个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冲击力的想法,使李飞飞找准了方向。她想,没人教婴儿怎么“看”,也没有人告诉他们“猫”的特征,但是他们却能够很快地知道这就是猫,无论什么品种或什么形态。因为人类的眼睛就好像一个生物照相机,每200毫秒就能获取一幅图片,一个三岁的孩子就已经见过上亿张猫的图片了,能分辨图片当然不在话下。所以要让计算机学会“识图”,关键是在于数据训练量——让计算机看更多的图片。

李飞飞与团队便从互联网上下载了近10亿张图片,在这之后便是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打上标签,为计算机提供学习用的“题库”,而这个“题库”就是现在的ImageNet。然而,自己主导的研究初期并没有获得太多支持,研究经费很快用完了。她曾想过雇用本科生,每人10美元一小时来人工归类图像,但人工完成项目需要90年。在最困难时,李飞飞曾打算重开洗衣店筹措科研经费,就像当年筹措学费一样。

终于,李飞飞找到了一种更快速的方式,这就是和亚马逊的众包平台合作。通过众包平台,李飞飞在网上雇佣了5万人,请他们为这10亿张备选图片筛选、排序、打标签。

到2009年,ImageNet数据库就包含了1500万张标注好的照片。ImageNet数据库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在科学界都是空前的。最重要的是,李飞飞把ImageNet这个如此庞大的图片数据库免费开放使用。这就意味着,全球所有致力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团队,都能从这个题库里面拿数据和试题,来训练测试自家算法的准确率。展望人工智能走到历史突破时刻

2009年以来,李飞飞接连担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斯坦福视觉实验室的负责人,并在2012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在李飞飞看来,目前的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还相当于一个牙牙学语的3岁孩童。而3岁到10岁的过程,才是人工智能成长的难点和关键。图像识别的路还有很远,但也完全不妨碍我们已经可以触摸未来。去超市买东西,直接“刷脸”付款;在犯罪追捕上,罪犯只要暴露在摄像头下就会被神秘的计算机之眼快速锁定;无人驾驶汽车可以看见障碍物自动规避;在医疗领域,一双永远不会疲惫的眼睛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分析……

“我看到了人工智能正在经历的历史时刻,那就是它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了产业应用阶段。”李飞飞近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一名从学术界跨入产业界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李飞飞说,跨界让她对很多人工智能潜在的应用场景展开了思考,例如,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将优化整个生产,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发展;在资源和环境领域,不论是大数据分析还是计算机视觉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大规模产业应用后,会取代一些人的工作岗位、甚至最终威胁人类吗?李飞飞认为,将来更可能出现的是人机合作。

对于近来关于“强人工智能”及其可能造成威胁的讨论,李飞飞说,机器智能和人类智慧很难相比。“我们发展飞行事业那么多年了,也没有造出小鸟。这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的一个现实状态。”

她指出,人工智能在许多方面可以通过“人机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机器没有独立的价值,机器的价值是人的价值。”李飞飞给出了她关于人工智能的价值观。她说,人工智能会改变人类生活,甚至改变社会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可能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需要全社会各界共同思考应对。

责任编辑:吴礼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