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规要求,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因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
申请测试车辆必须是未办理过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辆,应配备自动驾驶系统,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切换功能。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测试驾驶员能在任何时间直接干预并操控车辆。
同时,测试车辆应安装监管装置、提醒装置和数据记录装置。分别用于监测车内驾驶员驾驶行为、采集车辆位置以及车辆是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等功能。测试员可通过体型装置在自动驾驶失效时立即接管车辆。而在测试车辆发生碰撞或失控等状况时,系统能够记录至少事件发生前六十秒至停车时间段内的相关数据。
此外,新规还规定,自动驾驶测试人员应配备有三年驾龄以上、且无毒驾、酒驾经历,测试驾驶员应具备随时接管测试车辆的能力。
在自动驾驶测试过程中,测试主题单位除了接受管理机构的日常监管,并且需购买每车不低于500万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事故赔偿保函。
在人工智能(AI)的潮流中,中国和美国也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在AI领域最具有实力和发展前景的两大国家,而自动驾驶汽车也被认为是未来AI应用最广泛最有潜力的场景之一。美国政府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高瞻远瞩,2016年9月,美国交通部发布了《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2017年9月,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了由共和党、民主党共同提交的《自动驾驶法案》(SELF-DRIVE Act),第一份正式的自动驾驶法律文件将在美国诞生。各州政府也以此为基准,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各州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细则。
鉴于美国比较完善的自动驾驶政策,各大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都争先获得了美国自动驾驶路试资格。这些企业包括:大众、通用、奔驰、宝马、福特、日产、英伟达、谷歌、德尔福、博世等等。此前受限于国内政策的制约,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和科技公司要想进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也只能在美国获取自动路测牌照,诸如上汽、长安、蔚来汽车、图森未来、百度等企业都在美国加州获得了测试资格。
而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是否建立健全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看待中美两国之间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斯坦福大学著名经济学家Tony Seba曾对网易汽车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技术、投资以及智能互联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条件,但中国也有一个稍微欠缺的方面,就是自动驾驶技术。由于此前关于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企业就无法获得海量的道路测试数据,用于“喂食”机器学习和研发人员升级技术,这也就制约了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出台的自动驾驶指导意见对于我国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铺设了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