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生意经——物联网让产品回归使用价值

2017-11-22 10:26:22来源: 热度:
共享经济
 
如今的共享产品(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和传统产品有些不同,它们都能通过物联网与云端的服务器连接,而云端具备应用智能,可以感知、控制远端的共享产品,并形成以“租赁”为核心服务的应用。这些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共享”产品,都属于“智能互联产品”一类。
 
迈克尔•波特在《迎接第三次IT浪潮》中,提到了企业的“智能互联产品”将触发新一轮的行业竞争,它所述的智能互联产品指的正是物联网产品或者设备。智能互联产品,由3种核心的物理部件、智能部件、连接部件组成。如今,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融合,已经探向了“物”的世界。从感知和控制到互联和计算,大量数据信息在生产和应用中被记录和存储,而对其的利用将是下一次(第三次)IT浪潮的关键。
 
一件产品的真正价值在于“使用”

以往,商业模式大多是以买卖产品的形式出现,一件工具在卖给使用者后,交易就完成了,企业获得营收而买家获得产品功能。买家通过使用工具继续创造劳动价值,但和工具制造企业并没有关系。当然,企业也会通过使用者的反馈来改进工具的功能特性,但往往由于信息反馈不全面也不够及时,企业对产品的优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完成。
 
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学者专家们发现,对于消费的传统理解,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过去,经济学对于产品价值的构成,存在严重的缺失。新的经济学观点认为,价值是产品功能与时间结合的产物。
 
经济学家对“消费者剩余”新的洞察,使得产品价值的理念获得了新生。消费者获取产品价值,不在于拥有它,而是在于使用它。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认为:“将消费既解释为‘用货币换取市场商品与劳务’,又解释为‘从这些商品与劳务中获取效用’显然缺乏直观上的感召力。对消费的这种解释没有说明效用是来自于所购买商品的获取、占有、还是使用。”经济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消费理论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即把一组物品或服务的选择看作是最终消费行为,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金钱收入和市场价格水平来购买物品,消费者需要的是物品本身。贝克尔在《时间经济学》中则认为,消费者购买的不是物品而是物品所带来的效用,如购买饮料,实际上购买的是喝饮料时得到的效用。
 
所以,“使用”的效用理论真正成为了“共享”的经济理论依据。共享单车的应用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开了“花”。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并不需要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他们只需要便捷地到达目的地就行了:在地铁站和公司之间、公交车站和家之间,随取随用地骑上十来分钟共享单车,以此节省行路的时间。
 
物联网助力产品向“使用”转移

消费者获取产品价值,实质上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使产品与时间结合进行“生产”所得到的效用。简单来说,产品价值在于消费者花费时间使用它,根据个人期望创造能效。
 
原本的经济学理论中,时间的价值只在“生产时间”的范围内被考虑,管理学家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运营、产品生产的效率(efficiency)或效能(effectiveness)上,而对于非生产领域的时间或消费过程中所花费时间的理论研究,却很少涉及。
 
如今,经济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产品的价值并非只是在其售出给消费者后就确定了的,它的价值还取决于消费者的使用,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方法、成本消耗以及最终获得的能效,才真正决定了产品的价值。这部分使用价值被称之为“消费者剩余”,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产品价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其中消费者剩余是使用价值,而生产者剩余是生产价值,两者之和便是产品的真正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对产品的关注从“生产”向“使用”转移,或者说关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生产+使用),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原本,传统企业并没有能力直接粹取产品的使用价值。而物联网的兴起,一方面使得“物”在使用时的全方位信息收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远程资产管理,将“物”的消费形式从产品销售变为服务租赁。企业可以通过部署物联网应用,来收集、分析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产生各类数据(包括环境信息),一方面形成自主的决策机制和操作指令向设备发送,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应用效能,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减少过度开发,专注核心功能。掌握企业的生产时间消费者的使用时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也是让“信息成环”的关键(麦肯锡认为物联网的作用就是让企业的生产信息形成“感知-预测-决策-执行”的操作环路)。
 
目前,业界对共享产品(包括共享单车)的疑虑和批评不少,但从整体来看,共享产品在挖掘“使用价值”方面潜力巨大,有颠覆传统的商品消费形态的理论基础和趋势。在未来,很多消费产品不再出售给用户,而为企业所有并进行着管理,用户按需租用的服务模式会越来越多见。企业通过共享租赁的模式,关注用户的产品使用时间,并通过迅速的产品优化和运营服务来增加消费者剩余价值。自此,可以断言,未来行业竞争的主战场,将从生产线上转移到使用环节。
 
在工业领域,同样如此。工业领域提出的“数字孪生”“数字化映射”“增强现实”等概念和技术,都是将使用环节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并融入到产品/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中进行分析和预测,以进一步提升工业设备的能力和价值。
 
让共享产品再奔跑一会儿
 
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入局的企业(包括共享单车企业)还处在亏损状态。在行业竞争焦灼的时候,它们推出各类免费和奖励活动(免押金、送现金红包、送月度免费使用券等),将大部分的“生产者剩余”价值让利给消费者,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企业通过充裕的投资资金进行消耗战,消费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消费者剩余”价值。当然,这样的“烧钱”模式并不能一致延续下去,没有利润回报就无法持续经营,这也是很多业内人士质疑共享产品的一个主要观点。以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共享产品能否持续运营,应该回归到产品价值的本质上,即产品的“消费者剩余”价值是否使企业和用户都有利可图(共赢格局)。就拿共享单车来说,相对于原本的短途出行,成本显著降低而“消费者剩余”价值则明显增加。
 
比步行节省时间,个人可以利用骑行节省出的时间从事更多的生产活动,间接地增加了骑行的价值(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降低了机会成本)
 
比做黑车更安全和便宜,乘坐黑车虽然快捷,但支付的资金较多(在上海,一次短途接送起码需要5~10元),相比较共享单车“1元/30分钟”的资费标准,要贵得多。
 
比自购自行车更方便,一是满足随取随用的出行需求,如果有长期的出行需求(上班或上学),消费者就会考虑购买自行车,但如果是临时出行的需求(出差或者临时办事),共享单车随处可骑的服务优势就很明显了。二是不需要用户自己维护,消费者不再需要花费时间进行单车的维护工作,轮胎定期打气、传动链条加油润滑、以及其他维修和保养工作。他们只需要在出行前,挑选一辆车况良好的单车,刷码解锁便能上路。
 
虽然共享产品的运营管理和技术问题还很多,但产品价值在使用环节获得了升值,使用者从中也获得了收益和实惠。“消费者剩余”价值只要有保持并增长的空间,消费者又能从中获益,行业必然就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当然,向共享单车这样,各路资本通过投资参与低价竞争、争抢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模式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企业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产品、服务质量提升(精益生产、价值服务)的良性发展的循环中。作为共享经济的受益者,笔者相信“共享”和“服务”将是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越来越多“智能互联产品”会出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中,人们将在使用中获得更多的价值感,而整个社会经济也会因物联网应用的兴起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盈余”。
 

责任编辑:吴礼得

为您推荐

物联网的价值创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和资本全球化,让我们正在经历“创新模式的升级”,即从罗斯维尔描述的线性创新模式,升级到基于模块化设计的网络化创新模式。在物联网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实现从以技术效率为中心向以人为本转变,通过价值创新充分发挥物联网价值创新的潜力,实现技术和商业的结合。物联网的价值创新主要源于物联网模块创新、物联网集成创新和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其中,模块创新是物联网价值创新模式的微观基础,集成创新形成买方价值的产品(服务)载体,商业模式创新则形成价值通道,使买方和卖方都能获得价值增值。模块创新使模块组合更加多样化,而商业模式创新则大大扩展了模块的应用边界,使得价值创新在更大的领域内发生。物联网

专家:云计算有助于提升运营商网络价值

在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西安)信息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文仲慧明确指出,云计算变革,将极大的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全面提高全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对于信息技术咨询公司预计,云计算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年27%的增长率,文仲慧表示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远远大于上述最乐观的估计。云计算的热潮已席卷了整个IT业,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加大投入力度,和软、硬件厂商,信息应用和服务提供商以及平台和终端提供商,共同形成一个云平台,但在推进过程中,运营商有何切入点与突破口?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集团广州研究院张晋研究员。新技术引发产业跟风热云计算概念使越来越多的IT公司、电信运营商甚至政府部门

北京祥云工程后台启动 预计可带动2000亿产业链价值

据了解,近日北京“祥云工程”中金云后台已经启动,预计北京“祥云工程”的行动可以带动2000亿产业链价值。去年,我国工信部和发改委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的北京,在去年就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提出要在2015年通过云计算三类服务形式,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由此带动云计算产业链2000亿元产值。此次启动的“祥云工程”后台可简称为“131”体系,即一个云数据中心,三大核心支撑系统,包括云资源管理平台、云数据托管平台、云后台运营服务支撑平台和一套运营服务体系,在云咨询、云集成、云运营方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据了

中兴绿色云箱布局云计算 低碳成核心价值

随着电信运营商、IT企业、通信设备厂商等产业链各方布局云计算的力度不断加大,云计算不再是行业的内部概念,也不再遥不可及。事实上,它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及服务模式改变着整个产业的发展。近日,中兴通讯(19.30,0.05,0.26%)正式推出了“绿色云集装箱”解决方案,以模块化设计实现更高计算密度、更低能耗,助力数据中心建设。业内人士表示,在节能降耗的社会发展旋律下,云服务的“低碳”“功效”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节能降耗中将发挥巨大作用。前景广阔云计算布局加力从2006年谷歌率先提出云计算概念至今,在云计算显而易见的优势及巨大的市场面前,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可谓突飞猛进。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