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王守军博士:电视的演进——超级聚合、数据智能和台网协作

2017-10-16 13:10:24来源:TVInsider2 作者:王守军热度:
本文基于中美电视的发展历史、互联网的聚合理论以及个人和公司的思考和实践,指明了中国电视产业的演进方向和路径:超级聚合、数据智能和台网协作。中国电视产业的商业模式将迎来从“后向广告收入”为主向“前向付费收入”为主的转变。有线电视/IPTV/OTT运营商有机会成为超级聚合平台(开放内容平台),通过数据智能和台网协作提升用户体验、内容运营效率和ARPU值。
 
第一部分:电视产业的发展阶段
 
中美电视产业的发展路径不同,但演进方向趋同。电视在中国的发展,若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算起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三种主要形态:
 
1)广播电视时代(Broadcasting TV)
 
地面电视(Free to Air)是最早出现的电视形态,它通过电视塔(后来通过卫星)向空中广播无线电波,再由用户通过天线和电视机来收看。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或者公共税费(政府资助)。2006年中国制定了国家地面数字电视DTMB标准,美国最近已开始启用下一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ATSC 3.0标准。
 
2)有线电视时代(Cable TV和IPTV)
 
有线电视是继地面电视之后出现的第二种电视形态,它通过同轴电缆(后来演变为光纤)传输几十甚至数百路电视频道。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用户每月支付的基础收视费和增值业务。中国从2003年启动有线数字电视整转,电视功能从直播扩展到了回看(Catch-Up,美国公司TiVo开启了数字录像机DVR时代)、点播(Video on Demand)以及更多增值业务。IPTV是通过电信运营商宽带专用网络提供的视频业务(电信负责传输,电视台新媒体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在中国经过10年的发展最近几年异军突起,中国电信和联通的IPTV用户已经突破1亿户(不包括中国移动的4000互联网电视用户),与有线电视形成正面竞争。截至2017年6月,有线电视用户总量2.23亿户,缴费用户不足1.6亿户,高清互动用户7000万户。
 
3)互联网时代(Internet TV)
 
在线视频是基于公共互联网传输的流媒体(Streaming)视频服务,被认为是最具有颠覆性的第三种电视形态,因为是在运营商物理网络之上发展的业务俗称为OTT(Over The Top)。目前国内商业化视频网站已经形成主导,纷纷投入重金购买版权内容并发展自制内容,其收入来源除了广告,视频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付费会员收入已迎来爆发式增长。以电视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电视受到国家政策监管,终端厂商和互联网运营商都不具备合法提供电视节目内容的资质,视频网站的内容必须接入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方的集成播控平台才能在电视上观看,并且不允许提供直播频道。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65亿,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25亿,而互联网电视保有量达到1.6亿台。
 
第二部分、电视产业价值链
 
电视产业的价值链主要由生产、传播和消费环节的参与者组成:
 
1)内容制作商(Content Creators)和版权方(Rights Holders)
 
内容制作是整个价值链的起点,电视内容主要包括娱乐(以电影和电视剧为主)、体育、新闻等。内容生产商主要包括好莱坞(美国六大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和独立制片商、广播电视网(如CBS、ABC、NBC、FOX)、地方电视台、有线电视网(如HBO、ESPN)、在线视频聚合商(如视频网站、Netflix)。还有控制内容版权的版权方,授权给其他希望生产或分发内容的玩家。
 
2)内容聚合商(Content Aggregators)
 
内容聚合商(也称作发行渠道)是电视节目的直接购买者,把一个个单独的电视节目按照播出时间编排起来,整合成电视频道供人们观看。目前内容聚合商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的广播电视频道,如美国四大广播电视网(CBS、ABC、NBC和FOX)和地方电视台等;二是有线电视频道,如体育频道ESPN,少儿频道(Nickelodeon),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等;三是在线视频聚合商,如国内的各大视频网站和以Netflix为首的SVoD(订阅视频点播)服务提供商。
 
3)分发商或运营商(Distributors/Operators)
 
内容分发商(即付费电视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铺设电视传输网络,然后通过其传输网络把打包的电视内容传送到每个家庭的电视终端,终端消费者每个月定期支付收视费用。在广播电视时代,电视信号的传输商是地面广播电视台。而在有线电视时代,内容分发商在美国被称为多频道视频节目分发商(MVPDs,Multichannel Video Programming Distributors),包括有线电视运营商、卫星电视运营商和基于电信光纤网络的IPTV运营商。提供固网(光纤)或移动(4G/5G)宽带服务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包括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
 
4)终端设备和消费者(Devices/Consumers)
 
消费者/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访问内容并进行导航(Navigation),在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上消费电视内容。传统的广播电视一般通过内置地面接收模块(俗称“高频头”)的电视机来收看,有线电视、IPTV和卫星电视一般通过由运营商提供的机顶盒来收看,而在线视频多数通过用户自行购买的设备如电脑、手机、智能电视或流媒体盒子来收看。在用户为王的时代,用户体验不仅依赖于硬件性能,更多依赖于UI/UX设计、内容搜索/推荐导航和多屏融合业务体验。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的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这些价值链环节之间的联接。传统的电视产业价值链是一条单向线性产业价值链,消费者处于价值链末端,而在媒体融合新时代,产业价值链所有环节均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标。与此同时,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也由链状向网状发展,进而形成以用户为核心的价值网。中国新旧媒体融合,正在经历“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从相加到相融,向深度融合推进。
 
第三部分、中国电视产业商业模式演变
 
中美两国电视产业的商业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但互联网引领的电视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的演进方向是趋同的。目前中国电视产业呈现出以后向广告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但随着版权保护和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前向付费收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付费点播收入,而不是传统线性广告收入,将成为中国电视产业的主流商业模式。
 
 
图1:中国电视产业商业模式价值网结构图
 
现对中国电视产业商业模式价值网演变趋势说明如下:
 
1)内容商和版权方:目前优质电视节目的首选播出平台还是电视台,其次是视频网站,商务模式以版权售卖为主,也有“保底+分成”模式。院线电影和过往片库(Back Catalog)的目标客户主要是视频网站、有线电视和IPTV运营商,趋势是以分成为主。
 
2)电视台:电视台生产电视节目,除了购买版权,电视台将重心放在打造自制节目和品牌影响力上。电视台(央视、卫视、地方台)的传播渠道主要是有线电视和IPTV(卫星电视仅限于上星频道)。电视台的主要商业模式是“二次售卖”,先将电视节目卖给终端消费者,再将消费者的时间(或注意力)卖给广告主。电视台广告收入严重依赖于收视率,而在新媒体竞争之下电视线性广告将持续下滑,电视台的未来出路在于发掘内容付费(如直达消费者的OTT服务)和台网协作(如T2O电视电商模式)的价值。
 
3)视频网站:视频网站除了购买影视版权,也在大力发展自制节目(网络自制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节目)。随着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付费会员收入已经开始超过广告收入,视频网站的收入将会进一步多元化。因为互联网电视受到政策监管,视频网站纷纷借助有线电视和IPTV渠道扩大付费收入。
 
4)有线电视和IPTV:国内付费电视ARPU值普遍较低,目前全国IPTV月均ARPU为11.5元/月(IPTV与宽带业务捆绑),而有线电视为25元/月(基本收视维护费,政府定价)。随着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和运营商成为超级聚合平台,在直播和回看基础之上聚合多家CP/SP内容(包括OTT视频),付费点播收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付费会员融合包ARPU为30-50元/月)。需要指出的是,同样提供电视信号,电视台可从IPTV运营商收到“版权费”(将催生多家电视台新媒体公司上市),但要向有线电视运营商支付“落地费”(在电视台广告大幅下滑的趋势下将难以为继),这种倒挂和矛盾最终将随着ARPU值的提升而得到解决。
 
5)广告主:用户的注意力正在从线性(直播)向非线性(点播)、从电视媒体向互联网和移动媒体转移,电视台广告投放量将会下降,视频点播贴片广告投放量将会增加。广告主将会探索新的互动广告、“品效合一”广告(如“边看边买”)和程序化精准广告等来提升广告效果。
 
6)消费者/用户:在版权保护和付费习惯日益普及之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为优质内容和用户体验(如免广告)买单。超级聚合平台将会“创造视频消费新价值、打造视频消费新体验”,为消费者带来无限的选择、极致的体验和最低的价格。
 
 
图2:美国主流媒体广告支出占比
 
 
图3:2016年互联网占据了中国用户55%的媒体时间,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长超过电视
 
由于中国特色的收视习惯和广播电视舆论宣传功能,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的电视收视费用,使得有线网络和IPTV在整个商业价值链条上没有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而真正处于价值链核心的是以广告为主体收入的电视台。
 
国内电视机构中,除去央视及几个主要的省级卫视外,绝大部分电视台,特别是城市台的经营状况日趋恶化。有线网络虽靠政策垄断经营,但是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业务形态单一,在全方位媒体竞争下,越来越力不从心。从全国范围来看,以广告为主的电视商业模式正遭受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急需开拓新的“广告收入+收视费+增值服务收入”盈利模式,有线电视和IPTV将迎来商业模式的变革。
 
中国付费视频用户高速增长,商业视频网站已经在引领这场变革。2016年6月14日爱奇艺宣布VIP会员(付费用户)突破2000万,爱奇艺的第一个500万会员经历了四年时间,而第二个500万仅用了五个半月,此次会员数量从1000万增长到2000万,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2017年9月28日腾讯视频宣布付费会员突破4300万,从2016年11月至今,腾讯视频会员量实现从2000万到4300万的快速增长,这也打破了行业历史纪录。根据易凯资本的预测,中国付费视频用户规模有望在2017年底达到1亿并且在2020年达到2.2-2.5亿。视频网站的前向收入和后向收入占比将发生逆转,后向广告收入未来将会调整为三分之一,而前向付费会员收入占到三分之二。
 
 
图4:美国家庭观看的电视频道在接收到的所有频道总数中所占比例还不到10%,付费电视运营商的ARPU比Netflix的ARPU高出10到15倍
 
 
图5:中美媒体行业变现水平对比:中国电视用户付费收入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互联网女皇《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广告开支已经超过全球电视广告开支,广告规模继续向移动平台转移,谷歌和Facebook这两家公司加起来占美国互联网广告增长份额的85%。美国家庭观看的电视频道在接收到的所有频道总数中所占比例还不到10%,付费电视运营商的ARPU比Netflix的ARPU高出10到15倍。美国付费电视家庭用户已经出现负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转向付费流媒体视频服务如Netflix等。
 
中美媒体行业变现水平对比:中国付费电视ARPU值还不到美国同行的5%。相比之下,美国电视传媒的商业价值链条中,用户为内容付费的比重更高。举例来看,时代华纳的三大经济支柱是订费收入(Subscription)、内容收入(Content)和广告收入(Advertising),其中订费收入和内容收入比广告的贡献更大,是时代华纳更加稳定的经济来源,并且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这样的收入构成体现出科学的可持续成长趋势,更加彰显了内容和渠道的价值。
 
全球电视产业总收入,包括订阅费(Subscription)、广告收入(Advertising)和公共资金(Public Funding),2014年达到5300亿美元(超过挪威、奥地利或台湾的GDP),其中36%付给了内容生产商和版权方,34%付给了广播网络(无线和有线电视台),剩下的30%付给了渠道运营商。
 
中美付费电视ARPU值差距越大,增长空间就越大,中国电视大屏付费点播收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IPTV互动点播机顶盒超过1亿(不包含中国移动的4000万宽带电视机顶盒),有线电视互动点播机顶盒超过7000万。IPTV基础收视费包月10元/月,付费点播包月有望达到30-50元/月,1亿用户付费点播收入规模将达到360-600亿元。
 
第四部分:互联网“聚合理论(Aggregation Theory)”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互联网+”会为传统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Ben Thompson提出的“聚合理论”揭示了互联网公司获得成功的密码,为指导创业公司和传统公司拥抱互联网提供了理论框架。
 
 
图6:Ben Thompson的互联网“聚合理论”
 
任何给定消费者市场的价值链分为三个部分:供应商,分发商和消费者/用户。在任何这些市场中实现超额利润的最佳方式是在三个部分之一获得横向垄断,或者将两个部分整合在一起,从而在提供垂直解决方案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在前互联网的时代,后者取决于控制分发渠道。
 
例如,印刷报纸是向特定地理区域的消费者传递内容的主要手段,因此报纸与内容创作(即供应商)相结合,并通过投放广告获得了超额利润。类似的动态存在于多种行业,例如图书出版商(发行功能与控制作者整合),视频(广播电视与购买内容整合),出租车(调度功能与出租汽车照牌和汽车所有权整合),酒店(品牌信任与空房整合)等等。请注意所有这些行业的分发商如何向后整合供应:用户/消费者总是远远超过供应商,这意味着在交易成本高昂的世界中,拥有供应商关系提供了更大的话语权。
 
互联网带来的颠覆彻底逆转了这种动态。首先,互联网使数字商品的分发成本为零,抵消了前互联网分发商与供应商整合带来的优势。其次,互联网使得交易成本为零,使分发商能够前向大规模整合终端用户/消费者。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竞争的面貌:分发商不再依赖独家供应商关系进行竞争,事后才考虑消费者/用户。相反,供应商可被规模化聚合,从而使消费者/用户成为首要考虑对象。这意味着决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用户体验:最好的分发商/聚合商/市场主体通过提供最好的体验赢得最多的消费者/用户,从而吸引最多的供应商,形成增强用户体验的良性循环。
 
结果是“诱人利润守恒(Conservation of Attractive Profits)”预测的价值转移。以前后向整合供应商的老牌企业,例如报纸、图书出版商、广播网络、出租车公司和酒店业者,失去价值并给到聚合模块化供应商的聚合者,他们无须给供应商付费,并与消费者/用户建立规模化独家关系。
 
聚合理论例证:
 
Google:以前,出版商整合出版物和文章。Google将各个网页和文章模块化,使其可以通过搜索直接访问;Google将搜索结果与用户的搜索和画像数据相结合,使其能够销售高效的广告。
 
Facebook(和广告网络):以前,出版商整合内容和广告。Facebook通过允许广告主直接定向客户,而不是通过代理,将广告模块化;Facebook将新闻流广告资源和画像数据相结合,使其能够销售高效的广告。
 
Netflix:以前,广播网络整合广播电视和内容购买。Netflix通过让整个片库随时任意点播,将广播电视模块化;Netflix将内容购买和客户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增长的订阅需求和增长的内容购买能力的良性循环。
 
Uber:以前,出租车公司整合调度和车队管理。Uber通过与独立司机合作将车队管理模块化;Uber正在将调度与客户管理相结合,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Airbnb:以前,酒店整合空置房间和信任(通过品牌)。Airbnb通过建立房东和房客之间信任的信誉系统将空置房间模块化;Airbnb正在将物业管理和客户管理相结合,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聚合商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与用户有直接的关系;
2)服务用户的边际成本为零;
3)需求驱动的多边网络,获客成本不断降低。
 
由于聚合商处理的是数字商品,供应充足;这意味着用户通过发现(Discovery)和精选(Curation)获得价值,大多数聚合商从提供极致的发现体验起步。那么,一旦聚合商获得了一些终端用户,供应商就会以聚合者定义的规则进入聚合商平台,把自己商品化和模块化。更多的供应商让聚合商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形成吸引更多的供应商的良性循环。这意味着对于聚合商,客户获取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凭借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边缘客户被吸引到平台。这进一步意味着聚合商享有“赢者通吃”的效应:由于聚合商对终端用户的价值不断增加,竞争对手很难抢走用户或赢得新用户。
 
超级聚合商(Super-Aggregators)运营在至少有三边的多边市场:用户、供应商和广告主,并且三边的边际成本都为零。Facebook和Google是两个最好的例子,除了免费吸引用户和供应商之外,还有自助广告模式可以在没有相应的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产生收入。超级聚合商在用户获取、供应获取和收入获取的三方面交易成本都为零。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高效连接供给和需求,打破卖方和买方的信息不对称;是数据智能,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是网络协同,双边网络和社交网络出现强者愈强和赢家通吃。阿里首席战略官曾鸣总结为:互联网公司的DNA双螺旋是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互联网+”除了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还为传统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就是聚合理论所总结的:拥有用户关系,在货物成本(数字商品有固定成本但边际成本为零)、分发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的边际成本为零。
 
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才刚刚开始,而聚合理论就是实现互联网变革的手段。聚合理论描述了平台(即聚合者)如何以系统化和可预测的方式来垄断其竞争行业。聚合理论应作为有抱负的平台公司的行动指南。
 
第五部分:“超级聚合”平台
 
中国电视市场呈现有线电视、IPTV和OTT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给电视产业带来的变革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在线视频和移动视频驱动全球视频消费增长;二是从电视/视频每周总观看时长份额来看,全球观看模式正在从传统线性电视(直播)向非线性(视频点播)转移,到2018年美国观看的娱乐节目(体育和新闻之外的电影和电视剧等)近一半预计将是非线性的视频点播。
 
 
图7:在线视频/移动视频驱动全球视频消费增长
 
 
图8:电视/视频每周总观看时长份额
 
Netflix的观点就是视频点播正在取代线性电视,追剧(Binge Watching一口气观看多集)成为常态。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视频平台,Netflix已扩展到中国之外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7月全球用户超过1亿。面对海量点播内容,用户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Netflix最早做个性化推荐,并提出有效片库(Effective Catalog Size)的概念,如有100万小时的片库,用户只能看到10万小时的内容,有效片库是10万小时而不是100万小时,剩余90万小时的内容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解决之道只能靠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智能推荐,个性化智能推荐每年为Netflix创造10亿美金的价值。
 
在线视频有三种主要业务模式:1)AVoD(Advertising VoD),广告支撑的视频点播,用户免费观看但需要花时间看广告,这也是电视最初的模式;2)TVoD(Transactional VoD),交易支撑的视频点播,按次付费购买或租赁;3)SVoD(Subscription VoD),订阅支撑的视频点播,大多数服务都是按月订阅(包月会员)。随着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目前“随便吃(All-You-Can-Eat)”的SVoD模式成为主流。
 
苹果CEO Tim Cook声称:“我们相信电视的未来是应用程序(Apps)”。但没人想让电视变成“烟囱林立”的应用程序集合,用户需要统一的内容发现和电视体验。实际上,苹果为此推出了一个称为“TV”的应用程序,一个地方可以访问多个视频Apps的内容,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和体验(Unified Experience)。
 
我们认为,付费电视运营商拥有平台和用户关系,最适合扮演“超级聚合”(Super-Aggregator)的角色。运营商本质上就是聚合平台:聚合央视、卫视和地方台直播以及视频点播,把内容打包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只需支付月费,通过一个用户界面就可以观看多样化的内容。电视导航(Navigation)经历了从报纸杂志上的印刷指南到电视的EPG电子节目指南,再到社交媒体推荐。超级聚合需要新的电视指南,需要统一的内容门户,需要方便的搜索、导航、发现和社交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视频和广告服务。
 
超级聚合平台提供三种不同层次的聚合服务:首先,必须提供跨平台的搜索功能,在多个平台中搜索电视、电影和视频内容的更好方法。其次,提供基于消费者观看习惯的个性化推荐,而不管内容提供商是谁。最后,提供统一计费即集中帐户结算和客户服务,使消费者可以访问所有内容,而无须管理单独的订购。
 
超级聚合之所以“超级”,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跨平台和跨设备的,既聚合有线电视和IPTV的内容,也聚合在线视频的内容,既聚合电视端的内容,也聚合移动端的内容;其次是不控制分发渠道,只控制内容发现,属于分发渠道之上的导航层(Navigation Layer);最后是拥有用户关系,通过数据智能赋能内容商,共同服务终端用户和消费者。
 
消费者想要观看有线电视/IPTV内容和OTT视频,需要在其电视机上的不同输入端口之间切换,并通过不同的节目指南搜索各项服务。运营商若能在其平台上聚合OTT视频,并提供统一的视频导航,消费者就无需切换输入端口,让运营商成为视频消费的唯一入口和服务商。
 
有线电视和IPTV运营商采取“开放内容平台”路线,正在扮演“超级聚合”(Super-Aggregator)或“聚合者的聚合者”(Aggregator of Aggregators)的新角色,聚合多家CP/SP内容,提供直播、回看、点播和OTT的统一入口,统一的搜索和智能推荐(包括智能EPG和个性化推荐),统一的计费和观看体验。
 
美国Comcast就定位为“聚合者的聚合者(Aggregator of Aggregators)”,在其X1机顶盒上集成了Netflix和YouTube,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内发发现、计费和观看体验。Comcast认为自己是一家技术和通信娱乐公司,更像苹果和谷歌而不是传统有线电视供应商。Comcast通过大力发展宽带和并购媒体公司(2010年以300亿美元收购NBC Universal,2016年以38亿美元收购梦工厂),形成了T(科技)M(媒体)T(通信)一体化,是美国第一大有线电视运营商(有线电视用户2230万)和第二大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宽带用户2330万)。
 
以下为上海视畅产品案例:
 
第六部分:“互联网+电视”的双引擎:智能引擎和微信电视
 
上海视畅致力于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创新,是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数据公司、人工智能公司、“电视+移动互联网+AI”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公司。
 
上海视畅在业界以创新能力著称,已申请53项知识产权(30项发明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荣获“2016年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资金”。
 
上海视畅是行业首家“电视+移动互联网+AI”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商:
 
1)首家打通“直播与点播(电视与视频)”
 
聚合多家CP/SP付费内容,实现直播、回看、点播和OTT的统一搜索/推荐和智能运营,提升内容运营效率、付费点播收入和ARPU值;
 
2)首家推出微信电视平台
 
双向打通电视和移动互联网,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开启“大屏观看、小屏互动”的全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3)首家自主研发T2O平台打通“电视与电商”
 
视频服务+生活服务,以电视为入口,创造新的移动消费场景,实现“电视台+移动互联网+有线网/IPTV/OTT”的深度融合和台网协作。
 
上海视畅认为,运营商实施“移动优先”和“AI优先”战略:
 
一是要发展微信电视(“电视+移动互联网”),大屏观看、小屏互动,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集语音搜索、个性化推荐、社交电视和台网联动于一体;
 
二是要发展智能引擎(“电视+人工智能”),聚合直播、回看、点播和多家SP内容,基于影视大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智能引擎为用户发现热点和个性化内容,提升内容运营价值和付费点播ARPU值。
 
上海视畅为20多家有线电视/IPTV/OTT运营商和电视台新媒体提供:
 
1)大数据服务:影视大数据(全网影视库、深度EPG数据、点播元数据补全、统一标签库、热点数据、明星数据等)和电视广告大数据(电视广告库、电商链接、自动内容识别、广告投放排行、商品销量排行等),以及与“电视+移动互联网+AI”形成的软件即服务(SaaS)和人工智能即服务(AIaaS);
 
2)统一智能引擎(超级聚合平台):聚合多家SP内容,打通直播、回看、点播和OTT,提供统一搜索、智能推荐(个性化推荐)和智能EPG(直播到点播的导流),提升用户体验、内容运营效率、付费点播收入和ARPU值;
 
3)微信电视平台:移动优先,打通电视和移动互联网,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连接人与人(朋友、朋友圈、微信群)、人与内容(搜索引擎、智能推荐、社交发现)、人与商品(付费内容和广告电商)。
 
4)T2O台网协作平台:基于微信电视平台,手机既可以控制机顶盒切换频道,又可以参与直播互动和边看边买,借助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和庞大的用户规模,实现“电视台+移动互联网+有线网/IPTV/OTT”的深度融合和台网协作。
 
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是互联网的DNA双螺旋,两者互相推动,互相加强,带动智能商业的螺旋式上升。谷歌六千亿美金的市值,建立在“双引擎”基础之上:精准广告技术(数据智能)和庞大的广告联盟(网络协同)。淘宝的价值,来源于买家、卖家和其他第三方服务商构成的零售网络(网络协同),以及背后的搜索和推荐引擎(数据智能)。类似的,视畅的智能引擎和微信电视就是“互联网+电视”的双螺旋和双引擎。
 
第七部分:数据智能=数据驱动的智能引擎
 
数据智能就是数据驱动的智能引擎,就是“数据+算法”形成的反馈闭环,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目前运营商建立的大数据采集系统往往停留在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层面,最终还是要回到实际业务系统中,通过智能引擎驱动用户体验的提升和商业价值的实现。
 
今天,消费者可以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内容,但内容发现仍然是一大挑战,用户在看内容之前花费越拉越多的时间找内容。爱立信ConsumerLab TV&Media研究发现,用户每天找内容的时间从2016年的45分钟增加到了2017年的51分钟,一生中将平均花费1.5年的时间找内容。美国家庭接收到的电视频道已超过200个,但只有平均不到10%的频道被观看。面对越来越多的流媒体视频服务,用户在服务内部和服务之间查找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户期待统一搜索(所有电视和视频)、智能推荐(热点和个性化,多种维度)和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推荐。
 
内容发现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人找内容”的搜索,二是“内容找人”的推荐,三是基于社交关系的社交发现。视畅的智能引擎把搜索引擎、智能推荐和社交发现融为一体。目前有线电视和IPTV的运营以人工编辑为主(甚至根本缺少运营),远未实现类似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更没有融合社交发现。
 
大数据(“活数据”)是搜索和推荐引擎的基础。视畅从互联网(包括运营商)获取影视大数据,为直播、回看和点播提供:全网影视库、深度EPG数据、点播元数据补全、统一标签库、热点数据、明星数据等。视畅拥有全网影视大数据,除了丰富而准确的统一元数据(index/metadata,标签+权重),还有实时的热点数据(ranking,播放量、评论量、搜索量和关注度,10分钟更新一次到每天更新一次),与实时的用户行为数据共用组成智能引擎的“活数据”。
 
用户画像就是标签化的用户行为,完整的用户画像由“兴趣图”和“社交图”组成。“兴趣图”来自用户的影视观看行为,“社交图”来自微博微信的社交关系。智能推荐的核心算法是分类和聚类,通过算法推荐和社交推荐为用户发现热点和个性化的内容。推荐结果被用户点击观看的行为不断反馈给推荐引擎,通过机器学习生成更精准的推荐结果,形成循环往复、持续优化的反馈闭环。
 
 
图9:视畅智能推荐引擎架构
 
视畅提供“7维”智能推荐服务,实现内容在电视端和移动端的自动化编排和智能化运营:
 
1)编辑推荐:精选/特色内容、网络首播(最新电影)、同步追剧(最新电视剧)、获奖、专题;
 
2)热点推荐(user-to-item):热门排行(视频网站播放量)、微博关注(微博关注度排行)、搜索推荐(搜索引擎热词排行)、影评排行(影评网站排行);
 
3)关联推荐(item-to-item):基于影视元数据和聚类算法的关联推荐,综合考虑了类型标签、区域、年代、点击量等因素;
 
4)为您推荐(item-to-user):个性化推荐,识别家庭成员兴趣特征(interest profile),考虑时间轴的个性化推荐;
 
5)社交推荐(user-to-user):好友推荐、好友在看、当前趋势(trending now)、社交发现(social discovery);
 
6)明星秀推荐:人气明星榜,导演相关作品,演员相关作品;
 
7)智能EPG(以节目和用户为中心):深度EPG(打通直播和点播)、当前热播(实时的直播节目排行)、个性化推荐(与用户兴趣匹配的直播节目)。
 
机顶盒上如何识别多个家庭成员以便更好地做个性化推荐?视畅提供了个性化程度依次递进的三种解决方案:
 
1)基于时间轴的兴趣特征推荐
 
以半小时为单位把一天分成48个区间,基于兴趣特征在时间轴的分布来推荐该时间区间内与兴趣特征匹配的影片。例如儿童晚上5点到9点看动画片,家庭主妇白天看韩剧,白领晚上和周末看电影或追剧。这种方式无法区分是一个人有多个兴趣特征还是多个人的不同兴趣特征。
 
2)区分家庭角色的个性化推荐
 
为家庭成员建立区分角色的用户画像,如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以不同的角色登录观看。这种方式难以避免大人登录之后孩子接着看,用户行为还可能混合在一起。
 
3)微信电视的个性化推荐
 
为每个微信账号建立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推荐,多个家庭成员通过微信绑定机顶盒,可以建立更为完整的用户画像。微信电视具有天然的社交电视属性,可以结合用户的“兴趣图”和“社交图”做个性化推荐。
 
第八部分:视畅统一智能引擎(超级聚合平台)
 
目前运营商纷纷走“开放内容平台”的超级聚合路线:汇聚内容、重构内容、分发内容、展示内容,运营商的平台上聚合了越来越多的CP/SP内容资源。但有了内容如何发挥内容价值并圈住用户?上海视畅认为,只有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效率才能让内容产生效益,既满足用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又让运营商获得付费点播ARPU值的提升。
 
运营商平台上集成了直播、回看和多家SP点播内容,在智能机顶盒上一般以“Launcher(运营商或硬件厂商控制)+APK(内容商控制)”呈现,普遍缺少统一的智能化运营:直播入口价值没有发挥导流作用,直播和回看仍然按频道而不是按节目组织内容,多家SP点播APK成为“烟囱林立”的孤岛而缺少统一搜索入口,直播和点播没有打通,Launcher推荐位和分类以人工编辑为主,未实现程序化/智能化运营和真正的千人千面。
 
 
图10:视畅统一智能引擎(超级聚合平台)架构图
 
视畅针对运营商现状推出的统一智能引擎方案,聚合直播、回看、点播和多家SP内容(SP既有独立入口又作为CP被聚合),结合搜索引擎、智能推荐和社交发现,形成统一的视频入口、统一的搜索和推荐、统一的支付和播放体验。视畅统一智能引擎方案,建立运营商用户和内容之间的桥梁,为运营商构建超级聚合平台和视频统一入口,一方面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和用户粘性,减少用户流失,另一方面提升运营商平台化运营的效率和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最终有效提升付费内容订购率和ARPU值。
 
目前视畅为安徽电信和海豚新媒体提供的统一智能引擎,聚合了百视通、华数、优朋普乐、芒果TV、优酷、爱奇艺等6家内容,29元/月的融合套餐包可以观看所有内容(看了哪家的内容给哪家分账),从5月17日上线融合套餐包订购用户突破50万,付费点播ARPU值提升2-3倍。
 
安徽电信IPTV统一智能引擎项目已经成为行业标杆,那么其中的秘密在哪里?除了安徽电信的前瞻性和执行力以及与海豚新媒体(安徽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精诚合作,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无限的选择:直播+回看+点播,聚合7家内容(华数、百视通、优朋普乐、芒果TV、优酷、爱奇艺、天翼视讯);
 
2)极致的体验:智能引擎+统一播放器,智能引擎提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统一播放器让视频观看和发现体验融为一体;
 
3)最低的价格:29元包月可以观看所有内容,是目前业内最高性价比的大屏视频消费体验。
 
 
 
 
 
图11、12、13、14:安徽电信IPTV融合套餐包订购用户突破50万
 
视畅的统一智能引擎方案,本质上是一个S2b2C模式的超级聚合平台,连接内容商和消费者,这里的S是供应侧的内容聚合平台,b是内容供应商,S赋能b(如提供全局的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共同服务C消费者。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升内容供给侧和用户需求侧之间的匹配效率,提升用户粘性、付费点播收入和ARPU值。
 
第九部分:微信电视=移动互联网+电视
 
运营商和电视台拥抱移动互联网就要拥抱微信。腾讯近期公开的财报显示,微信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了9.38亿,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覆盖率最高的应用。与其说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不如说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整个移动互联网”。未来,很可能大多的事物都是围绕微信存在。微信电视是电视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产物,是运营商实施“移动优先”战略的首选方案。
 
视畅微信电视方案,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能力,以公众号为载体(结合小程序),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微信与机顶盒绑定,实现遥控器、智能导视、语音搜索、云相册、社交分享、直播互动、同步广告电商、微信支付等功能。
 
微信电视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连接人与人(朋友、朋友圈、微信群)、人与内容(搜索引擎、智能推荐、社交发现)、人与商品(付费内容和广告电商),形成一个大小屏互动、电视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生态闭环。
 
视畅微信电视双向打通电视和移动互联网:1)Mobile-to-TV:手机发现和分享内容并推送到电视上播放;2)TV-to-Mobile:把电视内容和广告商品同步到手机上互动购买。手机既可控制机顶盒切换频道,又可参与电视节目和广告互动,实现“电视台+移动互联网+有线网/IPTV/OTT”的深度融合和台网协作。
 
上海视畅是微信电视的领导厂商,拥有数十项相关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视畅微信电视产品是国内第一个打通有线电视/IPTV专网和公共互联网的微信电视平台方案,如今已经在全国落地开花,陆续在10多家运营商上线运营。视畅最近推出的微信电视2.0版本,打通直播、回看、点播和OTT内容,集语音搜索、个性化推荐、社交电视和台网联动于一体,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实现大小屏互动、社交电视和边看边买。
 
河北IPTV是第一家电视台新媒体和上海视畅合作微信电视的,目前双方正在进行更深入的智能引擎/智能运营和融合套餐包合作。天津有线是第一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和上海视畅合作微信电视的,并成立微信电视联合实验室。上海视畅与江苏有线合作的微信电视正在全省陆续上线。上海视畅与芒果TV合作的微信电视已完成湖南电信的对接。
 
河北IPTV在国内首家实现了IPTV与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打通与互动,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将手机端“IPTV微电视”业务与电视大屏IPTV业务有机融合,实现了手机遥控器、内容智能推荐、社交分享、直播互动等功能,加快布局手机移动端业务市场!
 
 
图15:河北IPTV微信电视截图
 
 
图16:天津有线微信电视截图
 
 
图17:江苏有线电视截图
 
 
图18:芒果TV微信电视截图
 
2017年10月4日举行的Made by Google(谷歌制造)活动上,谷歌称该公司已售出了5500万个Chromecast电视棒。该设备可以让你将音乐、照片和视频从手机发送到电视机或外接智能音箱上。Chromcast让电视成为显示屏幕,让手机成为娱乐中心,电视上没有界面和导航,只能播放手机上推送的内容。Chromecast卖出5500万证明:手机会成为观看视频的起点,手机连接、主导、激活电视大屏,在手机上发现、分享和支付内容,然后推送到电视上观看。微信电视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无须增加任何硬件成本,通过软件升级在运营商机顶盒上就可以实现Chromecast功能。
 
第十部分:台网协作:电视台+移动互联网+有线网/IPTV/OTT
 
微信电视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手机既可以控制机顶盒切换频道,又可以参与节目和广告互动,与电视台和电商成立的“台网联盟”形成互补。视畅基于微信电视的T2O台网协作平台,连接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商品,实现了跨屏(双向打通电视和移动互联网,从大屏到小屏、小屏到大屏的切换)、跨域(突破时间和空间地域的限制)、跨网(从广电到电信到互联网,从家庭WiFi到公共WiFi到移动3G/4G),探索T2O台网协作新体验新业务新模式。
 
 
图19:视畅T2O台网协作平台实现多赢
 
目前的“台网联盟”仅是电视台和互联网电商的合作,缺席了渠道运营商。最早的“台网联动”,“台”指的是电视台,而“网”指的是有线网,现在也包括IPTV和互联网电视。大屏观看、小屏互动,用户首先是为了在电视上找到想看的内容,离不开运营商平台和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的赋能,其次才是为了用电视,参与直播互动,同样离不开控制机顶盒、自动内容识别和用户画像。上海视畅认为,真正的台网协作需要渠道运营商的参与,“电视台+移动互联网+有线网/IPTV/OTT”,才能形成完整的T2O生态产业链。
 
 
图20:T2O台网协作应用场景
 
T2O模式下,电视生产的不再是仅供观看的内容,而是由内容触发的注意力、互动以及购买行为。电视营销传播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传递内容信息以增加收视,还承担了吸引购买、提供渠道的销售服务功能,从“看买分离”到“即看即买”。广电行业新经营模式需要建立“2圈+1链”(融媒体圈=广电+互联网;生活服务圈=内容+服务;产业链项目),实现从传统经营模式(“做节目、卖广告”)向新型经营模式(“聚用户、做服务”)的转型。
 
视畅T2O台网协作平台,基于微信电视平台,手机既可以控制机顶盒切换频道,又可以参与直播互动和边看边买,借助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和庞大的用户规模,实现“电视台+移动互联网+有线网/IPTV”的深度融合和台网协作。
 
视畅与多家合作伙伴正在开展台网协作,或成立台网协作联合实验室。天津有线和上海视畅已经成立了微信电视联合实验室,进一步联合电视台探索台网协作的新模式。上海视畅正在联合北京电视台、歌华有线和北京IPTV成立台网协作实验室。目前上海视畅已为江苏有线和江苏电信提供微信电视,覆盖江苏全省3000万电视家庭,已有条件开展台网协作的新模式探索。
 
芒果TV在和上海视畅合作“数据服务+智能引擎+微信电视”,探索视频消费和台网协作的新体验和新模式。双方联合开发的台网协作新产品,已在2017年9月19日由芒果TV、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以及央视爱上传媒联合主办的“新电视新体验新能力---湖南IPTV‘热i’大视频智慧生态发布会”上亮相。
 
T2O台网协作平台,有两大变现模式:内容付费和广告电商。
 
1)内容付费:挖掘电视节目的直播、回看和点播三种呈现形式的价值,建立付费点播专区。用户在手机端发现喜欢的内容,通过微信支付完成购买,一键推送到电视上播放或者分享给亲朋好友,比在电视上购买操作方便快捷,用户的即时消费冲动可以提高转化率;
 
2)广告和电商:电视广告相比于互联网广告在老百姓的心里更具公信力,电视是品牌商品的展示橱窗,电视品牌商品匹配电商链接,精准推荐个性化商品,同步到手机上一键购买,让有公信力的品牌商品直达用户,实现品效合一和即看即买。
 
结束语
 
中国电视产业的演进方向是:超级聚合、数据智能和台网协作。中国电视产业的商业模式将迎来从“后向广告收入”为主向“前向付费收入”为主的转变。有线电视/IPTV/OTT运营商有机会成为超级聚合平台(开放内容平台),通过数据智能和台网协作提升用户体验、内容运营效率和ARPU值。
 
作为电视和互联网融合的创新者和引领者,上海视畅为合作伙伴提供“互联网+电视”双引擎:智能引擎和微信电视的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智能引擎打通直播、回看、点播和OTT,提供统一元数据、统一搜索和“7维”智能推荐(包括智能EPG和个性化推荐),通过聚合多家SP内容做融合包,提升付费点播收入2-3倍(付费点播融合包30-50元/月);而微信电视打通电视和移动互联网,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连接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商品,实现“电视台+移动互联网+有线网/IPTV/OTT”的深度融合和台网协作。上海视畅期待携手更多电视产业合作伙伴,“创造视频消费新价值、打造视频消费新体验”,为消费者带来无限的选择、极致的体验和最低的价格。
 

责任编辑:徐明月

为您推荐

新一代地面数字电视演进系统

中国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文军由于近年来数字电视、移动通讯、互联网视频技术的高速发展,仅仅依靠独立的信道传输及音视频编码技术的性能改善和效率提高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电视系统的应用需求。中国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文军在近期一份报告中指出了面向中国广播市场的新一代地面数字电视演进系统应该具备“可管可控、关联内容、无处不在、浸润式体验、社交应用及智能终端”CRUISETV的技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