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机顶盒快要被淘汰了

2017-10-13 09:07:18来源:智慧家庭 热度:
大家知道,机顶盒尤其是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是用来看电视。
 
但是,大家知不知道:现在不用机顶盒,也可以看到非常丰富的电视节目!
 
怎么看呢?直接把家里的网线网智能电视也就是智能电视机一插即可!
 
现在相信基本上每家每户的电视机都是智能电视机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顶盒就快要被淘汰了!
 
下面,我们从3大方面来论证智能电视机的发展势头的确非常猛,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机顶盒被淘汰的步伐就会不断加速。
 
1、国内智能电视销量逐年提升,已有很高的家庭渗透率
 
一是年度智能电视销量持续走高,国内家庭的智能电视保有量年底逼近2亿台。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17年8月发布的《智能电视行业模式与策略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智能电视销量2931万台,2015年3416万台,2016年4098万台;并认为2017年和2018年的智能电视销量将延续增长态势,分别达4662万台和5219万台。
 
 
图12014-2018年国内智能电视销量及预测(单位:万台)
 
奥维云网发布的《2017年中OTT运营大数据蓝皮书》显示,2017年6月底,国内家庭拥有的智能电视总数已达1.6223亿台,如图2所示。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底,国内家庭拥有的智能电视总数将达1.8亿台。
 
 
图22013-2017年上半年国内家庭拥有的智能电视总数(单位:万台)
 
二是随着销量的逐年上升,智能电视的家庭渗透率不断攀升。前瞻产业研究院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的智能电视渗透率已从2012年底的32.7%上升到2016年底的95%。
 
 
图32012-2016年国内智能电视渗透率
 
国内外其他市场调研机构也发布了相关数据。腾讯发布的《2016年智能电视数据报告》指出早在2015年底,国内市场销售的电视机绝大部分都是智能电视,2016年底的智能电视家庭普及率已至少达到95%。奥维云网在2017年9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智能电视渗透率已经逼近90%。睿信咨询在2017年8月末发布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底的国内智能电视渗透率将达90.2%。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fK在2017年8月3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GlobalTelevisionSetMarketResearchReport”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的智能电视家庭渗透率已达86%。
 
可见,各家市场调研机构的相关数据相差不大,国内大多数家庭都已经拥有智能电视。
 
三是智能电视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已接近饱和,开始进一步加速向具有更大市场的三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渗透。由此,各主流市场调研公司均对国内智能电视市场的后续发展持乐观态度。速途研究院在2017年2月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的智能电视销量分布中,一线、二线城市的占比仅分别为11.5%、14.1%,而三线城市、农村地区的占比则分别高达20.4%、54%,该团队认为,接下来几年时间,智能电视在三线城市与农村地区的销量将会继续快速增长直到全国的智能电视市场趋于饱和。
 
 
图42016年国内智能电视在四大区域的销量占比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也预测,2018-2020年的智能电视市场还将实现较快速增长,2018年底、2019年底、2020年底将分别达2.3亿台、2.7亿台、3.2亿台。
 
 
图52012-2020年国内家庭拥有的智能电视总数(单位:亿台)
 
2、国内智能电视用户保持较高的活跃度,电视直播与点播最受欢迎
 
一是智能电视开机率及开机时长目前均处于较高水平。奥维云网《2017年中OTT运营大数据蓝皮书》显示:2017年6月底,智能电视的日均开机率约45%,周均开机率约65%,月均开机率约77%;截至2017年8月初,国内智能电视的日均开机量已经高达1亿次。奥维云网7月18日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彩电行业盘点与下半年预测》显示,2017年6月,国内智能电视日均每终端开机时长达5.1小时。
 
二是近乎“海量”的直播与点播视频内容资源已成为智能电视受用户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速途研究院《2017上半年智能电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内容”是消费者在购买智能电视时最为主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奥维云网8月22日在“2017年中OTT运营大数据蓝皮书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可通过智能电视呈现的OTT视频内容呈现两大特点:资源总量已超过5.4万部,达到传统电视的27倍(指的是央视及各地卫视的电视剧、综艺、电影、动漫这四类电视节目的总数量);已覆盖全网75%的内容资源、87%的优质内容资源。
 
三是智能电视对于的直播与点播应用的使用频次与使用量均最大。《2016中国智能电视用户分析报告》给出调研结果,使用智能电视看直播电视的比例高达90%,看点播电视的比例也达到较高的52%,其次是电视上网(17%)、电视游戏(9%)、家庭KTV(5%)。其中,热门的直播与点播软件有影视快搜、电视猫、云视听泰捷、芒果TV、VST全聚合、腾讯视频、爱奇艺等,智能电视用户每天打开这些应用的频率高达75%-85%。此外,勾正数据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也指出,看视频(直播+点播)是智能电视用户的主流选择,在每天的平均使用时长方面,视频类APP是4小时,音乐类APP是1小时,电视游戏、电视教育等APP则均不超过半小时。
 
3、国内智能电视厂商将进一步加速从传统的硬件销售盈利延伸为多元化盈利
 
一是进入2017年后,国内智能电视的产量开始同比下降,并已进入“硬件薄利”的状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从2016年7月开始对外公布当年累月的彩色电视机产量情况。对2016年1-9月到2017年1-7月的11份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智能电视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从2016年1-9月到2017年1-12月,国内智能电视累月的生产量均以较大幅度同比增长,分别为15.3%、16.6%、17.1%、11.1%。进入2017年,从1-2月到1-6月仍实现同比增长,但增长幅度较2016年大幅减小且逐月减小,分别为2.2%、2.1%、1%、0.9%、0.2%。2017年1-7月,智能电视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降低2.4%。
 
 
图62016年1-6月到2017年1-12月国内智能电视累月生产量的同比增长情况(%)
 
国内智能电视产量开始同比下降的相关现象在最近得到了央视财经频道与《中国电子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从相关报道看来,从2016年4月到2017年5月,智能电视面板的采购成本持续大幅上涨,整机被迫提价,对大尺寸(55寸)已经成为标配的国内智能电视市场影响严重,导致市场对智能电视的需求减少,进而导致中国彩电厂商在2017年上半年的利润出现下滑、个别厂商亏损,整个行业的利润降至低于1%的水平。央视财经频道的深度报道甚至称目前的市场情况是“电视机卖一台就亏一台”,并以“寒冬”来形容。
 
二是为应对“硬件薄利”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智能电视厂商正加速从以“操作系统+硬件终端”为主的传统硬件销售盈利模式向涵括以内容和服务为核心的多元盈利模式扩展延伸。2017年以来,传统彩电厂商纷纷加快与内容服务提供方的深度合作,比如TCL与乐视、康佳与微鲸、海信与爱奇艺和腾讯、海尔与阿里等都相继开展了内容方面的深度合作,甚至,海尔智能电视与阿里的合作还从内容领域(阿里家娱和优酷)扩展到应用产品及营销领域。截至目前,传统彩电厂商、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第三方应用服务提供商、广告代理公司、第三方广告监测平台、智能电视用户等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端到端闭环价值链。以智能电视广告为例,奥维云网《2017年中OTT运营大数据蓝皮书》显示,智能电视的日均开机量已高达1亿次,为用户持续流失的电视直播频道提供新的流量通道,从而为广告提供了“海量”的曝光机会,2017年上半年的广告收入已经就与2016年全年的相当,而且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从“尝试性投放”转为“常态化投放”;形式上,除了开机广告将持续走俏,贴片广告也将有广阔发展前景。易观在2017年9月5日发布的《中国OTT营销市场综合分析2017》报告认为,广告将与内容收费成为智能电视厂商的两大收入来源。

责任编辑:张奥迪

为您推荐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上)

一机顶盒从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展方向看,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是无庸置疑的,取代的时间和方法则随各国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那国也不会于朝夕之间将所有模拟接收电视机都打入冷宫而以数字接收电视机来取代之,于是数/模转换机顶盒就应运而生。我国已经拥有三亿多台模拟接收电视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条件

国内主要卫星电视机顶盒厂商目录

1、同洲电子2、长虹3、深圳九洲信息4、福建神州电子5、高斯贝尔6、江苏银河电子7、深圳迈威8、深圳创维9、深圳成功10、福州卓异11、大亚科技12、江苏银河13.其它

06年前瞻:手机电视与IP机顶盒等备受关注

考虑到能源成本高涨与房地产泡沬化等因素,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相当担忧2006年的美国经济。但投资银行JefferiesBroadview的技术管理总监DavidCreamer指出,半导体也许会成为新焦点。Creamer表示,随着半导体业界一些合并或并购案、首次公开发行(IPO),加上部份跨领域大型企业积极寻求成功的新兴科技以使其技术更加完整,2006年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