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良:云端架构给电商行业带来创新力
腾讯云电商行业资深架构师唐良以电商行业的发展为例,讲述了云端架构升级为企业开发与业务创新带来的全新价值。唐良表示,腾讯云帮助电商企业从自建的IDC数据中心一步步成功迁移到云端,从最开始的弹性上云、到数据库上云,到数据同步,再到混合云。继而当电商客户越做越大后,该企业也将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建立在腾讯云的黑石服务器上,实现了高性能计算,从海量数据分析中获取洞察。同时腾讯云的GPU服务器为该企业提供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此外,腾讯云的云监控服务保证了系统的可用性与稳定性。数据表明,该企业的最后支付体系,由于放在腾讯云上,通过微信支付的速度比非腾讯云客户快了20%,这对电商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腾讯云电商行业资深架构师针唐良
唐良还分享到,腾讯云的数据中心已遍布亚洲、欧洲、美洲等全球地区,数据中心之间也由腾讯云自有的专线打通连接,能够灵活快速地满足客户的架构部署与升级。针对电商行业“羊毛党”的问题,企业基于腾讯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用户手机设备或社交账号信息信用记录的分析,能大大降低“褥羊毛”对企业带来的损失。基于腾讯云的天御,58同城收到的恶意消息减少了81%,东鹏特饮也借由天御一年节省了三千万费用。
同时,唐良还介绍了电商企业接入腾讯云后的进阶服务——电商业务的创新玩法。蘑菇街基于腾讯云在App里开创了“红人买手直播间”。用户可通过网络红人视频直播推荐的服饰与搭配,直接进行互动选购,这相较于传统的电商购买模式,人与人的距离被拉近,用户购买体验也大大增加。截至到今年9月,直播间综合收入是去年十一的20倍,红人主播单场交易额,也达到了129万。
白辉:电商转型难题,看云如何破题
蘑菇街电商技术架构师白辉分享了蘑菇街从导购到垂直电商的转型历程,揭示了电商应如何破解技术架构老旧与业务野蛮增长的难题。
蘑菇街电商技术架构师白辉
在发展过程中,蘑菇街“社交游戏化”导购平台的定位导致了数百款轻量级、零碎化的社交游戏使得系统难以维护。而越发复杂的业务生态也使得蘑菇街必须向沉淀用户数据转型。为保持陡峭曲线性的业务增长,蘑菇街搭建出集中化的系统架构,以最低的成本支持众多业务需求的快速交付,以满足在控制开发与维护成本的基础上快速响应产品需求。
此后,在业务量激增带来的挑战下,蘑菇街自研Metabase等新的中间件,并对Tesla服务框架进行了配套升级,以保证产品迭代速度和平台稳定性。白辉称,当电商业务体量达到几百亿调用量的阶段,基础服务中间件的改造就至关重要。在引入系列中间件之后,蘑菇街获得了业务层面上的解耦,商品、交易逐步完成服务化,创造了基础的用户服务、交易服务以及支付服务,并针对不同的业务保障级别搭建相对应的链路集群,保证流畅稳定的客户体验。2016年,蘑菇街的服务可用性达到了99.98%。
而在从垂直电商转型为电商平台的新战略阶段,电商平台的技术架构需向更深层次的积木式、无状态、云化发展。利用IOS、PC、小程序等前端组件和后端的数据做灵活绑定;关注不同平台的定制化需求,增强平台隔离性的能力;搭建有灵活数据组装能力的后端,在应用层搭建配套的技术框架体系,增强灵活编排的能力。白辉表示,过去,蘑菇街一直致力打造服务自身的私有电商云;未来,蘑菇街将开放自身云的Saas和部分Paas层能力。
黄荣奎:如何快速、便捷开发小程序
京东、蘑菇街等电商企业率先使用微信小程序,带动了小程序开发的热潮。
腾讯云小程序方案技术负责人黄荣奎在现场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与技巧。他将小程序的开发分成客户端代码与业务核心能力两个部分,并总结了传统开发过程中将遇到以下四个问题:1.环境部署耗时;2.后台代码部署不方便;3.开发调式不直观;4.很多时间将花费在框架搭建上,包括基础的功能,比如登录体系,而不是直接开发业务功能。
腾讯云小程序方案技术负责人黄荣奎
为了让开发者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发小程序,黄荣奎介绍了一套新版开发工具,均与腾讯云配套,可实现以下核心功能:
1.一键自动配置可运行后台环境:腾讯云和微信小程序帐号可以直接打通,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域名访问腾讯云服务器;2.后台代码编写:开发者可以基于腾讯云查看对应的资源管理,同时还能修改数据库密码、下载运营日志等;3.一键上传代码自动部署:当代码写好之后,通过点击上传测试即能实现轻松部署,成功传到服务器上的代码也能直接运行;4.远程调试:开发者可在前端调试界面看到控制台,同时获取断点、对应变量的信息,大大提高开发调试的效率;5. 快速搭建后台能力;6. 丰富的SDK与Wafer2.0:开发者基于Wafer2.0与SDK,还能获得腾讯云丰富的后台服务,包括CDN、优图、语音识别、图片识别、ORC、人脸识别等等。
王之捷:AI智能云端架构大幅提升智能语音识别能力
腾讯云AI业务架构师王之捷分享了腾讯云在人工智能、尤其在智能云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工作当中。
腾讯云AI业务架构师王之捷
王之捷表示,不断增强的计算能力、日益积累的海量数据,和先进的模型算法作为三大基石支撑并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在计算能力方面,腾讯云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这主要得益于腾云遍布国内的服务器,使得腾讯云能够在大范围使用GPU,同时输出,并且能够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接触到;在海量数据方面,依托QQ、微信10亿级别的用户群应用,每天都能积累超过数千万的图片数据、数十万小时的语音数据和千亿级别的文本量数据,为机器深度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基础;在先进的模型算法方面,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智能语音等,并且在这些领域吸引了数十名国内外专家,使腾讯云的算法能力始终保持在业界领先水平。
尤其在智能语音领域,腾讯云2010年开始深入研究语音深度学习模型DNN和LSTM等,后来则采取了双向LSTM,再结合CNN识别,形成CLDNN模型,再到现在端到端模型,实现了语音和文本的智能双向转换。后来,针对数据量的几何级增长,借助GPU加速的矩阵运算,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不断提升。在噪音场景下,识别错误率由2010年的40%降低到了18%,对日常口语识别错误率也由以前的20%~30%下降到10%~15%;而在标准朗读的情况下,识别错误率更从原来的10%降低到了3%~5%,换言之,识别准确率高达97%,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腾讯云独创的创新方法还支持语言模型的并行解码,可以在一套系统上面同时加载多个语言模型,在同时识别的时候自动挑选一个识别效果最好模式,由此解决了垂直领域的定制问题。
邹方明:看腾讯云如何架构海量存储系统
回首腾讯云存储十年的历程,腾讯云存储业务中心总监邹方明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时代、图片时代、视频时代和云时代。
腾讯云存储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正是在UGC图片时代兴起之初。当时,传统的三层储存架构模式在性能、IO及成本方面都明显难以招架海量的日志和图片上传。腾讯云存储适时推出了系统自动化运营方案,通过实时监测物理区域,在3秒内就能做出反应,对校表储存量超过80%的存储磁盘进行扩容,极大地节省了传统扩容方式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力。
腾讯云存储业务中心总监邹方明
但在自动化扩容运营系统基本适应图片时代后,新的问题开始出现:当空间、动态以及QQ、朋友圈相册每天上传量高达20亿级别的时候,文件删除量也达到了50%,之前设计的磁盘条带化整理系统遭受挑战。为了便于磁盘的自动回收,腾讯云存储将磁盘分成同等大小的空间并进行分片分头的整理,留存出10%到15%的冗余利用率,解决了当时的问题。
当腾讯云存储的数据储存增长量在四年时间内从100P到1000P,腾讯云存储接到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面对超大容量源文件存储设备消耗量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腾讯云存储通过文件压缩、转码、解码的方式,将一个文件一个索引转换为多级索引,每个级别索引仅代表一个小分片,把这些小分片累积起来以支持更大的存储,强力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腾讯云存储通过设计纠删码的方式,为文件留出3—4份纠删冗余并分别存在多台设备里,最终使文件存储大小压缩到1.3—1.4份,极大的减少了原先存储的设备量。
同时,这一纠删码技术也运用到信息安全保障中:在单地数据中心出现问题时,这一技术能保障另一共存数据中心能及时完整地进行数据的整合并恢复归档,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极大程度地保障数据的安全。
熊普江: BGP网络架构助力开发者快速构建、优化业务
腾讯云自成立7年来,已经为企业、开发者、合作伙伴、数百万用户提供了云计算服务。如何应对不同业务对网络架构和性能的不同要求,为海量用户提供广泛的优质网络覆盖,便是腾讯云核心解决方案——BGP的网络服务平台(腾讯云内部叫做CAP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
腾讯资深架构师熊普江
为了帮助快速发展的中小运营商宽带用户消减通联的制约,腾讯在2010年开始了BGP网络建设,截至目前,在全国建了5个BGP平台,对等互联35家运营商,均为用户量在10万以上的有AS号的运营商,互连带宽超过1200多个G,互连专线80多条。此次上海峰会,腾讯资深架构师熊普江全面解读了腾讯云CAP平台的核心技术优势与未来演进方向。
CAP平台整合了IPS/TIX架构,并使用腾讯云自有的AS号,在与运营商私有BGP互联时使用BGP local as特性;当对等互联的运营商接口使用ACL时,则仅允许其访问腾讯云自有地址,避免了穿透流量;当所有连接运营商的接口使用ACL时,则拒绝RFC1918等非正常IP数据包,形成天然的抗DDos攻击的能力。
与三大运营商静态路由互连相比,腾讯云BGP表现卓越:首先,用户访问质量大幅提升,BGP网络性能约有30%左右的提升;其次,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为合作ISP伙伴节省跨网成本超过亿元;再次,BGP的服务器都是最佳最短路由的单IP,业务架构更加简洁而高效;最后,腾讯云BGP能够高效、可靠地适用于任何业务架构和任何性能要求。
开发者专场上,腾讯云“云+创业”计划也再次面对开发者发起新一轮招募。该计划包括专项扶持的“孵化计划”、“起飞计划”以及“腾飞计划”,为中小企业开发者提供云资源、技术、培训等一体化的扶持,为开发者云生态注入养料,释放核心潜能。
为您推荐
《阿凡达》的全球热映掀起了一轮3D热潮,这股热潮很快从大屏幕蔓延到家电产业。有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3D立体电视会增至120万台左右,2013年增至1560万台,到2018年全球3D立体电视的出货量可望达到6400万台。届时,3D电视将成为家电领域最大的收入来源,预计年营业额将达到170亿美元。虽然其中中国企业的份额尚未可知,但很明显的一点是,3D已经被国内的家电龙头当作依靠自主研发摆脱低附加值困境,从而能与欧美、日韩家电巨头同台竞技的契机,同时也将带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全面升级。一部《阿凡达》烘热了整个3D电视产业,而即将来临的世博会又添了把火,台湾馆、四川馆都将用3D技术展现全维度、跨时代
而这一引领性的新技术已经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明确支持。据知情人士透露,科技部已将3D列入十二五重大战略新兴产业;而工信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等也在积极推进3D产业标准制定;另外内容方面,今年部分地区也将对3D节目进行试播,北京电视台已经开始相关的筹备。分析人士指出,3D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技术,其火热已率先体现在家电终端中,因为其又多与互联网电视进行“捆绑式”推广,从而使得那些同时具备终端及数字电视相关软件研发优势的TCL、海信、长虹、清华同方等龙头企业更具优势。但这只是开始。3D显示技术与互联网电视的联合发展也必将带动一批3D内容制造商的兴起,上市公司中,华谊兄弟、中视传媒等有实力率先行动。
尽管三网融合方案还等待政策破冰,但心急的厂家对于电视、手机、电脑间的“三屏互动”已经开始大施拳脚。记者在本周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看到,“三屏互动”概念已经被厂家们的新产品演绎得栩栩如生。“愤怒小鸟”可在大电视上玩所谓“三屏互动”,就是指我们常用的电视、手机、电脑三种带屏幕的显示产品能够实现内容共享、操作互动。比如你能把在手机上玩到一半的“愤怒小鸟”游戏轻松“推”到身边的大屏幕电视上接着玩儿;或者把电视上正在播出的视频节目轻松“转”到你的手机上出门接着看。在本届电博会现场,很多企业都推出了基于“三屏互动”功能的新产品。海尔此次就亮相了被命名为“云PAD”的智能电视。这款电视采用Wind
(速途网专栏评论作者:互联网才子)互联网的浪潮更替总是很快,概念爆出的速率堪比中国GDP发展,同理,每年都会各种词汇,先是开放平台,然后是团购,最近炒作O2O,概念的频发,外强中干。一方面,国内互联网硬件发展和网民素质提高很慢,二三线城市同一线城市的间距大到离谱。可能北京满大街都是iPhone,但是二三线城市基本全是诺基亚和小灵通。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饱和和停摆状态,但是轮回更新是不变的,就在各方抱怨互联网行业基本全部满足市场份额时候,国外出现“Twitter”,很快被CopyToChina,微博涌现国内,新浪微博的估值超越新浪门户。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硬件设备降低幅度,3G网络的大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