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人工智能仿佛一夜之间成为科技圈新“风向标”,获得资本追捧,带动新的一轮创业热潮,包括BAT都已开始力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动作。在美国甚至有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有47%的工作在未来20年被自动化技术淘汰。人工智能的热潮已起,这场技术与创新的“大戏”,也渐渐进入白热化。
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计划,将着力推动机器人产业。政府为生产一线引进机器人提供补贴,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也在迅速增长。
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速发展,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正在不断拓展,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长,预计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9亿元。
在技术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迎来第三次崛起,作为服务智能机器人核心要素之一的语音识别、面部识别也开始进入发展新阶段,诸如语言识别当下已经能够达到97%的准确率,面部识别已经能够达到99%的准确率,已然超越肉眼识别。这一系列技术的成熟,为机器人普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强劲,将超越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拉动机器人行业增长成为机器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日前,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中国企业正在接待用和家用机器人领域加强攻势。日媒关注到,在柏林2017IFA展上,服务型机器人企业约9成来自中国,日企难觅踪影。而机器人这一领域,一直是日企的传统优势。
但是,也有很多观点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推出的机器人在品质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品质和技术实力,也被认为“仍然落后于日本和欧洲企业”。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在下游各行业应用渗透率普遍偏低,主因是针对不同行业使用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研发周期长、可复制性不强,难以迅速普及。
对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但同时国内企业也存在特定的竞争优势,由于服务往往需要结合特定的市场,而国内企业往往对本土的文化、环境和消费者需求有更深的了解,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定位,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由于国内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起步较晚,跟美国、日本等服务机器人研发大国相比,中国自主研发的能力亟待补足。当然,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将面临较大的机遇和可发展空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实现产品智能化创新,才是加快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机遇有多样化,首先是市场方面,受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存在巨大市场需求。其次,国家对服务机器人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再次,我们国家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基础。对于企业而言,做服务机器人的时候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避免做国外服务机器人的“搬运工”。做服务机器人的创新创业的技术门槛一定要提高,增加技术高度。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服务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拓展。
责任编辑:靳玉凤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