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联网平台的发展现状

2017-09-05 15:11:46来源:人民邮电报 热度:
作为物联网产业生态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物联网平台处于万物互联时代软硬结合的枢纽位置:一方面肩负管理底层实体硬件、支撑并赋能上层应用服务的重任;另一方面,汇聚硬件实体属性、感知信息、用户身份、交互指令等静态及动态信息,不断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正在驱动其成长为实体世界的虚拟镜像。

物联网平台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业界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布局。

物联网平台的发展现状

IoT Analytics最新发布了一组数据:全球的物联网平台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450家,比2016年增长近30%。物联网平台有较为显著的行业化特征,工业制造、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是应用最大的三大领域。

其中,工业制造和智慧城市的典型特征是泛在连接的管理需求突出,而智能家居则是物联网体验优化的先锋场景。IoT Analytics还指出,虽然物联网平台市场的碎片化与领先平台在高速增长,但只有7%的物联网平台每年可获得超过1000万美元的营收。

概括起来,物联网平台的市场现状就是这几个词:市场高涨、行业分化、结构碎片、“钱”景不明。

物联网平台的参与者们

BCG在《who will win the IoT platform wars》报告中指出,物联网的平台市场看起来远没有这么拥挤。因为很多所谓的平台只是提供了物联网平台能力的一小部分。

BCG认为,作为产业枢纽位置的物联网平台,应该至少包含三个方面能力:应用使能(定制IoT解决方案)、数据采集&存储(获取并存储数据,以形成数据洞察)、连接管理(连接并管理系统、网络和设备)。

BCG的观点其实紧密对应了物联网的感知、控制、优化三个核心能力。在产业链初期,能力紧耦合是被多个理论和无数实践证明过的效率最大化模式,若选择多个供应商来提供不同能力,它们彼此之间在技术语言、平台接口、能力匹配等多个方面存在的协同共存问题,会让公司在充满不确定的物联网市场中焦头烂额。

IDC在Worldwide IoT Platforms 2017 Vendor Assessment的报告中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物联网的平台应该是终端连接、终端管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定制等多个方面能力的组合。而从能力综合的角度来看,BCG认为只有14%的平台能够提供全方位的能力——姑且称之为物联网综合平台。

物联网综合平台提供者的来源相对聚焦,主要出自企业软件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云服务商、IOT平台创新者、垂直领域的巨头,以及电信运营商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及优势。

物联网的“平台”命题

来自不同领域的参与方,都在依托自己的核心能力优势,意图构建一个新的平台枢纽。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定制服务与标准服务。

顾名思义,定制服务是按照客户需求,平台方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标准服务,则是平台方提供统一的平台接口和服务套件,客户自行调用。

定制派,多出身于传统领域,软件服务提供商、垂直领域巨头等,延续ICT的模式,在基础的解决方案套件之上,提供深度的一对一纵深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平台并切实发挥出平台价值。软件服务提供商中的PTC、IBM,以及传统行业巨头的GE都是其中的代表。

标准派,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秉持开放平台的理念,打造通用能力与开放接口,客户需自行调用能力并自主建立解决方案。互联网服务商Amazon与物联网创新者Ayla、Xively则是从诞生开始就带着互联网的基因。

定制派与标准派,谁将代表未来?难下定论,我们尝试用平台的角度来审视。平台战略的精髓,简而言之,是寻找多边市场,并激发网络效应,进而打造成长性的生态圈。但就目前来看,物联网综合平台在平台生态的打造上,面临待破局的难题:

1. 多边市场难题。互联网平台占据关键入口,如社交、电商、搜索、出行等,撮合前端需求与后端供给。物联网平台虽处于产业枢纽位置,但平台的供给方往往无法直接提供服务,需要嵌入到需求方的共赢链中才能发挥价值。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物联网是个B2B2C或者B2B2B的市场结构,中间的B是物联网综合平台的核心需求方,也是产业实际意义上的主导方。这意味着物联网平台提供商面对的是一个B端类型的服务市场,身处后端的供应链位置。理想中的多边市场,短期内难以建立。

2. 边际成本问题。与互联网虚拟经济的边际成本递减不同(甚至是边际零成本),物联网要渗入到公司的生产领域,这产生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生产域的硬件投入,如模组、芯片等,以夯实连接基础,这形成刚性成本约束;二是企业对解决方案的个性化诉求。这要求物联网综合平台提供方在服务过程中投入人力、物力,帮助客户完善、优化系统,实现既有生产域设施与物联网平台的深度对接。

3. 生态流转问题。物联网综合平台提供的核心服务是基于“连接”的能力辅助搭建与数据信息处理。这两者的沉淀都需要经历积累、完善、再提升的螺旋上升过程。目前,物联网的生态中,尚缺乏能够在多个参与方中流转的“标准化产品”。这如同肌体缺少血液,必然难以激活生态体系。

物联网平台的未来

在多边市场、边际成本以及生态流转三个问题解决之前,物联网的“平台”特性都将受到限制,B端定制化市场特征仍将占据优势。这也意味着出身于传统ICT领域的软件服务商与垂直行业巨头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竞争地位。

从IDC及Forreste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市场的竞争结构——定制派IBM、PTC、GE与微软处于第一梯队。标准派AWS与Ayla物联目前处于跟随状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更高效率的专业化分工必将驱动产业走向解耦,各环节之间接口协议标准化,为平台的构建扫清障碍。待数据信息及分析能力在长期驯化成熟,能成为可流转的标准化产品,开放式的物联网平台生态将可迎来真正的发展机遇。

可以说,定制派与标准派其实分别代表了当下和未来。只不过这一次,需要兼具行业的纵深耕耘经验以及互联网的开放共赢理念,才能够真正做好物联网开放平台。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新三网”一网打尽

随着加快推动电信、广电和互联三网融合决定的出台,沪深两市科技股被群体激活,不仅是上述三类被融合的相关网络行业大幅上涨,市场中凡是带网的板块也极度红火,其中,物联网、智能电网表现最为出众,连带融合的大网被投资者称为“新三网”。据统计,上周通信、电子信息、数字电视、计算机、物联网、智能电网等6类板块累计资金净流入高达186.44亿元,显示出市场资金对上述板块有很高的参与三网融合第一创业认为,包括天威视讯、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广电网络等在内的有线电视企业将打开于电信业务的新市场,受益程度最大。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将通过提供基于影视节目的新型增值服务增加服务种类。中兴通

无锡:该不该啃“三网融合”这张“画饼”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设定了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三网融合”主要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三网融合不是新概念,提了足足有多少年了,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电信和广电在各自领域里互不相让,比如两家为抢占家庭终端——电视,分别就形成了有线电视和IPTV水火不容的两种替代性极强的业务形态,这各行其道的做法使得三网融

拓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拓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增值业务在广电领域有着非常宽泛的范围,除了基本收费包之外的业务,都称作增值业务。当前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还处于摸索阶段,除了EPG广告和股票业务较为成功之外,其他增值业务受限于单向机顶盒的广泛部署和体制及市场等因素,业务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但是,增值业务宽泛、自由的定义,让广电人在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业务冲击时,无法不相信增值业务的灿烂未来和巨大的潜在盈利空间。换句话说,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和未来,让已经占据了客厅娱乐市场的广电运营商对三网融合趋势下的增值业务充满了想象和信心。另一方面,IPTV业务和网络电视带来的威胁,让数字电视运营商也不得不试图通过增值业务来

NGB欲进军家庭物联网

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上海“NGB高峰论坛”介绍了《NGB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一报告由NGB专家组撰写完成,并将在今天(3月22日)的CCBN主题报告上正式发布。在这一报告中,颇有几个令人兴奋的亮点,暂在此谈一两点自己粗浅的看法。NGB:广播与IP四种模式并存之前对NGB的定义是: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