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关键窗口期 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7中国国际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制造技术展览会27日至29日在广州举行。科大讯飞(002230)高级副总裁杜兰在展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点让人工智能开始从实验室和产业界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产业进入关键窗口期。
据赛迪研究院预计,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增长率达到17%。在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从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到“十三五”的相关规划中,均明确提出要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扶持。
业界认为,今年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元年。今年3月,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催生了一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据悉,科大讯飞目前已进入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排行榜前10。杜兰表示,曾有科学研究表明到2045年时,机器将取代人类50%的工作,这个数据在中国可能达到77%,时间甚至比很多人想象中来得更快。
据介绍,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能力、认知智能、知识发展技术、阅读理解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一系列国际竞争中拔得头筹。依托这些AI核心技术,科大讯飞采取“平台+赛道”的人工智能战略,目前重点在医疗、教育、司法、智慧城市和智能客服等行业持续发力,效果显著。
杜兰举例说,科大讯飞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在最新的医学影像评测中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诊断准确率高达94.1%。,由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智医助理”机器人参加了近日举行的2017年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通过了基础线。“待正式消息宣布后,它将是全球第一个首次通过职业医师考试的机器人。”杜兰说,这类机器人的出现,将越来越多帮助解决一线医生工作繁忙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医疗机器人将出现在医疗环境中。
“人口红利衰减对中国构成巨大的挑战,但幸运的是人工智能经过2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成为一个可以进入实用的技术,这个技术对中国保持增长非常关键。”北京异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吴韧认为,作为一项关键的技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产业将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人工智能落地关键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物联网。
中新智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巍伟指出,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来临,而且比前两次来得更猛烈,更有突破性。“我们认为基于现在的大数据分析,智能硬件的实现,以及人工智能的算法,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医疗、出行、销售以及物业等等,可以说这是全民AI的时代。”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重点谈到了在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热门主题——救灾机器人,包括探测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爆炸现场机器人、核电站救援机器人、防化机器人和地震救援机器人。他分析指出,这六类机器人在救灾过程中,均需要模拟人的感官,而且需要控制其安全、稳定、准确到位事故地点,这些都需要高度的智能化,目前我们已经在这些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需继续努力。
黄巍伟博士指出,人工智能推动着智能物联网的发展,同时也为整合和提升物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新的智能楼宇的概念信息量巨大,构建智慧楼宇、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元件非常多,无法依靠单一的技术程序完成。区别于简单的自动化,人工智能更注重于整体,人工智能不仅能容纳庞杂的信息,同时也克服了人性的弱点,这使人工智能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完)
责任编辑:靳玉凤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