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宣布成立“嵌入式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并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将围绕嵌入式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及其他AI前沿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技术平台建立及人才培养等多层面展开广泛、深入合作,共同推进嵌入式人工智能的软硬件和应用产业化协同发展,加速人工智能新生态的构建。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院长助理、发展处处长毕亚雷,触景无限科技董事长陆凡、CEO肖洪波、硬件副总裁常清璞等参加揭牌仪式。
何谓嵌入式人工智能?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大爆炸的核心驱动,深度学习帮助计算机理解大量图像、声音和文本形式的数据。过去,实现人工智能的方式是设备需联网通过云端数据中心进行大规模计算,即设备端采集到数据后上传,计算完成后再返回终端,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延时。而嵌入式人工智能则是在本地计算,在不联网的情况下就可以做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决策控制,且是实时的。相较而言,云端致力于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嵌入式人工智能则强调如何更加经济地解决问题。此次触景无限科技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联合共建嵌入式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一方面,将致力于嵌入式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应用,使深度学习不拘于云端、后台服务器,而直接运行在前端设备上,具有延时短、反应快、保护隐私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推动安防监控、智能家居、智能商业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和应用落地,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更深入、更广泛、更密切地走入人们的生活。
作为此次联合实验室的实施单位,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与触景无限科技可谓强强联合。前者拥有强大的产学研背景,其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语音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在人脸识别、人脸表情/性别和属性识别、场景分类和理解、行为识别、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等技术研究上颇具实力。例如,团队开发的深度人脸识别技术在人脸识别世界通用测试基准LFW上获得了99.5%的识别率,比人眼识别的结果(97.52%的识别率)更精准,也超过了Facebook的Deep Face算法,位居国际前列。同时,在被誉为视觉领域奥林匹克的ImageNet、CVPR等竞赛中取得数一数二的骄人战绩。
参观嵌入式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
后者在嵌入式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技术研究与场景开拓方面同样表现出色。例如,基于英伟达、英特尔嵌入式芯片自主研发的视觉卡系列模组,不仅硬件能力出色(体积小至一枚硬币大小,功耗低至2W等),且具备较强的算法优化与移植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运行在视觉卡(Vision Card)上能够达到每帧(分辨率为1080p)100ms(检测+识别)的速度。在1:1人证比对的 情况下识别率大于99%,在1:50000的情况下(人脸库的大小有50000个人 脸)识别率大于90%。一直以来,触景无限还与伊利诺伊大学高等媒体研究中心、Intel等权威机构、科技巨头深度合作,加强在安防监控、无人机、智能家居、零售分析、增强现实等领域的战略布局。此前,触景无限联合Intel发布“点睛计划”,即旨在鼓励传统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化道路。
视觉卡V203基于Intel-Movidius芯片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研发,可实现无人机自动避障等
“应用场景上的计算最终要落地到设备上,此次战略合作将是中科院先进院与人工智能企业在产学研落地方向上的一次全新尝试,希望双方能发挥各自技术与产业化优势,互补互促,长期友好合作。”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
触景无限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陆凡致辞认为,从联合实验室的筹备至今,双方可谓一拍即可。作为嵌入式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领域的实践者与探索者,触景无限希望将芯片、算法、传感器等连接成软硬件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此次合作将大大缩短整个产学研的路程,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与生态的构建。
责任编辑:朱虹瑾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