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国联通尝试跟BAT进行合作,通过与腾讯合作推广大小王卡,半年时间就已经增加了2000万用户,和阿里的合作也带来了300万用户。后来,连工商银行都开始与中国联通定制流量卡了。
就在很多人认为,中国联通终于找到了救命稻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分析,这样的发展方式真的是未来吗?
曾经,中国联通与苹果进行捆绑,在3G时代实现了飞跃,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经验,此后,中国联通的发展中多采取借力打力的方法来对抗如泰山般的中国移动。
进入4G时代之后,中国联通曾经出现连续多个月的百万用户流失,为了挽救市场,中国联通在虚拟运营商身上下了大力气,支持和帮助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很多方面数据显示,中国联通支持的虚拟运营商发展的用户数占到了整个行业的七成以上,成为绝对的主力军。
可是,虚拟运营商行业在中国始终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这也导致中国联通的用户发展再次受阻。如今,中国联通在移动电话用户和宽带用户上都已经落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遭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从历次的合作联盟之间,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中国联通掌握主动权的合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反之,如果中国联通甘愿成为某豪门的附属,对中国联通的价值就很大。
在与苹果合作的时候,中国联通接受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苛刻的条件。事实证明,为了满足苹果的要求,运营商连续将大量的利润补贴到话费中,在带来用户的同时,也流失了真金实银,最大的伤害就是导致中国联通失去了宝贵的现金流,在4G投入上捉襟见肘。
当时,媒体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中国移动不接受苹果的全世界皆认可的合作条件,导致大量的中国移动用户无法第一时间用上乔布斯的苹果,可是,现在人们看到,苹果的平台霸权到了何等地步,可以直接要求用户打赏的费用划走30%给苹果。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当时中国移动也接受了苹果的城下之盟,如今后果会是何等惨状?
中国联通与苹果的合作后来随着苹果对中国移动等手机中支持而结束,此时的中国联通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后来的战略就失去了方向,在4G初期摇摆不定,导致动作迟缓,差距被拉大。
如今,随着手机游戏的火爆,中国联通再一次找到了发展用户的好办法,那就是绑定腾讯这样的游戏服务商,利用年轻人对游戏的狂热和“无法承受”的流量高价做文章,推出了定向流量免费的专门服务,短时取得了很好的用户发展目标。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每个月要花费几十元上百元的流量费,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在玩游戏中,动辄花费数百数千甚至数万来购买道具、皮肤或者符文,却一掷千金根本不在乎。所以,电信运营商似乎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捷径,那就是,将自己的收益隐藏在内容之中,采取互联网行业擅长的收费模式。
理论上讲,这条路是没问题的,因为,运营商传统的管道价值在萎缩是事实,将管道与内容结合才是未来必由之路。可是,内容是自己做,还是借助互联网公司,是自己掌控主动,还是甘当小弟,必须值得整个行业来深入思考。
于是,最合理的方式,电信运营商需要自己做内容,然后流量管道化,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运营,可这种方式很难走得通,也非常辛苦,中国移动付出十年努力开拓的咪咕等等至今也是步履维艰。
最适合的方式也许是,电信运营商采取入股的方式进入互联行业,投资一些创业公司,或者对大型互联网机构入股,形成联盟结合体,这样,可以从内容的发展中分到一杯羹。这方面,最成功的当然是软银。
最差的方式就是,电信运营商完全放弃自主权,自己甘心做管道,将“收费”这样关键的核心流程都放给互联网公司等提供内容的公司来掌控,自己的收益要通过互联网公司分账的方法来获得,那么,电信运营商就彻底失去了话语权。随着话语权的丧失,运营商所能争取到的收益分成会越来越低,自身的价值也就会很快终结。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将电信运营商的股权出售给互联网公司,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公司的资源来发展自己,但这种发展实际上正是与电信运营商的未来背道而驰的,也是消亡电信运营行业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预期,在互联网公司逐渐控制了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权力之后,电信运营商就会更加在设计上成为互联网公司巨额赢利中的一个通道环节,会彻底的从收费链条上消失。用户与互联网公司之间是支付与收入的两端,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也仅仅成为核算的工具,电信运营商也就只能是互联网背后的修路者,而修路的费用都得依靠互联网公司来“拨付”。
最后,我们不得不做出最坏的预计,当几家电信运营商都推出各主要互联网公司的定向流量卡之后,小的创业者再也没有出头之日,电信运营商也就失去了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当自身的工资都需要靠互联网公司拨款才能拿到的时候,运营商还能活着吗?
责任编辑:吴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