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长者就是美国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皮埃罗·斯加鲁菲。半小时前,他刚从在天津举办的世界智能大会的会场赶到北京。
两年前,皮埃罗与朋友合写的《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在中国翻译出版之后,被科技界奉为了解硅谷的必读书。今天,皮埃罗带着他的新书《人类2.0》来到中国,讲述他眼中的未来前沿科技的演变方向和机会所在。
“我不怕人工智能的到来,”皮埃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说,“因为我们离真正的智能机器还非常遥远。”
中国的人工智能:泡沫更大,研究更外围
“我在硅谷待了三十多年,专注了一个科技领域,就是人工智能。”这位来自硅谷的意大利老先生谈到人工智能,如数家珍。
1984年,皮埃罗先后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学习人工智能;1995年和1996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深造。他还曾在一家名为IntelliGrop的公司工作过,这家公司是硅谷最早的一批创业公司之一。
皮埃罗亲身经历过人工智能的两次退潮。对于目前正在兴起的第三次高潮,他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对于中国正在兴起的人工智能热潮,他提醒要注意不断增长的泡沫,注重更加基础的技术研究。
他在书中曾经猛烈抨击过硅谷的风险投资给创业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希望六个月内赶紧被买下来,这样的话谁还用心做事呢?”而当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问到他中国的情况时,皮埃罗直言不讳:“硅谷有泡沫,中国学习了硅谷,泡沫更大。”
事实上,最近几年资金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几乎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据VentureScanner统计,2014年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投资额为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2015全球人工智能公司共获得近12亿美元的投资,这个数字对比过去20年全年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其中17年全年投资总额。
上述统计显示,2014年风投领域共完成40笔交易,总金额高达3.09亿美元,同比增加302%。另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约65家创业公司获得投资,合计29.1亿元人民币。
说到这里,皮埃罗歪着头,笑着说:“我写过一本300页的书抨击这件事,那书是以前写的。如果现在写的话,书应该有600页那么厚,而且批评得更加激烈。”他弯起拇指和食指,比了两本书的样子。
人工智能在中国已经成为火热的话题,许多人都声称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人类”,但皮埃罗直言,在人工智能的基础学术研究领域,中国尚没有做出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中国和美国都不是最早发展人工智能的国家,加拿大、法国都比中美更早。但是硅谷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相比于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国在更外围。”
AI技术并不够强,未来应用取决于大公司
按照皮埃罗的理解,人工智能的再度流行大概是从2012年开始的。前一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击败了智力竞赛节目的人类冠军。2012年,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谷歌工作时,领导建立的“谷歌大脑”项目让机器系统以非常低的错误率在海量图像中识别出猫。
“深度学习”再次流行,这让钻研这个领域十多年的皮埃罗感到很高兴:“现在我们看到每一年每个月都有一个新的,非常惊人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新闻。”可他依旧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远没有媒体所展示的那样强大。
在新书中,皮埃罗讲了一组数据:在电视智力竞赛节目中打败人类冠军的“沃森”需要85kw(千瓦)的能量,AlphaGo确实战胜了人类围棋冠军,但需要消耗440kw的计算能量。人类大脑则将惊人的计算能量装入一个狭窄的空间,只使用了20w的能量,而且,人类的大脑还能做其他数不清的事情。
“如果有人能使用20瓦特的能量制造出一个能同时做两件事情的机器人,我才真的觉得了不起,才是不可思议的大进步。我们人类可没有长出一百万个大脑来做一百万件事情。”皮埃罗说。
基于当前的技术能力,皮埃罗更加担心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成功的应用可能就是搜索引擎在电脑上个性化的展示广告。对此,Facebook的前科学家杰弗里·哈默巴赫尔(Jeffrey Hammerbacher)曾写道:“我这一代最聪明的大脑思考的问题只是怎么让人们点击广告。”
杰弗里的感慨增添了皮埃罗的担忧: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应用将取决于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到底如何使用它们的技术,可现在似乎本末倒置了。“到底是技术服务人类,还是人类服务技术?我现在的感觉是,机器很少表现得像人类,人类为了跟周边的机器互动却必须经常表现得像个机器。”
虽然并不认可许多大公司的人工智能应用,可皮埃罗依旧认为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工作已经是一大趋势。虽然不会造成大范围失业,但这对今后的人才培养来说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演讲现场,有观众提问:“人工智能会取代哪些工作?会造成大范围的失业吗?”皮埃罗调皮地“抖机灵”:“那这可太棒了,可能有一天人就什么都不用做了。”不过玩笑过后,这个爱笑的老头儿又回到了严肃话题的讨论。“工作会不会消失?很多工作一定会的,五年内就会。现在你做的工作,可能以后就不存在了。”不过他也说,届时会出现新的工作类型。
为您推荐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