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eSIM,当运营商遇见设备商又有怎样的共鸣

2017-07-06 18:48:38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热度:
随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到来,百亿级设备安全连接的新需求推动了eSIM的广泛应用。物联网规模不断扩大,为通信提供安全、稳定保障的eSIM迎来发展新机遇。
 
7月5日,由信通创展、通信世界全媒体主办的,以“演进·创新——共享万物互联新生态”为主题的“2017第二届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商、卡商及虚拟运营商,在大会中全面探讨eSIM从技术到产业生态的演进历程与创新变革,eSIM产业发展困境与机遇,以及如何促进合作,驱动eSIM在物联网的应用落地。
 
 
运营商抢占eSIM市场
 
作为全球第一家自主研发eSIM平台的运营商,中国联通研究院终端与智能卡研究中心智能卡组组长仇剑书在大会上大会上对eSIM标准和RSP 2.0标准涉及的eUICC架构、PKI体系、安全通道技术、传输协议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 GSMA制定的两套面向eSIM标准,一套是面向M2M市场,一套是面向公众消费市场,但未来目标是实现二者的融合。企业应在数据生成、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使用等各个环节设计多级加密和保护措施,保证卡数据的安全,也是eSIM技术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高级产品经理李瑞锋发表了“eSIM遇上智能家居”的主题演讲。她表示, eSIM是适用于物联网领域的新型SIM卡,高度集成于设备及维护更便捷的特性使得未来7年eSIM卡将迈入成长爆发期。作为物联网连接特性的典型应用,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1220亿美元。eSIM安装在智能家居上,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且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同时,她还响应说,“”在智能家居领域要去应用eSIM,基于现有能够提供的这些业务的能力,包括一些政策都还是需要去共同探索和改变的,由于实名制,目前工信部要求一个人只能最多拥有五个号码,但家里面可能会有很多设备,未来存在一个人拥有多个设备,也可能一个设备多人用的情况。这种复杂的关系,怎么来管理实名制? 最后,她还提到,中移动将通过数据、渠道、孵化园 、核心能力等全方位能力的提升,深耕智能家居市场,打造“端-管-云”的完整智能家居生态体系,并携手产业链各环节共同促进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GSMA大中华区战略合作总监庞策分析了eSIM规范发展现状及在中国面临的挑战,表示eSIM的产业就是事在人为,eSIM产业标准现在已经很完善,下一步需要整个产业界一起携手逐步补充细分市场的需求。他还称,在中国推动eSIM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挑战,GSMA作为标准的制定者将助力中国CI解决方案尽快出台,早日实现平台间的互联互通。
 
齐分享eSIM应用实例
 
“制卡专家”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应邀参加了此次大会,客户方案销售总监王映洲称,eSIM最早在车联网领域得到了规模性的发展和商用。车厂与运营商间的合作, 推动了eSIM在车联网领域汽车安全的应用。捷徳推出汽车专用eSIM管理解决方案,支持汽车身份登记、远程eSIM激活和管理及汽车内部和汽车间的安全数据交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众杰表示,摩拜智能停车桩摩拜智能行车桩也会用到eSIM技术,在一个区域内投放智能停车桩,它会标识一个区域,车辆一旦停去进入到停车桩的范围内,可以将摩拜的车辆实现有序停放。智能停车桩是垂直行业eSIM应用的出色案例,能够解决智能单车无序停放的大问题。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终端性能部副主任刘晋兴表示:SIM卡小型化、高集成化趋势愈发明显,国内市场的eSIM发展在经历嵌入式和支持远程管理阶段后,将实现自由切换运营商的目标。泰尔终端实验室根据目前的技术应用场景,联合运营商和多家卡商,开发的一套注重安全性和互联互通,满足进网测试的平台将不断完善,信通院也将积极参与标准的跟进与探讨,助推eSIM标准的发展。 他还提到,今年近期将会有一批安装eSIM卡的大产品或者是跟运营商合作的产品会出现。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杨光从eSIM的市场机会与挑战方面作了分享。他发表观点,eSIM被广泛应用的下一个风口是消费者的产品,有预测显示,2022年可穿戴设备有望达到6600万部,2025年可能整个具有蜂窝连接功能的会占到整体市场的61%左右。不仅如此,eSIM也能帮助运营商提高市场走向的效率。此外,他还提到,5G也是推动eSIM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之一。当提到监管问题时,他表示客户很注重这个问题,尤其国内的实名制制度,都会影响到 eSIM的发展空间。杨光表示希望监管机构能及时跟紧市场发展的步伐,推出相应的监管政策。
 
虽然eSIM在产品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希望产业能聚集一团力,助力eSIM技术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加速eSIM产业合作生态系统构建和完善。

责任编辑:吴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