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平台靠什么抢人?

2017-06-16 10:37:27来源:南方周末 热度:
不管你是否看得上每个月1万-2万元的“包养费”,只要你没被纳入内容平台的扶持计划,再好的文章也很难拿到流量。
 
头部内容固然有价值,但未来更大的机会在于长尾内容的生产和分发。长尾内容的分发门槛很高,取决于内容平台能否帮长尾内容的生产者找到他们的真正用户。
 
2017年6月上旬,一批娱乐类自媒体账号,因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和用户协议被内容平台永久关停。
 
中国目前最主流的几个内容平台,完成了一起集体“净网”。
 
此前,中国的内容创业创富神话不断出现,“内容创业”也成了投资人口中的热词。各大平台纷纷出台现金补贴政策,拉拢优秀创作者。
 
市场上的内容分发平台已出现至少十几个。一线平台有企鹅号、大鱼号、百家号、头条号和一点资讯的一点号。尤其是BAT这三家互联网巨头,对内容行业砸下重金。这是因为,内容已经成了新的流量入口和新的消费业态。
 
现在,尽管面临不确定的风险,但各家平台并没有停止争夺内容生产人才的动作。
 

 
千人万元是标配
 
对创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有人吃肉、有人喝汤的残酷战场。有人能在百家号实现月收入三十多万元的广告分成,也有人几个月只拿到十几元的分成。
 
几大内容平台的广告内容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内容平台方运营的信息流广告,即不同信息之间夹杂的广告链接,往往会打上“广告”或“推广”字样。另一种是创作者文章内部的广告链接。
 
前一种广告的收入几乎都被平台方拿走,这部分广告占了整个广告收入的大头。后一种广告,总体收入很少,并且由平台方和创作者按比例分成。
 
一位要求匿名的某内容平台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坦承,注意力资源永远是一点点,大部分创作者收入寥寥甚至没有收入,真正赚到钱的,一是那些能创作出爆款文章的优秀内容生产者,二是那些被各大平台“包养”起来的创作者。
 
实际上这两类人又都是一类人。一位刚从传统媒体转型做内容创业的匿名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管你是否看得上每个月1万-2万元的“包养费”,只要你没被纳入内容平台的扶持计划,再好的文章也很难拿到流量。即便拿到很高流量,也不可能拿到太多广告分成。
 
今日头条的“头条号”是最早一批内容分发玩家,也是最早推出补贴政策抢夺创作者的玩家。
 
头条号运营负责人吴达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数据是,截至2017年3月底,头条号账号数量超过60万。
 
2014年的版权风波,让今日头条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内容源。2015年初,今日头条开始大举吸引内容创作者入驻。这年7月,吴达加入今日头条,当时头条号只有3万个左右。
 
吴达入职后,公司高管赵添让他先开一个发布会,让外界知道今日头条打造内容平台的决心。在这次发布会上,今日头条宣布了两个自媒体扶持计划,一是“千人万元”,二是“百群万元”。前者针对个人创作者,选一千个人,为每人每月至少提供1万元现金补贴;后者针对机构创作者,为每个机构每月至少提供2万元现金补贴。
 
吴达说,之所以定一万元,是考虑到这笔钱可以满足一个创作者一个月的基本生活开支,以便让作者专注创作。
 
在选择补贴对象时,头条号的原则是用户申报为主,编辑发掘为辅,重点补贴变现能力不够强的创作领域(历史、体育等)。对于科技、汽车这类作者变现相对成熟的内容领域,只选择少量优秀头条号进行补贴。
 
吴达透露,目前拿到补贴的头条号,从数量上由多到少分别是文教(文化、历史和教育)、体育、视频、生活、娱乐、军事和财经、科技。目前头条号平台上累计有九百七十多人申请到了“千人万元”扶持资金。千人万元和百群万元计划,每个月的总补贴金额近一千万元。
 
“千人万元”后来成了几大内容平台补贴政策的“标配”,主要的差别是在补贴对象的选择上。
 
以阿里旗下的大鱼号为例,它在选择扶持对象时,没有采取人工和签约模式,而是靠机器来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内容原创度、内容质量度、用户关注度、创作活跃度、内容垂直度等不同维度选取优秀创作者。
 
UC创作平台总监吴越是一个产品经理出身的90后,目前主要负责“大鱼号”。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时候机器挑出来的账户,并不是大家熟悉的头部账户,但文章评论、用户反馈和停留时长都很不错。
 
大鱼号扶持对象每个月考核一次,每个月名单都会有不小变化。吴越透露,截至目前大鱼号放出了7111万元大鱼奖金。
 
对于进不了平台扶持名单的创作者,平台通过广告分成来进行激励。今日头条一年的总内容支出预算在15亿元左右。按照今日头条去年60亿元的营收规模计算,相当于四分之一的营收投到了内容上。
 
除了对创作者进行现金补贴,各大平台还砸钱购买优质内容。
 
头条号主要是向一些媒体机构进行内容采购。百度的百家号则进行针对性内容采购,比如跟媒体机构合作,发布重大体育赛事和新闻内容,或者是跟一些兴趣内容的生产机构合作,采购航拍和武侠类视频。大鱼号则推出了大鱼号合伙人项目,跟一些内容运营机构进行“对赌”激励,年播放量达到约定数值即可获得100万元奖励。
 
各大平台对于内容的争夺和补贴重点,现在也开始向短视频创作者倾斜。吴达说,短视频市场需求很大,但供给不足。
 
深度赋能
 
一位在几大内容平台都有入驻的内容创业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的运营体会是,头条号非常重视内容的原创度,资料整合类的文章很难通过审核,所以头条号的审核速度是几大平台里最慢的。
 
大鱼号则在渠道上优势明显。创作者使用一个账号登录至大鱼号平台,就能把内容多渠道分发至UC、土豆、优酷等客户端,这相当于低成本通行于整个阿里文娱平台。
 
大多数内容平台分成政策是按照CPM来计算(按显示次数计算广告费),但大鱼号是按照账户整体表现划出1-5个不同星级,其中四星账户的分成是两倍,五星账户的分成是三倍。
 
“在分成上,大鱼号既鼓励优质内容,又重视能者多劳。”吴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鱼号是在UC订阅号和优酷自频道基础上升级而来,目前有超过50万个账户。之所以叫大鱼号,一是跟“阿里文娱”谐音,二是希望作者们跟着阿里大鱼大肉。
 
腾讯企鹅号的优势一是流量巨大,文章阅读数普遍高于其他平台,二是内容源的先天优势,大量微信公号创作者直接迁移到了企鹅号。
 
百家号的增值服务做得不错,优秀作者能拿到跟账户同名的百度贴吧,以及每周一次“自荐”优质稿件的机会。自荐成功后,这篇文章会有100元的保底分成。而且每有一篇文章自荐成功,作者会得到一次新自荐机会。
 
在吴越看来,创作者最大的痛苦是很难拿到流量,很难知道用户想看什么内容。为此,大鱼号尝试着用大数据工具,帮助创作者对读者进行画像分析,从而准确地发掘出C端用户的内容需求,进而反推B端内容生产。大鱼号每天都会发布“舆情分析”,告诉创作者用户都在关注哪些话题,从而引导内容生产。
 
“大鱼号就像一个流量中枢,对接内容的生产侧和消费侧。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柔性的内容生产链,让内容最大化地被消费掉,避免浪费。”吴越说。
 
大鱼号会根据创作者每周的表现,给作者一个排名,让作者清晰知道自己账户在原创度、质量度、垂直度、关注度和活跃度等不同维度的表现,从而指导作者改变和调整创作行为。大鱼号还跟优秀的垂直类创作者联盟合作,对内容账户进行圈层化运营。
 
“深度赋能”也是内容平台对创作者的一项“标配服务”。
 
为了鼓励原创,头条号在早期曾对内容分发做过少量人工干预,跟过去门户时代一样,对一些优质内容进行“保量”,但后来发现转化率很低,5万的推荐量,往往只能收获千把个点击量。于是头条号取消了流量分配权限,转向教会创作者如何通过制作标题、选择图片和排版来增加文章推荐量和阅读量。
 
此外,头条号还推出了“号外”功能,允许创作者以相对低的价格购买今日头条的推荐量。吴达说,这个功能的主要使用者是那些视频内容创作者,他们很多都拿到了风险投资,不太在乎1万-2万元的补贴,更在乎流量。
 
变现将来自内容电商
 
一位要求匿名的出境自由行自有品牌创始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公司一开始的业务是,通过电商模式售卖自营出境游机酒产品。为了争夺用户,产品的毛利定得很低。后来他们做了一个旅游类公号,原创各种旅游文章,很快收获了一百多万忠实粉丝。很多粉丝很自然地变成了他们旅游产品的用户。
 
让他们意外的是,公号影响力做起来后,很多广告主找上门来投广告。现在这个公号的广告收入,甚至超过了他们旅游产品的收入。受此启发,这个公司打算出品一档旅行类视频节目,把内容卖给各大内容平台和视频网站。
 
“过去是靠产品赚钱,现在是靠内容赚钱,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变成内容公司。”上述旅游公司创始人说。
 
如果说人口红利支撑起中国互联网的上半场,内容红利则正开启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一位奢侈品电商公司创始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正在争夺传统“手艺人”,比如一个钟表匠,让他写一些关于名表的鉴赏文章,然后在文章中嵌入一款名表销售链接或广告。
 
“很多用户不再满足简单的买买买,而是希望懂行,希望有人教他玩,这就需要内容来介入。”上述奢侈品电商公司创始人说。
 
内容价值度的快速提升,促使BAT等巨头把内容上升到公司核心战略的高度。
 
阿里巴巴这两年投资了大量内容公司(如优酷土豆),组建了阿里文娱集团。腾讯也组建了阅文集团,并在年报中把内容列为跟社交和游戏并重的核心业务。在腾讯新闻客户端后,腾讯又花重金打造了天天快报APP(企鹅号平台),并投资了知乎等媒体属性很强的公司。百度更是将内容视为搜索之后的下一个商业富矿。
 
上述百家号相关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百度的使命是让人们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百度做百家号,是这一初心的延续。该人士认为,过去你知道什么信息是你不知道的,所以你主动去搜索,比如尾号限行信息。但现在大家不知道什么信息是他应该知道的,他需要信息的个性化推荐。
 
用户对于信息需求的这一变迁,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让精准了解人的信息(消费行为和兴趣爱好等)变成可能,这也是信息推荐的基础。
 
大部分内容分发平台都是门户模式的延续,即以头部内容的分发为主。但在上述百家号人士看来,头部内容固然有价值,但未来更大的机会在于长尾内容的生产和分发。
 
所谓头部内容,主要是重大新闻,比如CNN报道了一则关于印度两列火车相撞导致人员伤亡的新闻。而长尾内容是,在互联网公司扎堆的北京中关村“后厂村路”,有个骑摩托车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相撞了,其中一个人可能是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
 
“梅西脚受伤了,这是头部内容,梅西穿的是哪款球鞋,这是长尾内容。”上述百家号人士说。
 
头部内容的生产和分发已经初成体系,但长尾内容的生产和分发还没有体系化,甚至可以说一片空白。很多人都有生产长尾内容的能力,但这些内容往往没有被分发出去,而是散落在微信朋友圈。上述百家号人士表示,百家号希望通过系统性设计,让长尾内容的生产和分发变得连贯和完整。
 
吴越也认为,目前的信息需求,正从娱乐消费向价值消费转变,有能力生产价值信息的作者会越来越受追捧。
 
不过,长尾内容的分发门槛很高,取决于内容平台能否帮长尾内容的生产者找到他们的真正用户。举例来说,长尾内容不是说养乌龟要注意阳光,而是告诉你可以从哪里买到好的龟食。
 
一旦实现长尾内容的精准分发,意味着将跑通内容电商这条路。
 
一位业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广告收入未来最多是内容变现的十分之一,创作者大量的变现将来自内容电商。
 
对于文章内的贴片广告,广告主正越来越理性。一位匿名广告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很多人对广告有很强的免疫力。对广告主来说,就算广告的展现量破亿,最终对销售的拉动可能很有限。
 
“弄不好还可能被取笑和调侃,比如最近有个品牌的广告刷屏了,但有多少人看了广告会去买它的东西呢?”上述广告主说。
 

责任编辑:王良地

为您推荐

欧洲运营商将投资350亿欧元开发电视内容

这份由BoozAllenHamil瞭on市场调查研究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说:包括电视、宽带互联网及语音通信在内的“数字家庭”服务今年将迅速发展,数字电视将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到2010年,60%的欧洲家庭将拥有数字电视。电信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围绕数字家庭服务所展开的竞争将异常激烈。报告指出,开展数字家庭服务需要大量投资,因此竞争者的规模和财力至关重要。由于各国的主体电信运营商在收入和用户基数方面占有市场主导地位,他们在这场竞争中也将具有天然的优势。目前,这些电信公司总共拥有1.51亿用户,而有线电视公司的用户总数只有5100万。为了同电信公司竞争,有线电视公司正在想方设法发展用户,在市场压

数字电影专利压境 国内内容渠道寻求反击

8月中旬,北京马甸一家饭店内,《疯狂的石头》成为一场同学聚会谈论最兴奋的话题。代替好莱坞进口大片《超人归来》成为不少现在街头谈资的《疯狂的石头》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却留给观看者更多的谈资,这在国内鲜见。就在中国数字电视处于旧力将去、新力未生之时,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另一大支柱——数字电影也传来了不谐和之音。中国电影市场巨大潜力让全世界的电影制片商都妄图抢占这一市场。就在中国加快数字放映产业化布局的关键时刻,中国的数字电影再遭技术壁垒的“封锁”,DCI标准联盟(国际下一代数字电影机规范联盟)发来传真,称数字电影机必须使用汤姆逊等指定技术提供商的加密技术,才能获得认可并得到片源。好莱坞7大片商的一纸

区别对待,积极推进电视内容产业发展

今年5月20日,笔者就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电视内容产业建设与发展研究”,访问了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齐勇锋主任,对包括“电视内容产业建设与发展”在内的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电视内容产业投融资环境、电视内容产业的企业构成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鲁佑文:近两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发展包括电视内容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政策构建、理论研究与实践层面的内容建设,以期提升中国传媒和出版物的国际竞争力及对外传播影响力,并从整体上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我国近两年出台了哪些有利于大力发展包括电视内容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应该怎样对其加以解读?齐勇锋:在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文化

高清开播调查:画质清晰内容少

而且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还增加了很多便民功能,足不出户就可以办很多事儿。”也有观众表示:“我经常看电视剧,但我发现电视剧采用高清格式播出的并不多,目前只有北京、江苏、黑龙江等少数卫视在播放高清电视剧,在短时间内这种高清电视剧节目匮乏的现象不知会不会持续,希望有关方面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收视方式,高清频道尚未普及,很多观众对此还抱有诸多疑问。根据记者调查,这些疑问大多集中在收看高清节目的方式以及存在的各种认识方面。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话说高清自9月底央视(CCTV-1与CCTV-高清)、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东南卫视等9家电视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