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G到5G将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其中核心网是5G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认为相比4G,5G核心网是一次重大的技术跨越,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演进。”在6月12日举行的2017年IMT-2020(5G)峰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表示。
5G是运营商转型发展的战略契机
近年来,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启动了转型战略,向移动互联网、大视频业务等寻找新机遇。在杨志强看来,5G正是运营商转型发展的一个战略契机。杨志强的观点来自于3个角度的分析。
第一,视频业务蓬勃发展,全球网络流量的60%以上将是视频流量。而随着视频从标清(所占带宽为3Mbit/s)、高清(所占带宽为6Mbit/s),到4K(所占带宽为50Mbit/s)和VR(所占带宽为170Mbit/s)的发展,流量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在杨志强看来,要应对视频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仅靠网络扩容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更强智能调度提高网络利用率,以及通过MEC等调整优化网络架构降低网络负载。
第二,在人与人连接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物联网将是未来连接的主导。有分析公司预测到2021年,物联网IoT的复合增长率为23%,到2021年IoT连接将达到160亿个。杨志强表示,大规模的连接也对网络提出挑战,希望网络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连接。
第三,面对来自于互联网的挑战,运营商从传统卖连接、卖基础设施为主,转向销售服务,这就需要运营商的网络具备开放性、灵活性、按需提供服务的能力,因此运营商传统的运营模式需要向智能化、可调度、可开放的架构转变。
而5G的三大场景eMBB、mMTC和URLLC,正是基于上述方面提出的,与运营商的转型方向非常契合。因此,可以通过5G网络设计,满足运营商不同场景下的转型发展需求。5G可谓运营商转型发展的战略契机。
5G网络架构三大特征
既然5G是运营商转型的战略契机,那么了解5G网络架构就很有必要。杨志强认为,5G架构的重要特点是SBA、网络切片和C/U分离等。
5G面向云计算的特性提出了SBA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其核心是把MME、HSS等控制面的功能与转发面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形成新的控制面,将过去黑盒子般的控制面网元设备,变成了若干个可以自包含、可重用的网络功能。与传统网络架构相比,SBA的最大好处是开放性,未来人们可以将网络功能开放给各种不同的应用,而它的灵活性支撑未来网络根据不同的网元功能做单独的升级、扩缩容等,增加了灵活性。
5G的另一特征是网络切片,即面向5G的不同应用场景,将网络进行切片,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而要实现网络切片,就需要核心网在SBA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应用的要求将服务进行编排。
此外,5G的重大特征还有C/U分离,即从网络重构的角度,将控制功能集中化,从架构设计方面把控制面集中,把用户面或者转发面进一步简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今天我们就需要从网络架构上为5G做好准备,做好核心网、云化基础设施设计的准备。同时,5G的架构设计、核心网也一定要面向云架构方向转型,以尽快完善5G标准,适应并支持运营商的网络转型。”杨志强表示。
5G核心网将出现跨越式变革
近期,中国移动牵头提出的面向服务的SBA新一代核心网架构,得到业界广泛认可,被3GPP确定为唯一的5G核心网的架构。杨志强透露,在SBA标准推进方面,中国移动投入了很多资源,希望能够尽快推进标准和产业成熟。
同时杨志强也看到,因为5G将带来很多新的变化,所以在5G发展过程中核心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5G核心网是一次重大的技术跨越,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演进。正因为如此,它带来的挑战也非常多,需要业界共同努力以克服挑战,促进产业尽快成熟。
杨志强列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SBA。“SBA架构确实带来了网络灵活性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复杂性,所以我们非常期待业界投入更多资源,尽快研究验证和开发面向SBA架构的成熟性,以促进SBA架构真正成熟和投入商用。”杨志强表示。
此外,自动化的运营维护和服务是运营商转型发展的最大挑战,中国移动很早就认识到了自动化运营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源,并与AT&T共同建立了ONAP开源组织。杨志强希望,未来5G VNF的所有功能开发都与ONAP做好协同,共同帮助运营商实现网络转型。
就目前5G试验而言,尽管全球很多国家纷纷试点,但大部分还是基于无线网络,杨志强因此呼吁加快5G端到端标准的完善,真正实现三大场景应用。而对于5G发展带来的带宽、流量增长,以及CU/DU重新划分可能引发的传输挑战,杨志强也呼吁业界共同加强研究,使5G技术真正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汪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