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万物互联”的5G时代正向我们款款走来。前不久,美国电讯公司威讯Verizon Communications宣布,今年上半年将为美国11个城市的部分用户提供5G服务。无独有偶。近日在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5G和未来网络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移动宣称,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5G外场测试,期望在2018年完成5G试商用。
当5G的大幕徐徐展开,未来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国内运营商对于5G又有哪些战略布局?走,一起跟随研究者的脚步畅游5G时代。
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入,大量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对现有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更多挑战。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认为,5G应具备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以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网络体验的需求。同时,它还应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时延,从而更好地满足智能制造等多种行业的应用需求。
究竟有多快?目前,4G/LTE的峰值传输速率为每秒100M,在国际电信联盟新近公布的IMT-2020报告草案中,未来,每一个5G基站至少能够提供每秒20G的下行速率和每秒10G的上行速率。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举例,一部1到2G大小的电影,在4G网络环境中需要几分钟才能下载完,到了5G时代,1秒钟则可下载10至20部同样大小的影片。
“飞”一般的网速虽然重要,但并非5G唯一的“卖点”。“5G的主要需求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产业,这就要求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要有更高的可靠性。”按照邬贺铨的设想,5G时代,即便你是在时速高达500公里的高铁上驰骋,依然能够享受流畅的网络体验。
除了快、稳,5G还致力于实现超低时延。根据业界达成的共识,未来连接到5G网络的用户最大延迟不能超过4毫秒,甚至要保持1毫秒的超低延迟通信。对很多普通用户来说,5G追求的这一目标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但对自动驾驶等一些特殊应用而言却甚为关键。比如远程医疗,“这边手术机器人在动刀,若信号传输滞后,千里之外医生的手术指令无法及时传达,可能就会危及生命”。邬贺铨说。
当然,极速也好,高可靠、低时延也罢,这些目标的制定不仅是为了满足手机通信需要,更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万物互联。“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在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副主任解敏看来,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被普遍认为是新产业变革的基本势能技术之一。5G代表了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应用将从人与人之间的宽带互联拓展到万物互联,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未来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生活模式。
人、机器、手机、交通工具、家用电器……依照IMT-2020报告草案,未来单个5G网络在每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至少能够承载100万台设备。“相较于4G,5G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邬贺铨认为,万物互联网络连接是基础,通信网络能力的不足是制约当前物联网尤其是窄带物联网发展的一个瓶颈,今后随着5G网络的商用,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物联网将指日可待。
技术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
未来的确令人憧憬。在研究者为5G描绘的宏伟蓝图中,其使用场景和应用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主要面向高带宽需求的应用,例如高清远程监控、远程医疗和远程手术等;大型机器型通信(mMTC),主要面向快速增长、大容量密集型应用,例如智能仪表、智能建筑、智能城市和资产跟踪等;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通信(URLLC),主要面向要求更加苛刻的应用,例如自动驾驶、医疗保健和工业自动化等。
“5G发展正在从最初的技术驱动,逐渐转向技术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邬贺铨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到93.6亿G,同比增长123.7%,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84.2亿G,同比增长124.1%。
这仅仅是个开始。爱立信东北亚市场总监Laneri预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70亿,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高清视频的驱动,届时移动数据总流量将会增加10倍。“消费者对于移动流量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运营商也需要更强的网络能力,现有4G网络将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邬贺铨表示。
同迅猛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相伴而生的是巨大的市场潜力。高通公司预计,到2035年,中国5G价值链将实现9840亿美元产出,全球5G价值链将实现3.5万亿美元产出;到2035年,中国5G价值链将创造950万个工作岗位,全球5G价值链将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根据北京国科传媒公司总裁房汉廷的测算,5G的“钱途”更为乐观:作为一个根产业,当5G覆盖全球用户时,其本身的价值应为25万亿元左右,如果算上派生效应,到2035年,其价值或将超过125万亿元。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畅想5G时代,VIVO 5G研发中心总监秦飞认为,随着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手机也将演变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终端,并将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未来5G智慧手机将成为最懂我们的朋友,像一个高智商的助理跟随我们提供贴心服务。”秦飞说。
研究快马加鞭,商用或将提前
如今4G渐渐普及,5G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今年3月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会议召开,完成了首个5G规范标准,并定义了不同场景及应用下的5G网络性能指标。“现在,美国威讯已宣布今年将在部分城市提供5G服务,韩国提出2018年冬奥会启动5G预商用试验,日本明确2020年东京奥运会实现5G商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志勤介绍。
5G全球热度不断攀升之际,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在5G的愿景、需求、概念和无线技术以及网络架构等方面亦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去年初全面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明确了5G试验频率,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工作;目前,位于北京怀柔的5G外场试验环境已经完成了30多个站址规划,满足了华为、中兴、大唐等6个厂商的外场组网性能测试需求,部分进展快的厂商已开始与仪表等产业链对接,推动5G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成熟。
“中国联通正在建设的5G开放实验室,将对接各个行业业务发展需求,重点围绕基础网络技术和网络能力开放两方面,分别设置物联网实验室、车联网实验室和工业互联网实验室。”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透露,2017年至2018年,中国联通将重点进行5G系统样机验证,在国内6个城市开展技术试验,验证5G预商用机整体系统能力;2019年至2020年,将在全国重点城市完成1000站以上的5G规模部署,推进5G(试)商用。
“当前,5G标准化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研发与试验工作也已进入到攻坚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闻库呼吁中国产业界和学术界以发展5G为契机,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网络融合创新发展。同时,加快研发创新,加大5G技术、标准与产品研发的力度,积极构建国际化5G试验平台,在研发过程中将未来网络发展方向和需求纳入其中。
“此外,还要注意强化频率统筹,促进融合发展,加强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研究,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行业应用为突破口,构建支撑行业发展的安全、泛在的5G网络。”闻库强调。
责任编辑:吴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