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广科院、规划院、设计院联合研讨会内容分享

2017-04-05 09:00:04来源:DVBCN 作者:李娜热度:
3月22日,广科院、规划院、设计院联合研讨会在北京皇家大饭店召开。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李晓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有线研究所孙黎丽、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王树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李雷雷、广科院无线所吴智勇、国家铁塔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夏大桥、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牛睿做了精彩内容分享。
 
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李晓鸣作了分享
 
 
 图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李晓鸣
 
在研讨会上,李晓鸣以简介广播应急体系开场向我们介绍了体系研究概况、技术标准进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应急广播体系目前建成了从国务院各部委到县委办局四层垂直体系,各级垂直管理,发布对象涵盖了政府领导、媒体、公众等等。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原则分为五部分:1.统筹规划,“规划、标准、制度、预案”,确保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
分级建设发布过程可管可控、信息内容安全可靠,4.快速高效,应急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要求很高,要保证信息及时发布。5.平战结合:即平时服务、战时应急,在规划时即考虑综合利用。
 
应急广播体系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
 
管理体系又分为两部分: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内需要牵头组织单位,建设单位/应急广播机构,参与协助单位。管理制度则需要明确工作规则、应急预案、运行规范等,明确岗位责任制。
 
运行体系分为信息采集和四级联动两部分,信息采集要与政府、应急部门的合作机制,要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连接,要与本地服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四级联动分为横向联动:与本级播出机构、传输覆盖机构、监测监管部门与纵向联动:国家、省、市、县。
 
保障体系属于安全与监测范围,包括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国密算法推广应用)、系统容灾(平台、播出机构、传输覆盖网之间的传输链路;部分重要平台及系统的灾备)、监管评估(技术系统日常监测;应急发布和应急演练的效果评估)。
 
技术体系是五大体系中最庞大的部分,涵盖了平台建设就、播出系统、传输覆盖、终端建设。平台建设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播出系统则建立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出系统进行直播、滚动字幕播出和各种新媒体系统播出;传输覆盖包括中短波调频、直播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应急广播大喇叭、机动广播;终端建设则指的是收音机、机顶盒、大喇叭、手机、PAD、穿戴设备、强抗损终端、集体接收终端等等。
 
 
标准体系主要是指建设标准,包括平台建设,传输覆盖,播出系统,机动广播。
 
技术规范验证实例:
 
应急广播体系目前已经在五个省市建立了完整体系,实现了良好效果。五个省市分别为:
 
江西:建设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多级联动应急广播示范系统;实现了与国家应急广播中心的对接;实现了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进行应急发布;实现了通过调频模式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进行应急发布。
 
河北:搭建省仿真平台、实现了通过电台进行应急发布、实现了通过DTMB模式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进行应急发布。
 
北京:建设了密云区两个乡镇的应急广播大喇叭示范系统;实现了与国家预警信息自动适配系统(调度控制平台)和北京市应急广播仿真系统的多级联动;实现了通过调频模式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进行应急发布。
 
浙江:建设了省级预警信息适配发布和中波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建设了31个中波台台站适配系统和中波应急广播效果评估系统;完成了与国家预警信息自动适配系统的联动实验;实现了全省中波台的应急广播发布、终端的远程唤醒、及发布监控。
 
安徽:搭建了安徽省应急广播仿真系统;实现了与国家预警信息自动适配系统(调度控制平台)的对接;实现了通过有线数字电视模式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进行应急发布;实现了通过调频模式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进行应急发布;实现了通过调频模式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进行应急发布。
 

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有线研究所孙黎丽作了分享
 
 
 图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有线研究所 孙黎丽
 
在会上,孙黎丽以“广电宽带网云平台技术应用及测试评估探讨”为题作了精彩讲述,主要分为三部分:建设需求、技术需求与应用选择、能力评估与测试。
 
1、建设需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三五科技规划重点工作是建设广电云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推动融合转型,形成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云”时代(DC为中心,业务云端化),最终实现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敏捷弹性、开放灵活的建设目标。
业务需求则需要实现内部服务和外部服务双管齐下的效果。
 
 
2、技术需求与应用选择
 
资源虚拟化:对物理计算机(包括CPU和GPU)、存储系统和网络进行虚拟化,并把依赖于硬件的计算、存储、网络虚拟成基础设施能力资源对外提供,实现计算应用软件不依赖特定的物理硬件平台。
 
计算虚拟化:基于开放框架,支持KVM、ESXi、Hyper-V、XEN等主流系统平台进行开发;计算虚拟化平台与主流云业务管理平台(如OpenStack)的良好兼容对接。
 
存储虚拟化:存储设备可采用SAN(包括IP SAN和FC SAN)和NAS等技术,也可基于存储型服务器分布式存储架构(如Server SAN)实现;采用分布式存储软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实现对外提供统一的存储服务,包括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应支持冗余存储架构和存储多路径技术。
 
轻量级虚拟化:非常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启动、部署、升级跟管理进程一样迅速,使用灵活;为应用程序提供了隔离的运行空间,独享的完整用户环境空间,并共享同一个系统内核,提升内存的使用效率;当容器云专注于资源共享与隔离、容器编排与部署时,它更接近于传统的IaaS;当容器云渗透到应用支撑与运行时环境时,它更接近于传统的PaaS。
 
云平台管理:基于开放架构,支持主流虚拟化平台及框架,为租户屏蔽异构虚拟化平台差异;将数据中心中IT资源以云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提供统一的自助式云服务门户,供租户申请、使用、管理云资源;支持虚拟私有云(VPC)的服务交付能力,根据业务需求按需申请计算、网络、安全和存储资源。
 
云运维:传统硬件设备的配置管理、性能监控、故障定位、告警管理、拓扑管理等;机房动力、环境、安保等基础设施管理;对虚拟网络、虚机、虚拟网元的配置、性能、故障、告警和拓扑管理;综合分析并监控关键业务系统的整体健康程度;在部署网络智能控制和灵活业务调度的基础上,分步骤有计划逐步实现网元云化部署、网络智能控制和调度,逐渐实现自动化和一体化运维。
 
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3、能力评估与测试
 
建立评估体系:多层面、多角度进行评估方法研究,建立全面评估体系。
 
1.基础能力评估:资源管理能力质量评价;基础服务能力质量评价。
 
2.云平台资源管理质量评价:是否具备计算、存储、网络方面的必要功能。
 
3.云平台资源管理质量评价:资源调配能力:是否具备对资源快速和弹性地扩展、释放的能力。资源调度效率:常用的单项操作和批量操作时间特性是否在合理区间。
 
其他评测内容还包括云平台资源管理质量评价、基础服务能力质量评价、基础服务能力质量评价等等。
 
三、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王树伟作了分享
 
 
 图为: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王树伟
 
围绕此次研讨会的主题,结合王树伟演讲的主要内容,王树伟的演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广电云的总体架构、设计和建设的关键点以及对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1、总体架构
 
 
云平台的主要价值在于四点:1.解耦:实现硬件和软件的解耦,满足业务快速部署;2.平台化:由单项系统建设转为平台建设,实现基础IT资源的整合;3.混合云:打通私有云和公有云资源;4.弹性:在laaS层和PaaS层具备弹性扩展能力。
 
建设云平台的总体流程分为三部分:线索筛选、指挥决策、调度监控。
 
2、设计和建设的关键点
 
设计和建设的关键点首先在于确定云平台的服务对象是本台内的生产人员还是区域内的专业用户,云平台的选择既要做到开源也要注意闭源。开源:强大的、高活跃度的社区;快速的版本迭代更新;许多私有和公有云基于该框架且成本低。闭源:成熟的商业软件;虚拟化市场占有率较高;学习曲线较平缓;但成本高。
 
存储系统的选择:
 
 
广电媒体云的一些特点:需要GPU的参与,3-5层的编辑都是在具有GPU的云端服务器上完成的;需要基于RFB的远程桌面交互,用户体验很重要,RDP、VNC、RGS等;大文件的编辑和存储,读操作的需求远高于写操作,IOPS要求不是很高,但带宽要求较高。
 
PaaS层的建设:PaaS层是平台的基础能力层,能力是一个逐步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目前,传统的广电厂商在PaaS层的建设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没有形成一个优势的标准;建设初期不应过分关注大而全的能力服务;随着云平台的成长,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参与到平台的服务中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PaaS才能逐渐显示出优势和作用。
 
建设重点:支持各类信息汇聚和生产工具的统一的内容库;支持融合媒体生产和发布的可配置的流程与娘亲,打通采编播流程,支持多渠道发布;支持各类生产工具的部署;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体系;建设自己的标准接口和服务体系。
 
3、对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要尽快建立云架构下的行业的信息安全体系,指导云平台的建设;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广电媒体云的服务接口标准规范,跟踪技术的进展;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的,乃至全国性的专业媒体云平台,期待能够出现一个广电的“阿里云”。
 
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李雷雷作了分享
 
 
 图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李雷雷
 
1、项目背景
 
在全世界范围内,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已经开始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无论是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时期,还是在未来广播电视的全数字化时期,在广播电视频段内科学、合理、高效地规划国家宝贵紧缺的频率资源是一项影响深远、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发展历程:2006年: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的颁布;2008年:在北京地区,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高清业务和标清业务的试验播出;2012年:《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发展规划》通知(广发【2012】113号)的发布,明确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2015年:在全国范围,逐步开展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建设。
 
我国地面模拟电视业务的开展已十分广泛,在模数过渡时期,为了确保模拟电视的正常播出和顺利过渡,从而导致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可用频率资源异常紧张。由于地面模拟电视只能采用多频网的方式进行大区域的覆盖,亦使得模数过渡时期地面数字电视可用的频率资源非常零碎,并且不同的区域可用的频率通常各不相同。因此,从保护大量地面模拟电视服务区的角度,模数过渡时期地面数字电视的频率规划通常只能尽可能的挖掘、指配剩余可用的频率资源,而且通常只能在不同区域利用不同的频率组建多频网。
 
 地面数字电视相对模拟电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可组建单频网:同一个频率在大区域范围内实现相同节目的覆盖,从而可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并为大区域移动接收等新业务应用提供网络平台。地面数字电视凭借数字化技术,能提供高、标清电视、数据推送等更丰富的业务内容和移动接收、便携接收等更多的业务应用模式。业务内容和应用的发展一方面对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资源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求以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为主开展新业务提供可以不断优化的基础网络平台。
 
现有模数过渡时期的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方法和频率指配状况将无法适应未来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地面模拟电视关闭之后的全数字化阶段,需要一个更为科学、合理、高效、完整的频率规划方案来满足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和应用的发展需求。因此,随着我国地面模拟电视的逐步关闭,开展我国地面电视全数字频率规划研究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2、目标和工作步骤
 
项目目标: 结合我国地面模拟、数字电视的频率占用状况和未来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应用需求,研究确定全数字时期的频率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地面数字电视的技术特点,高效、科学、合理的配置无线广播电视频率资源,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数字电视规划方案,为中央、省、地(市)、县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数字化覆盖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地面广播电视频率需求以及地面电视全数字化覆盖目标。
 
1.研究分析我国地面电视广播的业务发展和频率规划现状,包括地面模拟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的频率指配情况、网络配置情况和业务开展情况。掌握其使用和覆盖情况,为频率规划研究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2.开展全国发展需求调研工作,围绕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发展规划的总目标以及推进目标,分析我国现阶段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应用发展需求;
 
3.兼顾业务现状和潜在业务发展需求,根据我国地面电视广播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特点,确定我国现阶段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的技术原则,为频率规划方法奠定技术基础;
 
4.研究、借鉴国际上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规划方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兼顾边境、边界及省际间地面电视频率干扰协调,提出我国现阶段地面数字电视的频率规划方法;
 
5.坚持共用共享,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无线台站资源,降低从现状向全数字阶段的过渡成本,并兼顾地面电视业务发展需求(广播电视双向化业务等),制定适应我国现阶段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方案。
 
3、全国规划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通过全国范围的实地调研,掌握各地地面电视广播业务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现有频率规划方案的问题,了解地方广电主管部门对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需求和业务定位的考虑,以及其对地面电视全数字频率规划的规划原则、频率分配方法、频道使用方案的建议。
 
地面电视业务发展现状以及阶段模数过渡阶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及原因;模拟的关闭计划,未来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发展、频率使用的需求,以及对地面数字电视未来业务的定位和设想;关于地面电视全数字规划原则(全国、省内、省际和边境)的考虑;关于现有频率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优化的方向以及如何处理模数过渡期的规划(方案)的建议;对频率分配方法、频道使用方案、频率预留(新业务)的建议;对于未来的地面电视全数字规划中,涉及覆盖网络、台站建设管理方面的考虑;对于未来地面电视全数字规划的方式与方法的建议等等。
 
4、全国规划调研基本情况
 
2016年11月,规划院开始组织开展,全国地面广播电视的规划调研工作。截至到2017年3月,已完成黑龙江、河北、北京、广西、山西、吉林、辽宁、天津、安徽、江苏、青海、四川、重庆和山东等14个省市的规划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为地方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以及地面电视的运维单位。
 
5、频率规划方法的研究
 
地面模拟电视的频率规划方法:我国电视广播的技术政策,要求模拟电视网络是由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和县开办的电视节目组成四级混合覆盖网。1.在同一发射台(或虽不同发射台,但为同一服务区)内要避免同频、邻频、镜频、本振等有害干扰,并尽可能避开中频插拍的干扰。2.相邻服务区内的发射台要避免同频、邻频干扰,尽量避开图像镜频(n±9)的频道。
 
根据CCIR的报告和中国的实践,为作一个完整的面的覆盖,每一套模拟电视节目大约需要12个频道。
 
根据频道制约条件,模拟电视频道分组按照以下示意图进行安排,网络布局避免了相邻发射台不产生同频、邻频干扰,以及同台的各种干扰。
 
优先开展大区域范围单频网的频率规划,采用频率资源分配方式,对国家级、省级和州市级等大范围的单频网的频道使用进行划分。
 
而对于多频网的频道指配可以归结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线性优化问题。如果所指配的频道数量接近与最大的不兼容台站组中所包含的台站数量,则可以认为这个解已接近“最佳”解。不兼容台站组是相互均不能共用同一频道的电台的集合,其中包含电台数目最大的那个组称为最大的不兼容电台组,由此可以粗略估计规划所需的频道数目下限。
 
在满足覆盖网中各台站频道数量要求的基础上,覆盖网的综合干扰水平应最小,占用频道数量应尽可能少,有效覆盖的面积和人口应尽可能大。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用于解决此类问题,如顺序图着色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等。
 
五、广科院无线所吴智勇作了分享
 
 
 图为:广科院无线所 吴智勇
 
吴智勇的演讲主要从数字音频广播研究概况、CDR产业化情况、中央无线覆盖工程中的CDR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推进情况。
 
1、数字音频广播研究概况
 
国际数字音频广播发展情况:DAB:1980年代诞生于欧洲,挪威1995年开始部署。挪威将关闭模拟调频广播,全面转向数字广播,从2017年1月起,全国的所有国家性和部分地区性FM电台都将切到DAB,由北向南推进,到年底的12月13日全部完成。瑞士计划从2020年开始执行类似的计划,英国和丹麦也在考虑用数字广播取代FM。HD Radio:源于美国,目前在美国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DRM/DRM+:源于欧洲,目前尚无大规模应用案例。
 
我国数字音频广播体系:我国自主知识产权CDR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相关研究情况:基本科研:调频及中波频段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研究;总局:数字音频广播传输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及试验(信道关键技术研究/原型样机研制/实验室测试、外场测试/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传输标准建议稿);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数字音频广播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总局:新一代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测试方法研究及应用;新一代数字音频广播关键芯片、关键设备开发和产业化及应用;调频频段内数字广播业务与航空无线电业务电磁兼容研究;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信号发生器和路测仪的研究与开发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覆盖兼容性研究—课题2:多频组网研究及试验。
 
2、CDR标准化、产业化情况
 
已发布的CDR相关标准:行业标准2项:GY/T 268.1-2013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 第1部分:数字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Y/T 268.2-2013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 第2部分:复用。其他技术要求等6项:GD/J 058-2014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音频信源编码技术规范;GD/J 059-2014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音频编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060-2014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061-2014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062-2014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 063-2014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专业接收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CDR相关设备生产企业:音频编码器:华音;复用器:数码视讯、德芯;激励器:凯腾、德芯、北广、吉兆、数码视讯、全波、哈里斯(GatesAir);发射机:多家发射机厂家。
 
 
3、中央无线覆盖工程中的CDR应用
 
中央无线覆盖工程中的CDR应用: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CDR)(330+233个台站):使用各地现有中央一套频率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数模同播(传输模式1,频谱模式9,QPSK+3/4 LDPC编码 );一套模拟广播节目(中央一套);三套数字广播节目(乡村、娱乐、老年/3*32kbps);数字信号的功率比模拟信号功率低14dB(1kw/40w)。
 
工程技术服务:覆盖工程方案论证覆盖工程中CDR发射机验收(发射机性能);地方台站单独部署CDR系统验收(路测、测试报告);厂家设备验证;频率规划。
 
4、CDR工作组
 
2016年3月,CCBN展会期间,工作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各成员单位代表参加签字仪式,标志工作组正式成立。
 
工作组目标:整合、协调产业资源,协调成员关系,实现行业自律;加强数字音频广播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之间的有机衔接,促进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提升成员在数字音频广播领域的研发、制造水平,促进CDR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CDR标准、技术、服务和产业链相关产品在国内及国际的推广应用。
 
CDR工作组:工作组内现有成员单位覆盖了CDR产业链中编码、复用、发射、接收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产业条件已经成熟。工作组将持续推进CDR相关技术标准与业务形态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CDR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5、CDR新技术、新业务研究
 
数字广播新业务形态:电子业务指南:电台节目信息,附加内容显示;数据业务:新闻播报、天气预报,交通路况信息发布,城市基础信息服务,个性化交通服务(地图更新、配合GPS/北斗进行导航等)。
 
 
六、国家铁塔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夏大桥作了分享
 
 
 图为:国家铁塔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夏大桥
 
1、现状分析
 
近几年,倒塔事件时有发生,2008年内蒙古610中波发射塔、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电视发射塔、河南省安阳市黄县广播电视发射塔、湖北省黄石市中波发射台1号塔和2号塔以及2009年山西沁县电视转播塔均因大风倒塌,2009年山东莱阳调频转播塔因拉线被所伐树木砸断而倒塌,晋州塔的多原因引起的倒塌事故。
 
2009年7月23日19时,晋州市遭遇大风袭击,瞬间最大风力达9级,未交付使用的晋州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在大风中轰然折断。据目击者称,电视塔倒塌时持续发出清脆的“嘎巴”声响,大约响了10分钟,塔身摇晃,严重倾斜,直至断裂。断裂的塔尖插进附近小树林,钢架几乎拧成麻花。
 
出现问题的原因:没有正规设计、施工图纸;甲乙双方同时签署内容相同、价格不同的三份合同,标价分别为320万元、202万元、118万元;基础工程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补充协议降低了工程质量标准;铁塔安装中雇用没有经过培训、没有安装资质的农民工,不能保证安装质量;工程监理单位不具备资质。
 
2、问题总结
 
铁塔质量问题主要是在安全管理和技术维护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和薄弱环节,主要包括1.资料缺失:站点无设计;原建设单位资料缺失;资料未存档;无法收集资料;2.质量缺陷:偷工减料;安装不规范;施工无标准;单位无资质;监理不到位;3.维护不到位:隐瞒安全状况;置之不理;走过场;巡视不仔细;能力有限;4.荷载增加:增加新天线;扩容改造;增加平台;5.异地搬迁:小风压搬到大风压;山下搬到山上;城市搬迁到郊区;地基变化;6.材料劣化:采用不合格螺栓;钢材锈蚀;基础风化;材质不合格等。
 
铁塔质量的常见问题:1.基础不好:基础开裂;基础砼破坏,钢筋外漏;基础裂缝;塌陷、不均匀沉降。2.连接螺栓有问题:螺栓缺失;螺栓以小代大;缺少垫片螺栓松动;螺栓出扣短;螺栓扩孔。3.锈蚀:螺栓锈蚀;主材锈蚀;平台板边缘锈通;拉杆锈蚀;杆件严重锈蚀。4.杆件缺失、变形:杆件变形;杆件断裂;杆件缺失;杆件开裂等。5.防腐层:防腐层脱落;露铁;毛刺;满瘤;多余结块等。6.试验及其他:地阻值过大;垂直度过大;钢材及螺栓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等。
 
3、安全建议
 
强制生产许可数量变化:2016年10月6日  国家铁塔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成立。
 
保障方法:三位一体全面检测。铁塔安全:通过现场检测、建模评估、材料试验全方面进行质量安全评估;现场检测:派驻专业检测团队,使用现代化专业设备对铁塔进行全面现场检测;建模评估:每座塔都用专业软件3D3S,麦达斯等建模进行安全评估,结果公正客观;建模评估:每座塔都用专业软件3D3S,麦达斯等建模进行安全评估,结果公正客观;材料试验:现场采集铁塔材料进行物理、力学、化学等多方面试验,从根本上对质量进行检查。
 
国家铁塔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构建了科学、先进、高效、可视的铁塔安全信息管理体系。铁塔健康检测管理系统将铁塔数据、检测数据与GIS系统结合起来,数据分类化、网络化管理,并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实现检测到期预警、检测统筹规划、进度跟踪、历史分析等功能,达到预防风险、辅助决策、减少成本等目的。
 
七、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牛睿作了分享
 
 
 图为: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牛睿
 
1、广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诸如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等遭遇巨大危机,网络媒体(视频网站、OTT)和移动终端(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抢占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市场。
 
新兴媒体的特点:1.三个变化:传播途径的变化、内容制作的变化、客户端的变化;2. N多优势:海量内容、支持点播、实时度高、附加内容丰富等。
 
关于融合媒体发展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央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12月颁布《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刘奇葆提出: 1、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2、确立移动媒体优先这个发展战略;3、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4、抓好“中央厨房”建设这个龙头工程; 5、强化全媒人才培养这个重要支撑。
 
2、融合媒体的发展趋势
 
融媒体发展的最终趋势是形成多媒体中心融合的融媒体中心,多媒体中心包括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新媒体中心、新闻发布中心、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大数据中心、媒体娱乐中心、文化产业中心、报业中心等。
 
旧媒体时代向融合媒体时代的转变必将带来更直接、更完善的内容发布与传播体系。
 
 
3、融合媒体的建设思路
 
融合媒体的建设思路有以下几个特点:标志性、开放性。形成全媒体新闻演播室、中央厨房、全媒体指挥中心、全媒体集成播控中心、数据中心等具有特色的新媒体中心。
 
4、适应不同类型媒体中心
 
分为三部分:
 
国家级、省级媒体中心:1、以制播平台化建设为主要目标;2、私有云、公有云、专属云协同发展;3、以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4、开发广电特色商业模式。地市级县级媒体中心:1、以本地化节目制作为核心业务;2、公有云、专属云相结合;3、“身边媒体”,开放性、互动性。商业媒体中心:1、以商业运营为建设核心;2、建设经济、高效、节约型媒体中心;3、以公有云建设为主。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