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实体经济讨论 因为李彦宏成了人工智能大讲堂

2017-03-06 13:54:33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热度:
全国“两会”又来了!你们以为委员代表们都在干什么?喝茶开会?接受采访?自拍走红毯?NO!朋友们,委员代表们除了要全国人大和政协提出自己的提案、议案,还要在连续两周的各种小组会、座谈会、记者会等等等等中探讨国计民生,(没有周末!)……总之,委员代表们的这两周real繁忙,估计能把很多人民群众一年要开的会一下子都开完!

当然,那些兼顾企业家身份的“明星”代表委员们,档期就更更更满了——昨天的晚餐过后,刚刚参加完2017年全国政协开幕式的李彦宏、宗庆后、李稻葵们,又急匆匆地从两会驻地赶到《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会议空间,围绕着圆桌,一起来了一场关于“实体经济如何破局”的两会沙龙,然而现场画风并没有遵循预期的走向……

大多数来自传统产业的企业家们,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李彦宏,一上来就抛出了“人工智能技术会真正对实体经济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现在最核心的技术”诸如此类的观点。这些IT圈、资本圈甚至娱乐圈津津乐道的观点,在纵横实体经济多年的企业家和学者口中,变得审慎起来。宗庆后、李稻葵等多位嘉宾纷纷针对李彦宏抛出对人工智能的担心,现场“奇袭”场景不断,十分的井猜。最有趣的,当中企大掌柜何振红察觉到,这个沙龙貌似已经彻底被李彦宏的“人工智能科普课”占领时,她甚至一度试图扭转话题走向,想让讨论回到原本的“实体经济”关键词上去,可惜,为时已晚

首先是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会真正地对实体经济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他说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应用,比如随着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人们就不再需要去学习如何使用新的机器,因为机器可以来学习人的交互方式。在李彦宏的设想中,不管是冰箱、彩电、汽车,甚至是桌子、椅子,未来都应该能够听得懂人话,未来的世界将截然不同。

对此,耿直的宗庆后大大向李彦宏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反问:“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活都让机器干了,那还要人干什么?”

“这个问题我真的认真思考过”,李彦宏认真表示,“当我们把历史拉长,回顾过去时就会发现,蒸汽机、电力的发明代替了大量劳动力,虽然使很多手工业者失业,但它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人工智能的革命不太一样,它会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动力的变革,伴随而来的失业是无法避免的,但同时,新的、更好的就业机会也在产生,“科技的发展有不确定性,未来,有些职业可能就不存在了”,李彦宏说。

PK的过程中,李彦宏称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将被取代,人类更多是要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优势。当人们能够从繁重地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技术的革命,是不是以后可以一周四天,休息三天?甚至我们倒过来,一周工作两天,休息五天,这有什么不可以呢?”在此只想对李彦宏说,休假的掌声先给你!!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对话中则提出,应该要防止少数的工程师通过控制人工智能的设计,而左右了这个社会。对此,李彦宏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将人工智能分成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在李彦宏看来,“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不管多先进,都属于弱人工智能,只能在某一个领域做的跟人差不多,而不能够超越人类。未来,机器可以无限的接近人的能力,但是永远无法超越人的能力。例如计算机的记忆能力比人要强,百度几千亿的网页都可以记住,但是人类不行。再比如,你拿‘李彦宏’的名字做首诗,计算机不到一秒钟就完成了,人做不出来。计算机强大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是人类无法比拟的。但是,在情感、创造性等很多领域,机器是无法超越人类的。”

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也许就在于它与各行各业结合的方式吧。

除人工智能大PK,现场还有一位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粉”与“人工智能的获益者”。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表示,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曾拉住李彦宏讨论如何将互联网和医疗进行结合,李彦宏说了三个字:“可穿戴”。“三年前的我怎么也不明白,可穿戴和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但三年中,何伟真的按照李彦宏的“提示”做了“可穿戴”——即通过可穿戴设备配合专家系统的分析,糖尿病眼底诊断已经能够达到阳性诊断率97.8%,而农民自己拍照上传的白内障照片检测的准确率有97%点多。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成果。何院长鼓励道“今天我们应该勇敢的去拥抱互联网,破除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界限”。

人工智能的影响如此之强大,任何人似乎都再也无法忽视它的存在,拒绝AI的也会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局外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李彦宏的三个提案都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显然李彦宏正在身体力行地“安利”着人工智能的优势:

提案1: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儿童走失的问题

提案2:用人工智能技术调优交通信号灯

提案3:鼓励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落地应用

当然,李彦宏有关人工智能的提案,无论是持续发酵还是最终落地,都还需要时间;而传统产业企业家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态度,也恰恰说明了在此时此刻加强推动技术的产业渗透,引发更深层社会参与的必要性。今天代表委员们的提案或激辩还都是小小的开始,但这样的碰撞无疑是向着远方起飞的第一颗蒲公英种子

责任编辑:贺永昌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