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人工智能的影响将波及各行各业

2017-02-10 15:40:01来源:凤凰科技 热度: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近日接受了美国《时代》杂志的专访,谈到了人工智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他在采访中表示,人工智能将来会对娱乐、零售和物流等几乎所有行业带来影响,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面貌。



以下为文章全文:

卡车可以沿着提前设定好的配送路线自动行驶;计算机可以在极为复杂的比赛中战胜世界冠军;应用可以翻译句子,而准确性接近于人类专家的水平。这些只是人工智能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专家表示,人工智能会继续以极快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

然而,全球科技行业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却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疑虑,比如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后者曾表示:“人工智能恐怕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最大威胁。”马斯克还投资了一家人工智能研究机构,该机构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向公众开放,让公众从中获益。

作为中国互联网搜索巨头百度的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曾是谷歌深度学习项目“Google Brain”的发明人之一。他认为,人工智能还面临着其他一些更为直接的威胁,只是目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吴恩达告诉《时代》杂志:“我认为,当前讨论会分散政府和社会对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伦理问题的关注度。我们不应该通过讨论几百年以后发生的事情来掩饰这些问题。”

Google Brain是谷歌旗下研究机构,致力于对机器学习、自然语言以及驱动谷歌众多产品的技术进行研究。吴恩达目前负责百度设在硅谷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吴恩达近日接受了《时代》杂志的专访,谈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以及公众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担忧等。以下即是本次专访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对话能力越来越强

由于亚马逊Echo等智能音箱的推出,以及聊天机器人在Facebook Messenger等社交平台上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正致力于让计算机更好地与用户进行自然对话。“我认为对话式计算机在2017年将会更受欢迎,”吴恩达说,“我们正看到证明这种趋势到来的确切数据。”

吴恩达指出,若想开启语音控制计算设备的未来,关键是开发一个能运行不同设备的软件平台,就像今天安卓平台运行于众多不同设备上一样。他说:“它不会只运行于一种硬件设备上,而是会以多种形态出现在多种硬件设备上。”百度目前已拥有自家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这套系统可以回答各种问题,与中国的第三方服务联网。

人工智能存在三大伦理困境

盖茨和马斯克等科技行业大腕均表达了对人工智能长期潜在威胁的担忧,吴恩达认为,我们今天可能会在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人工智能对人类员工的冲击、人工智能研究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人工智能软件自身的可信度。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让我觉得除了这个问题,我不想再谈论其他任何事情。”吴恩达说,“但我相信人工智能自身的可信度。”

吴恩达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打车应用或外卖服务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来预测送货及到达时间,那么人工智能工具应该要尽可能给出准确的数据。

吴恩达认为,开放性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经常在学术论文中公布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帮助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但吴恩达表示,这种研究报告隐藏了许多技术细节,因此“与开放性精神背道而驰。”“如果你想公开数据,就应该抱着分享知识的心态。你不必将一切数据都与别人分享,可一旦你想要分享知识,就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来分享,而不是通过学术论文出版系统。”

人工智能几乎影响各行各业

近年来,谷歌、Facebook、微软等众多科技公司都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的投入。但是,人工智能的长期影响将不仅仅只限于科技行业。例如,IBM的“沃森”平台已经改变了医生诊断疾病的方式。

吴恩达说:“我们可以将人工智能比作新时代的电力。电力曾经改变了农业、交通、通信和制造业等诸多行业。我认为,在当前这个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它将转变多个行业的清晰道路。”具体而言,就是人工智能将对娱乐业、零售业和物流业带来特别大的影响。

研究人员希望人工智能软件不久可以自主学习更多东西

在现阶段,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推动一项名为“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的技术进步,即可以让机器从人类未作任何标记的数据中进行学习。当前许多人工智能项目都使用所谓的“监督学习”,即研究人员向人工智能提供原始数据和期望输出值。例如,在拿到数小时的音频数据以及相应的文本后,人工智能软件可以学会如何识别语音。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没有原始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掌握语音识别手段。

“如果这个领域能取得技术突破,那将会为人工智能处理海量数据奠定基础,”吴恩达说。

责任编辑:宋宝辉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