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为何未发虚商牌照?多家虚商屡次上黑榜是诱因

2017-02-09 09:11:31来源:全景网 热度:
近日,工信部披露了最新的虚拟运营商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抽查暗访情况,在进行暗访的31家转售企业中,有14家被暗访网点存在违规行为,其中还有二次登上“黑榜”的蜗牛移动、远特通信、爱施德等企业。
 

 
目前,工信部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下发整改通知,对存在违规行为的虚商进行了通报批评,对违规行为严重的远特通信、天音通信也进行了约谈,要求相关企业立即进行整改,并要求对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违规网点进行严肃处理。
 
而这已经不是工信部第一次对虚商违规“严肃表态”了。
 
虚商违规禁而不止
 
2016年 5月,工信部官网刊登《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6年第2号)》,报告中第一次公布虚拟运营商的投诉情况,其中就包含了阿里、京东旗下的公司。
 
同月,工信部下发《关于加强规范管理 促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转售企业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并在1个月内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电话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等工作。
 
同年7月,工信部对虚拟运营商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进行了暗访,并对部分虚拟运营商在网用户实名登记信息合规率进行了数据抽测,8月披露暗访结果,发现有15家转售企业被暗访网点存在违规行为。
 
最新披露的14家违规行为企业是由工信部在去年11~12月暗访查出。就近一年动作来看,工信部对治理虚商违规、落实实名制的查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
 
手机号码实名制是防范电信诈骗的源头措施,而虚拟运营商又是“电信犯罪重灾区”。去年4月,工信部组织电信企业对14万多个涉及通讯信息诈骗等犯罪的电话号码进行了快速关停,在这些号码中,虚拟运营商用户占比远远高于三大基础运营商,得了“重灾区”的恶名。
 
为改革引入虚商,却成电信诈骗温床
 
移动网络运营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既不影响电信运营大格局,又能形成竞争,还能推动提速降幅,虚拟运营应运而生,自2013年工信部出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后,业内也普遍认可虚商设立的必然性。
 
在今年1月,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透露,截止2016年年底,移动转售的用户数超过了4300万,占到了全国移动用户的3%左右,而 2015年我国移动转售用户数为2050万。在42家发试点批文的企业中,有11家企业用户数超过了100万,最大一家用户超过了800万。
 
以国外虚商作为参考系,国内虚商确实发展很快。闻库曾给出一组数据,在美国,移动普及率31%的时候,虚拟运营商才0.5%,第二年1%,而国内在2015年12月底的时候,用户已经是100多万。
 
但伴随着虚商用户的快速增长,170、171主叫号码的大范围推行,各种问题也伴随而生。170、171这类号段资费低,大多通过网络销售,实名制严重空白,这使得很多非实名虚拟运营商卡被用作广告推销甚至是电信诈骗。
 
“看到170打头的陌生电话打进来,一定长个心眼儿,很可能就是电信诈骗”,这成为普通用户防范电信诈骗必须牢记的一条“铁律”。
 
在做虚商实名制的制度时,或许企业自身做得不错,但要是对代理渠道管理不严,渠道落实用户实名制的时候,违规率就会增高,造成通讯信息诈骗,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
 
虚商面临考验着实很多,一方面,实名制不能完全落实,虚商已有两年未有新牌照发布,目前获得牌照的虚商有42家,上一次发布牌照是在2014年11月,第六批牌照发布时间一直没有定论;另一方面,虚商盈利能力也正在经受考验。
 
虚商也是刚刚触到盈利门槛
 
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的虚商距离盈利究竟还有多远?据介绍,在2016年,部分虚商在盈利上取得了零的突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电信行业研究部主任许立东认为,按照比较健康的移动转售业务发展轨迹看,0~3年是企业的用户拓展期,用户规模在百万为宜;3~5年是价值运营期,虚商企业需要用户与价值并重,ARPU值平稳向上;5年之后是企业的价值收割期,实现累积盈利。
 
中兴视通CEO杨洪斌也对蓝鲸TMT表示,目前虚商整体还没有盈利,这是一个马拉松竞赛,必须拥有3-5年投入期,过了这个阶段,盈利效应就会凸显。
 
所以,2016年的虚商市场有些企业实现了当季盈利,个别企业实现累计盈利,这是虚商触及盈利门槛的时间点。
 
今年,虚商盈利将会成为行业发展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今年也是国家规定试点期的最后一年,据悉,试点结束之后,发展不佳的转售企业将会被工信部吊销其业务牌照。
 
那么在熬过零盈利,落实实名制会是虚商能否继续经营的一项重要参照。 
 
在蓝鲸TMT看来,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底线,而虚商的底线正是实名制落实。用户规模扩大过快,必然会给有心人士可乘之机,尤其是利用虚商进行电信诈骗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并侵犯个人财产安全,肃本清源,落实实名制终究是虚商行业健康发展所不能逾越的。 

责任编辑: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