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使用人工智能(AI)来缩短化学物质的安全审查时间。如在鱼身上实施的化学物质累积程度试验将被取代,转为利用计算机进行虚拟试验。


此外,在电子零部件和燃料电池等成长领域,可以缩短化学物质从开发到产品化的时间、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从2019年度开始分阶段导入。
据报道,相关企业在使用新化学物质时,必须根据日本《化学物质审查规制法》实施确认安全性的试验。然后要向日本经济产业省提交安全性的试验数据和审查申请。化学物质的申报件数每年在500至600件左右。
报道指出,但现有试验费时费力。例如,通过向鱼喂食化学物质来调查累积程度、确认物质在污泥中分解速度的试验需要耗时约1年。据悉,包括相关手续在内,实现产品化需要3年左右时间。
日本经济产业省与大学等机构开发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以缩短审查时间。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将参考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毒性。
未来动物试验和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试验也将由人工智能代替。日本经济产业省预计,每年将有200件左右的物质试验能够利用人工智能。
据了解,化学物质除了用于化妆品和建材外,还广泛用于燃料电池零件、电子零部件以及汽车等众多领域。在企业之间,已出现了向更容易实现产品化的海外转移研发和生产基地的案例。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来提高试验效率,方便企业在日本国内构筑易于开发的体制。
责任编辑:吴昊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