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AE1系列OLED电视共有65吋和77吋两个规格,具体价格并未公布,此前流传的65吋版将售1999美元的消息基本没有可能。
● OLED曾是索尼的痛
纵观在索尼发布A1E后的报道,不少媒体都使用了诸如“索尼终于加入OLED阵营”这样的描述,但这并不准确。
OLED对于索尼来说绝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所以“索尼终于加入OLED阵营”这样的描述并不准确。要知道早在十年前的2007年,索尼就曾经推出了全球首款商业化的OLED电视:XEL-1(此外,最近几年索尼专业器材业务中也有面向广电领域的高性能中等尺寸OLED 监视器在对外销售)。
XEL-1几乎完美的体现了OLED技术的所有优点:在显示性能上的表现让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几乎无法直视:例如它的对比度可以达到100万:1,是当年市售产品的100倍左右;响应速度比也比当年液晶快了1000倍,而它可以屏幕只有3mm厚,只有当时液晶电视平均厚度1/100左右(即便放在今天也是最顶尖的表现),功耗也只有液晶的1/3左右。
虽然从创新和产品技术角度看XEL-1有着无可匹敌的耀眼光芒,但它的命运却非常不尽如人意。XEL-1在上市后就一直被价格过高和产能不足的问题困扰,因此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停产,后续产品的开发也被搁置。
如果只是单纯的一款新品的失利,对索尼这样每年都会有一大堆新品上市的公司来说其实并不是大问题,但对于那个时候的索尼,尤其是电视业务而言却是个不小的打击:由于进入液晶时代后转型脚步太慢,在上游液晶面板缺乏布局,索尼电视业务从2005财年开始就陷入持续的亏损泥潭,因此索尼在OLED技术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迫切希望通过OLED扭转当时在液晶领域落后于其他竞争者的困境,而XEL-1的市场表现则基本宣告了这一方向的失败。
现在回头分析XEL-1当年失利的原因,除了尺寸过小这个问题,最重要原因就是OLED技术在那个年代实在是太过于超前了。索尼尽管可以小规模量产OLED屏幕,但是在当时整个产业配套都不甚成熟的情况下,无法短时间内解决大尺寸面板的量产才是最根本问题。
随后的索尼只能继续在液晶领域苦苦经营。尽管从2012年起不少韩国彩电企业和中国彩电企业都陆续推出了数量众多的OLED电视,但对于曾经在OLED上受过伤的索尼而言,从2007年推出XEL-1到这次2017年发布A1E,整整十年时间里索尼始终也没有染指过OLED电视。
而一项曾经让索尼重振TV业务希望破灭的技术,在十年之后重新得到重用,背后不仅是OLED产业链走向成熟的结果,也和索尼自身彩电业务的重新定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 A1E是索尼关注高品质产品策略的结晶,和站队无关
2015年,“姨父”平井一夫上台后对整个索尼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作为索尼灵魂的TV业务更是改革的重点。具体到产品层面,就是采取了专注中高端市场的策略,除了对之前庞大的产品结构进行大幅精简,也逐步加大了对高端机型,也就是高画质机型的研发。
索尼电视业务副总裁木井一生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反复强调,现在的索尼已不再纠结是否要坚持采用某种特定的显示技术,因为现在公司的根本目标是做出画质音质最最好的产品,不管哪种显示技术,只要达到了索尼认可的性能标准,都可以拿来使用。
另一方面,整个OLED产业链在进入2012年后也变得越来越成熟。相关上游产业的配套状况相比2007年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目前仍然只有韩国LG Display一家掌握着大尺寸OLED面板的量产能力,但每年数百万片的稳定产能也基本可以满足下游企业和终端市场的需求,当初导致XEL-1失利的难题已经基本消失。
在自身策略和配套产业的双重推动下,索尼推出OLED电视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OLED在显示特性上还是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质的。而那些在索尼工作了几十年,一心想做出一个“完美”电视机的工程师们,又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A1E项目的总负责人久保先生在CES上介绍AE1的开发初衷时就表示,他在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愿望就是做出一台“完美”的画质。在他心里,完美的电视机要在画质、音效和设计三个领域都达到极致,并且平衡。采用OLED技术的A1E在这三个方面都进一步缩小了和他心中理想电视的距离,虽然距离完美还有一些距离,但A1E的出现对于一个开发了几十年电视机的老工程师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虽然从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OLED和量子点这两种技术流派的较量愈演愈烈,但实际上索尼选择推出OLED电视的目的并在于为哪种技术路线站队,他们只是想做出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电视。至于某些品牌在CES上大张旗鼓宣扬自己将坚决采用某种特定显示技术的做法,现在的索尼是绝对不会那么干的。
所以A1E推出来后很多媒体都在惊呼OLED阵营是如何把索尼这样重量级的选手“搞定”的,如果你了解了这背后的逻辑,就应该不会再那么想了。
● A1E也是索尼挑战自我的新尝试
说了半天,我们再来看看A1E这款产品本身。
这些日子里网上对A1E的好评如潮。但客观地说,A1E本身尽管并没有使用太多突破性的或者革命性的新技术,这和去年顶级液晶Z9D发布时的情形并不太一样。
首先,A1E采用的OLED面板并非新科技:来自LG Display的大尺寸4K OLED电视面板早已量产多时,不少其他品牌彩电也有使用。而A1E的大脑,X1 Extreme图像处理芯片则在去年的超级液晶电视Z9D上有过应用,而最让人觉得神奇的“Acoustic Surface银幕声场技术”(也就是不需要扬声器,让屏幕直接发出声音)其实也并非什么高尖端的东东,卖场上常见的,售价几百元的“幻响”音箱其实就采用了和它一致的工作原理。
虽然A1E在外观工业设计方面进行了很大的创新,包括破天荒的将“SONY”logo转移到屏幕边框左下角并小型化,将“BRAVIA”logo转移到机身背面,在背部支架上集成低音炮单元和电路接口装置,以保证近乎无任何视觉干扰的纯粹屏幕体验,但这也只能归纳到美感和工业设计上的成就,和技术上的创新并没有强关联。
但这绝不意味着A1E是一款凑数的平庸之作,相反,A1E依然是一款创造了BRAVIA新高度的产品。
● A1E依然创造了新高度
为什么说A1E创造了一个新高度呢?原因如下:
1、音画合一的感官体验
传统电视机为了提升声音效果,可以通过采用高性能的喇叭、更多的喇叭等方式实现,但不管如何努力,有一个问题都很难解决,那就是音场的还原。无论是把喇叭设置在屏幕两侧,还是最常见的把喇叭设置在屏幕底部,都会存在一定的声音和画面分离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很流行的分体式电视上,由于喇叭和屏幕部分的距离相对更远,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而“Acoustic Surface银幕声场技术”通过左右2组共4个驱动装置让A1E的整个屏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扬声器单元,而且还具有立体声的特性。正如前文所言,这项技术虽然本身并不算新鲜,但运用在电视机上却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次。
A1E的四个发声驱动装置的体积其实非常小巧,每一个大概只有一块CPU大小,因此当笔者在CES期间索尼组织的闭门交流会上看到这个驱动装置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疑问就是如此小巧的装置能让这块巨大的屏幕发出音量足够大的声音吗?
(用手触摸A1E屏幕可以明显感受到震动,而且不同区域震动幅度是不等的)
DEMO演示很快就回答了第一个疑问。第一场DEMO是去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A1E的音量被设置为最大,在宏大的太空背景下,战机引擎的轰鸣声、激光炮密集发射的呼啸声,以及爆炸的效果清晰、直接,富有量感且毫无破音,而且整个声音是从整块65吋的屏幕(演示机为65吋A1E)上扑面而来,直接入耳,和画面的结合感极高,而这种感觉一般只会出现在使用透声幕的高级投影系统中。
第二段DEMO来自Alice smith的演唱的现场。在欣赏音乐类视频节目时,电视机喇叭系统是较为难以实现HiFi系统中那样准确的“结像”的,但在A1E的银幕发生技术驱动下,整个画面和声音高度融合,你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声音来自画面,和歌手的方位完全吻合,而这种体验和音质的高低并没有太多关系,属于人耳对声音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的感受。
在听完第二段DEMO后,对A1E音质的疑问也就随之消失了。A1E的整体音色表现偏清亮,干脆,毫不拖泥带水,声音也有一定的密度感和质感,细节丰富。低音部分的量略单薄,但仍然比我想象中的效果好了很多。
在索尼所有的BRAVIA产品阵容中,要挑出音质、音色,以及低频效果比A1E好的,应该说还是可以找到几个的。但要和A1E比音场效果和音画合一的融合度,目前应该没有哪款可以媲美。
2、极高的工业设计水准
索尼的工业设计水准世人众所周知,而A1E的工业设计之独特,水准之高尤其值得一书。
A1E的主设计师就是提出被最近几年BRAVIA采用的“slice of living”理念的那个田幸宏崇(Tako Hirotaka) 。他在CES上接受采访时表示,A1E的设计精髓就是“极简”,其中又会细分为三个维度:1、 pure slates 纯粹板状的几何形状;2、material conscious CMF 材质的质感;3、furniture language 和家具的协调。A1E整个机器就几块板状结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也都是几块板的组合,没有一丝多余的线条。他为了打造没有干扰的屏幕画面,甚至想出了将“SONY”logo转移到屏幕边框左下角,将“BRAVIA”logo转移到机身背面的主意,这在正常情况下是绝对没人敢这么干的。而更为戏剧性的是,当他“忐忑不安”的把A1E设计初稿交给平井一夫审核时这位CEO竟然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直接同意了弱化logo的做法,堪称奇迹。
(这台正在工作的电视背后竟然看不到一根线缆,A1E对细节的注意已经到了让人抓狂的境界)
A1E的背部也有着精妙的设计。平板状的支架既为屏幕提供了支撑,其实又是一个巨大的低音单元,同时也是接口电路以及各种电缆线槽的所在。田幸宏崇说他们在选择背板的材质上也进行了很多很多的尝试,玻璃、树脂、金属.....不同材质之间的搭配选择,对产品风格的影响,对家居环境的影响,甚至对音质的影响,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出结论。他们也没有为了故意表现出OLED超薄的特质,把A1E做成很薄的样子,也是基于产品最重要和家居环境融合的考虑,毕竟有些东西,只有具备一定的厚度时才会凸显出恰如其分的质感。
3、招牌的画质
A1E采用的OLED面板来自LG Display,而LG Display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家有能力量产大尺寸TV OLED面板的企业,除了给索尼供货,也给LG电子、创维、康佳等众多企业提供OLED面板。那为什么还要单独说说A1E的画质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面板只是基础,面板所具备的的一些物理指标,例如,亮度、色域、对比度、响应时间确实都是一出厂就固定的。但如何把这些面板的性能发挥出来,能发挥几成,不同的彩电品牌之间差异就很大了。
索尼最擅长的就是图像引擎部分。前面也说了A1E采用了和Z9D一样的X1 Extreme芯片,这是索尼目前最高端的4K HDR芯片,在降噪、SDR信号处理,HDR重建、清晰度增强、对比度增强等方面都是当前业界最高的水准。所以即便是同样物理规格的面板,换一套图像引擎就会让最后的画质截然不同。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比同一块显卡,就会因为驱动软件的不同,在同样的游戏里帧数差很多,一样的道理。
至于OLED屏幕本身的优势这里就不在多说了,因为它除了在最大亮度上达不到液晶的水准,色域、响应时间尤其是黑位的表现早已获得了业界的公认。况且A1E同时还支持ST2084/P.Q和HLG两种HDR的transfer function(传递函数),这对于最高亮度不占优势的OLED来说,足以确保良好的HDR效果。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完全可以得出A1E创造了BRAVIA 一个新高度的结论。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索尼为什么要做A1E这款OLED电视?”
一、有底气,可以让自家的OLED和其他品牌OLED在画质、音质和设计上拉开距离。
二、产品策略需要,可以为有钱人、索粉以及视听发烧友提供液晶产品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至于A1E出现后会让OLED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会对OLED/QLED两种技术流派的走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想并不是索尼做A1E这款产品之处考虑过的问题。
为您推荐
2005年3月21-23日,CCBN05-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将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索尼公司携“激情蓝色畅想·领跑1080”的口号参展本届CCBN,在国展3号馆的350平米展台中,SonyHDCAM高清系统与XDCAM专业光盘系统将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作为众多新技术、新应用的创造者和推动者,Sony持续高质量的为各行业专业客户服务,引领行业的发展潮流。在日益追求高质量制作和高效率工作的今天,Sony提供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全系列HDCAM高清系统解决方案,基于XDCAM专业光盘系统的多元化解决方案,有广泛应用基础、适合多种应用场所的DVCAM解决方案,专业LUM
索尼迟泽准先生在做主题演讲2006年3月20日上午9点,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主题报告会(CCBN2006)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下午,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首席市场官迟泽准先生为大家带来高清,向高效率网络化制播前进的主题报告。演讲一开始就用幻灯片介绍了索尼在中国媒体业的应用,并就节目制作市场正在向网络化、高清化方向发展进行分析。如进,索尼已经在高清制作系统方面能够提供从摄录到存储
22日,采访国际展览中心3号馆参展的索尼,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专业系统营销本部产品市场部市场经理孟建军介绍说:索尼今年以“共享高清”为主题参展,突出介绍高清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在孟建军的介绍中特别提到了XDCAMHD高清专业光盘产品存储解决方案,他说从前索尼也有光盘存储解决方案,但今年大容量高清专业光盘是最新推出,在这两天的展出来看反响不错,很好解决了高清拍摄高容量,便携式内容存储难的问题,索尼目前在这方面领先。记者问这不是所谓以索尼等为首的蓝光DVD标准阵营中新一代DVD光盘实际应用?孟建军确认了这一点,说这是Blue-ray标准的光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蓝光DVD光盘在专业领域的应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