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优势的运营商数据,为什么反而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2017-01-10 10:25:07来源: 热度:
走过2016,迎来2017,不少人在写行业大趋势。我没那个本事,只能在年初写下自己的一些通用性的观点,准备到今年底的时候再翻出来看看。这是第一篇,说说运营商数据的价值问题。
 

 
回顾过去
 
在运营商的系统里,流转着各种数据,而这些数据,正在变得越来越值钱。
 
第一,运营商数据的全面性。
 
运营商拥有的数据,有很多的类型,比如:
 
1.客户的身份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身份证信息、消费能力。
 
2.交互的流量等。
 
3.客户的行为信息,包括行动轨迹,出行情况,作息时间,各类APP的使用频次等。
 
4.客户的附加属性,包括终端的使用和更换情况,对新业务和各种产品体验的偏好等。
 
除了这些基本信息,还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交叉,形成更多的数据集合和分析能力,比如将终端信息和客户信息放在一起,就能看到:什么样的客户喜欢使用什么样的终端,各种终端用户在通信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什么,各类品牌终端的客户忠诚度如何等等。
 
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技术实现方面的难度也并不大,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多维建模分析,就能看到结果。而同时拥有这么多类型的数据和信息的,以前除了电信运营商,谁能做到?
 
第二,运营商数据的准确性。
 
世人都晓数据好,唯有质量做不高。
 
在IT不发达的时代,要处理和存储海量用户的海量数据,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做到。
 
在过去,似乎只有金融和电信行业,才可能拥有这么丰富的IT资源。而将数据从生产系统中抽取出来,对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清洗、转换、加载,用于数据分析和统计,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能把生产数据处理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准确性的问题,即使有心,也是无力。
 
2003年开始,中国移动建设两级数据仓库体系,在生产系统之外,构建分析专用的经营分析系统。
 
虽然生产系统里的数据也是完整的,但很多数据只是纪录并不会使用,比如用户入网时登记的身份证信息和地址信息,经常出现错漏。当把数据导入进经营分析系统时候,会对这些"无用"的数据进行稽核和过滤,在入口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修复。
 
从那个时候起,数据质量问题就一直是IT部门的核心工作,随着技术演进和业务拓展,以及分析主题的演化,数据质量问题也在不断发展。
 
最初,数据仓库里都是结构化数据,用户的基础数据、账单、话单,以及各种业务的使用记录,都按照统一的格式和标准进行存放和处理。
 
后来,数据的类型越来越多,很多非结构化的数据也进来了,包括用户的详细投诉记录、浏览的网页信息等等。所以,运营商要不断尝试采用新技术,来解决这些新数据的质量问题。
 
由于持续关注数据质量问题,又持续投入资源去解决质量问题,因此相对于众多的数据提供者,运营商的数据在准确性方面也是有优势的,这方面的价值,相信从事数据处理工作的人士会有更深的体会。
 
第三,运营商数据的持续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这句话来描述数据分析工作,是再恰当不过。
 
如果没有基础数据,再牛的算法和专家也难有用武之地。相对于完整性和准确性,运营商数据的持续性更令人垂涎,因此能支持跨时间段的历史分析,不管当时你有没有想过做分析,那些数据当时产生了,同时也保留了下来。
 
前几年,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街上被拦住邀请参与问卷调查活动,填完表格之后给点儿小礼品;再有就是收集整理各种分析报告。许多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都是这样采集数据的。
 
这些方式的时效性非常差:数据来自某一个时间点,一旦时间点变了,就必须再次收集类似的信息,甚至要做场景重现,这样做不仅成本高,而且数据的偏差也会比较大。
 
运营商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用户随时产生数据,数据随时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可以自动化地周期性地展示出来。
 
也就是说,别人花很大力气搞到的数据,只可以卖一次;而运营商只需要自动采集,数据就随用随取,源源不绝。
 
运营商的数据产生价值,不仅仅是管道商的先天优势,也在于当年对于数据运营的先知先觉,以及十几年来的不断积累。
 
展望未来
 
在大数据越来越被重视,价值越来越大的今天,运营商在数据运营方面的价值空间反而下降了。这并不仅仅是运营商自身的问题,也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
 
第一,先发优势逐渐丧失。
 
运营商在十几年前就启动了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尝试利用数据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但在实际运营中,真正利用数据来确定工作目标和指导工作内容,是最近几年才真正火起来。
 
究其原因,还是运营商的市场环境比较特殊。
 
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规模超大,同时份额和实力又严重不均,强者衡强,弱者很难翻身。移动再强大就有被拆分的危险,联通再弱小也不会消失。这样的市场格局,用不用数据分析,都没有实质区别。
 
曾经我们在一个地区,进行了一个对比试验:A组聘请专业分析公司,结合数据制定精准营销策略,然后去执行;B组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花了A组聘请外部资源等量的钱,作为营销资源投放出去。
 
事实表明:B组的实施效果优于A组。
 
这个试验并不能说明数据分析没有价值,但这样的案例体现出,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竞争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样的环境,导致数据分析工作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这些年来,数据分析与应用更多只是出现在创新评奖的舞台上,实际应用的情况并不好。
 
运营商对数据价值的利用进展缓慢,但别人却在这方面突飞猛进,前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优势逐渐被消弭,被超越。
 
如今,运营商在这方面可真不敢说是领先者了。
 
第二,数据价值相对下降。
 
前面总结出完整性、准确性和连续性,是运营商数据价值的优势所在;但此消彼长,如今这些优势和价值也在削减。
 
比如,https的普及和推广,让运营商的管道价值大幅降低,这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运营商不能再合法地获取用户与应用之间的完整通信信息,传输加密后,只有通信的两端(客户和网站)知道做了什么事情,运营商则被屏蔽了。
 
举个例子,运营商只知道什么时间段用户登录了淘宝,不能再获取用户浏览了哪个商品,下了哪些订单。运营商斥巨资购买建设的DPI(深度包解析)工具和系统,有毫无用武之地的危险。
 
运营商的数据少了,可是其他家的数据却越来越多。
 
一方面,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终端为代表的入口企业,都在收集自身的数据和通过入口的数据;
 
另一方面,出现了很多第三方的大数据公司,比如通过给企业搭建大数据平台和应用服务,来获取数据的百分点,通过SDK让APP们主动提供数据的Talking Data。此外,还有从广告咨询等领域做起,收集各方的数据的泰一指尚等等。
 
相对于运营商,这些公司对数据的追求更积极,意愿更强烈,收集数据的效果也更好。
 
第三是分析应用拓展有限。
 
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运营商对大数据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大量的工作还要依托外包合作。
 
这不仅是因为IT技术力量有限,或者对数学算法的掌控能力不足,更多还受限于对业务的理解和场景模型的设计能力。业务部门不懂技术,IT部门对业务理解不足,相互之间沟通不畅,又缺乏技术和业务合一的高手,这些都阻碍了运营商在大数据领域进一步的发展,守着金山挖不出宝藏。
 
如今,运营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大力倡导自主研发,希望自主掌控核心,着力培养自己的IT人员和技术能力。但运营商目前的技术体系和专业人才,多是基于网络和通信的,对IT的理解有限,要在CT环境里,培养大量真正的IT人才,这谈何容易。
 
还有一个问题,是信息安全。
 
直到现在,与大数据相关的法律问题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在开放数据和保护隐私的矛盾中,在合法与守法的边界模糊的情况下,对个人隐私保护更加严苛的欧美国家,势必比中国发展得慢;国企出身的中国运营商,势必比互联网公司规矩得多;如果安全方面出了问题,中国移动承担的压力一定比另外两家更大。
 
因此,从短期来看,在大数据开放以及数据变现方面,运营商求稳求全的心态,还将持续限制其数据价值的社会化。

责任编辑:吴昊

为您推荐

传电信网通秘密扩张移动通信部门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HSPA技术发展战略高层咨询会”上,相关人士透露,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移动通信部门正逐渐完善,且对3G的研究已到对HSDPA也有非常深刻理解的地步。两固网运营商组建移动通信部门会上,中国电信一位人士的头衔引起关注,其身份是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办公室处长。知情人士透露,该机构就是中国电信为上马3G业务而筹建的核心机构。据悉,该机构应该是前两年已组建,是中国电信的一级部门,但外界都不甚清楚。该机构实际上与中国电信的技术部关系非常密切,部分人员即从中国电信的技术部及其下属的3个研究院人士转换而来。例如前述中国电信人士目前虽然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办公室工作,但其编制还在中国电信技术部。同

国内电信出现罕见增长 疑投资增长被3G拉动

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季度出现近几年罕见的增长幅度,部分人士认为这是3G投资引起的。但权威人士认为,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原因不在3G,而是运营商大幅度增加通信村村通工程投资所导致,3G的大规模投资明年才会启动。投资增长疑被3G拉动今年1至9月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1424.8亿元,同比增长17.7%。如果维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达到15%,超过年初预期10%的增幅达5个百分点。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这是自2001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强劲的一年,将预示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新一轮投资周期已经开始。实际上,这意味着3G投资已经开始启动。从2001年开始,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基本

大摩斥资1.35亿增持中电信 成第三大股东

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电信已经于本月14日再次获得摩根大通1.349亿元投资,使其持股量达到了7.21%,共1,000,532,980股。联交所公布的资料显示,此次摩根大通增持的中国电信股票以平均单价3.41元/股增持,共3956万股H股,占股比例由原先的6.92%升至7.21%,成为中国电信仅次于澳洲联邦银行的第三大股东。此前,今年6月7日,摩根大通于增持3694万股中国电信,每股2.68元,总值9900万元。显然,此次摩根大通增持中国电信H股,其单价已经比5个月前的2.68元大有所涨。这是最近几个月以来国内电信运营商获得外资最多最频繁的案例,截至11月1日,澳洲银行两个月内四次增持中国电信,

剖析IPTV产业链之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开便利店OR大卖场?从通信设备商转向通信信息服务商是电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音视频流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数据、增值、语音等各类业务的融合在三网融合这一概念下将成为各大运营商的下一轮竞争目标。融合的发展归根就是为了提升业务服务。而IPTV是目前电信在整个转型战略中最好的切入点。因此,IPTV业务对于电信具有重要的意义,电信是不会放弃这一机会的。在IPTV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是IPTV能否最终获得成功的保障,他的优势是网络和市场。前者是业务实施的技术保障,而后者是业务发展的运营保障。而这些恰恰是非市场化的广电所最欠缺的。但电信的劣势在于1、对电视内容运作的生疏;2、缺少电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