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四川省印发建设“高清四川智慧广电” 专项改革方案

2016-11-25 09:39:22来源:四川省政府 热度: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四川省建设“高清四川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川办发〔2016〕95号)。
 

一、4大发展目标,2020年向广播影视强省跨越

到2020年,内容创作生产体系、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现代传播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行业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书报全民读、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制播全高清、网屏皆互动,实现户户看高清、家家可互动,实现四川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省向强省跨越。

1、制播传输终端实现高清化。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生产、传输渠道、制播平台、接收终端实现高清化,建立高清四川实施标准。省级广播电视台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实现高清制播,其余市(州)广播电视台各建成1套以上高清频道,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可接收高清频道90套以上,电视用户高清终端全面普及,高清互动用户超过1000万户,综合人口高清覆盖率达到95%。

2、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地面无线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8.99%,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为全民免费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在更高层次上提供“一村一月一场”数字电影。国民数字化阅读率达到80%,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6册。

3、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行业总资产达到2000亿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在全省GDP中的占比超过1%。拉动消费规模超过1000亿元,带动上下游行业新增产值超过3000亿元。建成一批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总资产、总收入分别超过百亿元的产业集团2—3家,总资产、总收入分别超过50亿元的企业5—8家。新增3—5家上市企业。

4、媒体融合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构建“四川媒体云”,推动智慧媒体建设,媒体数字化率、融合率达到100%,媒体从相加到相融,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形成现代化一体化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推出2—3个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融合发展新媒体产品,建成3—5个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打造5—8个全国知名新型媒体品牌。
 

二、8大工作举措,保障实现目标

1、构建“四川媒体云”。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纳、整合和运用媒体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公共服务、行业监管、媒体融合等平台共建共享,建设集内容生产、信息集成和分发、管控、服务于一体,互联互通、跨界互动、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四川媒体云”。

具体措施:1.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云平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监管平台、新媒体传播平台、数字出版内容发布投送平台、广电视听云计算平台、四川家庭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与主流云平台及社交网络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对接;2.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全媒体内容资源与用户数据库,支撑受众需求分析和大数据业务;3.推动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参与“四川媒体云”建设和应用,提升文化创意、生产、传承、传播和服务能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提升高清内容供给能力。

加快各级广播电视台设备高清换代和演播室高清化改造,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多终端制作和大数据处理能力,推动内容生产向高清化、实时化、数据化、互动化转型,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和视听享受。

具体措施:1.加强高清制播能力建设,支持四川广播电视台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完成制播高清化升级改造,鼓励市级广播电视台和有条件的县级广播电视台进行高清化改造,为群众提供高画质、高保真视听内容服务;2.利用大数据深入分析用户群体分布特征和多样化个性需求,以用户数据、用户画像、视频基因指导节目与服务创新,做到精准生产、精准传播、精准服务,满足用户需求;3.发展网络视听和数字阅读等新型视听服务,推动视听服务和生活服务、商业服务、娱乐服务等有机整合,加强对国内其他媒体的产品和服务输出;4.鼓励发展移动客户端、电视屏等应用,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建立报刊台网互动、省市县媒体联动的传播机制,打造一批集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电商媒体等于一体的新媒体集群和新型传播矩阵。

3、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顺应“宽带中国”战略新要求,加快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网(DTMB)、调频广播覆盖网和卫星地球站新建、改造,建成覆盖全省千万家庭、有线无线结合、支持物联网功能和业务的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成为国家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具体措施:1.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改造,优化内容分发网络(CDN),扩容有线电视骨干网络,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接入网络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2.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加快数字音频广播(CDR)建设,实现各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数字化;3.实施公共无线视听工程,利用地面数字电视网(DTMB)、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络(NGB—W)、无线连接(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加快推进城镇重要公共区域、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热点覆盖,扩大视听服务无线覆盖范围;4.创新广播电视有线、地面无线、卫星协同发展新模式,构建双向互动、智能协同立体覆盖网络。

4、推进视听终端智能化。

支持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和电子制造企业合作研发、生产、推广智能终端,加快互动电视普及,建设室内物联网,大力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全新视听内容与增值应用,推动智慧家庭建设,深度融入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建设。

具体措施:1.支持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通过定制、集中采购等方式开展合作,协同研发各类新型广电智能终端,采用整体转换和市场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智能终端普及和互动电视发展;2.提供家庭室内高速物联建网解决方案,综合利用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快室内信息网络升级改造;3.依托智能终端与室内物联,建设一云多屏、跨屏互动家庭多媒体信息中心,广泛提供党报党刊进家庭、家庭数字图书馆、家庭音乐厅、家庭影院、家庭课堂等在线媒体融合服务;4.建设家庭智慧信息节点体系,实施与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系统联接工程,实现家庭信息节点与政府、社会、企业各信息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智能终端上广泛承载在线教育、公共文化服务、远程诊疗、雪亮工程、党员远程教育、企业信息电视等各类新型视听服务。

5、实施数字化公共服务。

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管理云平台建设,实现管理平台化、服务网络化、数据精准化和订单式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健全各级各类服务机构和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服务标准化、活动常态化、管理制度化、运行规范化。

具体措施:1.完善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和对象资源库,构建内容供给、分发传输、接收反馈等全流程服务管理技术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2.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达标升级工程,对未达标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监测台和数字影院进行新建、改建,全面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制播能力和承载能力;3.推进视听乡村、数字文化视听社区建设,实施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应急广播村村响、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工程,开展“零距离”政务、智慧物业、500米电视商圈等视听信息应用;4.打造“书香天府”数字阅读品牌,建设省级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实体书店、农家书屋、数字化发行网点、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建设,实现全民阅读线上线下协同推进;5.构建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打造覆盖全部贫困县的科技扶贫在线网络体系,建立快速响应的科技需求解决机制。

6、加快媒体融合发展。

顺应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加快智慧媒体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形成现代化一体化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具体措施:1.推进媒体内容深度融合,发挥专业采编和信息资源优势,加强适应多终端发布的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优质内容生产,鼓励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2.推进媒体渠道深度融合,加强移动新媒体建设,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发展媒体法人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3.推进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加快采编流程集约化、数字化、移动化改造,支持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台和广电网络运营企业融合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内容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多平台互动;4.推进媒体经营深度融合,建立新型媒体企业制度,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建立媒体融合发展产业园、孵化器、研究院,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5.推进媒体管理深度融合,稳步推进新闻媒体内部组织结构再造,减少管理层级,优化部门设置,加快推进媒体资源聚合、生产要素流动、采编力量整合,实现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产品”转型。

7、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行业互动、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带动关联行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具体措施:1.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改革,促进产业集团与资本对接,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和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2.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重点产业与文化、教育、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广告等产业融合,形成涵盖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版权、影视、音乐等现代门类的产业体系,构建高端产业集群,打造巴蜀特色“智慧广电”产业品牌;3.大力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文化创意、文化地产、现代服务、应急服务、版权交易等新兴产业;4.大力发展音乐产业,建设音乐生产制作平台、互联网原创音乐平台、音乐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四川音乐作品版权保护和交易,实施四川原创音乐作品出版工程、四川音乐季工程,建成2—3个专业化音乐频率频道,推出5—8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化音乐节目(栏目);5.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印刷生产线和智慧印厂建设,鼓励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按需印刷、云印刷等新业态发展;6.鼓励实体书店推进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探索“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经营方式,打造新一代“智慧书城”;7.支持遂宁等地开展“高清四川智慧广电”示范区建设,推动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园、四川熊猫梦工厂文化创意中心、四川广电影视文化中心、四川文化汇创中心、成都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科普科幻出版基地等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园区基地。围绕重点园区发展和平台建设,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与在川企业开展协作和国际技术交流。

8、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构建集节目监管、技术监测、安全保障、省市县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监测监管体系,建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全面提升舆论引导和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建成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

具体措施:1.强化安全运行管理机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对全省非法节目内容、违规广告、违规插播、敏感信息等进行自动监测检索,发现异态及时处理;2.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OTT)、网络视频、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海量音视频元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挖掘发现、话题跟踪、敏感预警,实现对网络视频等异构数据的监管,为意识形态安全、公共安全、版权保护、网络安全提供支持;3.实施藏区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广电网络文化信息安全升级工程、新闻报刊综合信息监管工程、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预警服务工程。

责任编辑: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