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作为迅速兴起的跨学科领域,在各个行业开始扮演着颠覆性的角色。而医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本应是大数据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健康医疗数据“割裂”在各个医疗机构之中,大数据方法学专家与健康医疗专家缺乏对话,使得其研究与应用的发展相对停滞不前。为此,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日前成立,该中心主任、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教授李全政指出,中心希望推动高水平研究并开拓产业发展等。
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关注度提升
据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路霞介绍,早在2012年,美国就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最高国策,2014年又发布了大数据《白皮书》,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2013年5月,英国设立了全球首个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医药卫生科研中心。张路霞认为,国外的大数据中心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可以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近年来,我国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据了解,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指导性意见。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再次被强调。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提出,健康大数据不仅是临床诊断治疗数据,还包括流行病数据、临床试验数据等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学术数据,是医学与交叉学科的交融和结合的产物。因此,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已有的数据和技术资源,锁定国际大数据前沿领域,搭建综合立体的大数据研究应用平台,包括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整合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平台等。
“利用多源性的健康大数据,我们可以解决传统医学难以回答的问题。”张路霞认为,这不仅会对传统研究带来颠覆性冲击,极大推动医学研究的进程,还可为国家重大医疗政策、国家公共卫生外交政策及医疗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
大数据“落地”人才是关键
如今,大数据的概念遍布各行各业,但真正“落地”的案例屈指可数。在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鄂维南院士看来,大数据不缺未来只缺人才。他认为,大数据真正落地需要三个关键要素,第一就是人才,第二是广大的大数据需求空间,第三是大数据需要与科研创新、产业化、市场化无缝连接。由于当前大数据产业的火热,国外学术界与企业间的人才竞争也非常激烈,我国亦是如此,因此急需建立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提出,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要想真正发展起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光靠北大是不够的。中心要实行开放的政策,不仅要纳入北大各学科成员,还要不惜一切力量,吸引各方有意从事大数据研究的个人或组织。李全政也表示,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欢迎国内外医疗机构、技术团队和相关产业的加入,共同推进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学科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
此外,韩启德强调,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应坚持以医学为主导,将各项医疗大数据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医疗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大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持。中心一定要多学科交叉,但也要以医学为主导,由医学提出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研究。
责任编辑:王刚
为您推荐
拉开2012的大幕:大数据、移动IT和云计算
即使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于不断变化的CIO们来说,2011年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移动计算风起云涌,大数据处理大行其道,社交媒体和网络爆发出催生社会变革的骇人力量。而且,BYOD(bringyourowndevice)和VOC(voiceofthecustomer)的趋势也证明了用户体验正在重塑IT的角色定位。这些技术同样改变了传统的语境。随着IT组织和业务团队都认识到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依赖性,“IT和业务的适配”最终让位于“IT和业务的整合”或者“商业技术”。在2011年,先前关于云计算的各种宣传和鼓吹逐渐成为令CIO们痛苦的事实,后者不得不绞尽脑汁在云计算和企业安全之间达成平衡。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80万页中国人寿客户资料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一场信息泄露风暴席卷金融服务行业。2月27日,中国人寿发表声明称,其合作方成都众宜康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