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传感器:破解“晕动”关键点

2016-09-29 16:44:12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热度:

火爆的VR(虚拟现实)市场少不了传感器的强大支持。作为VR设备中实现人机交互功能的核心零部件,传感器应用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VR设备的用户体验。

VR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使用者津津乐道,但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不舒适的眩晕感也成为VR饱受诟病的一大障碍。当下,头盔体验过程中以及随后的一段时间,用户都可能会出现强烈的眩晕感,感到疲劳、眼花、恶心等,这些都是VR晕动症的表现。

“在业内研讨会上,专家们更喜欢探讨诸如如何减轻VR头盔的重量等硬指标问题,”已经体验过市面上大多数VR产品的赛迪顾问分析师侯云仙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但我认为,VR产品的眩晕问题才是推动产业发展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晕眩感是如何产生的?侯云仙解释道,VR体验对性能的要求是普通PC游戏的7倍,流畅、高分辨率的画面感对显卡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在VR全视角的屏幕中,当人转动视角或是移动的时候,画面呈现的速度跟不上,晕眩感即由此产生。实验证明,从用户做出头部运动,到其看到相应反馈图像的延迟时间不能超过20ms,否则会有很明显的拖影感。

作为Oculus和索尼第一代VR产品的供应商,歌尔股份2016年的出货量预计将占据全球高端VR市场的80%。该公司研发部长杜洋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个体不同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对VR设备眩晕感的耐受程度,除此之外,延迟是导致眩晕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VR设备而言,产品体验主要就是动作捕捉的准确性和显示的延迟这两方面,而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设备中的IMU(惯性)传感器决定的。

杜洋指出,降低延迟,提高IMU传感器的精度,以及使用AMOLED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眩晕问题。

“不眩晕才是真VR”正是大朋VR一体机的宣传语。据悉,大朋VR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六成。该公司工程师赵俊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比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VR设备对传感器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更高,如果精度和实时性不够,就会直接导致晕动症。

“目前,VR设备中的IMU传感器主要用来捕捉头部的运动。而使用者在虚拟世界的物理信息主要就是头部的朝向姿态以及所处的物理位置。”赵俊表示,“因此,IMU传感器在VR中起着基础核心的作用。”

杜洋把VR设备中的传感器分成三个大类:最主要的一类是IMU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地磁传感器,用来捕捉使用者的头部运动,特别是转动。

第二类是动作捕捉传感器,目前的方案有红外摄像头和红外感应传感器等,具体方案不一样,用到的传感器也不同,主要用来实现动作捕捉,特别是使用者左右前后的移动。

第三类是VR设备中会用到的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比方说佩戴检测用的接近传感器、触控板用的电容感应传感器等已经被广泛使用,而眼球追踪用到的红外摄像头,以及实现手势识别、实现AR功能的传感器等可能会被应用在未来的VR设备中。

不难看出,作为智能终端的一类产品,VR设备中应用的传感器本身并未突破现有智能终端传感器的体系框架。以最重要的IMU传感器来看,也就是那么几家主流供应商。但是,为何相近性能的传感器应用在不同品牌的VR设备中,用户体验却相差巨大?

“传感器性能其实都差不多,但算法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体验。”杜洋解释道,“传感器本身能实现的功能比较单一,但结合算法就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比如HTC Vive的Lighthouse定位方案,就是用红外激光发射器配合红外光传感器,从而实现精确的动作捕捉和定位。”

传感器供应商并不会提供算法,算法需要VR设备商自己开发。上面提到的第一类传感器的算法已经比较成熟,各家方案基本差不多;第二类传感器目前的使用难度最大,对算法要求也最高。

“传感器属于敏感器件,对温度、磁场、重力加速度很敏感,调校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要花费很多精力。”赵俊表示,“我们在校准、精度、实时性和适应不同环境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责任编辑:陈倩

    为您推荐

    高清、PVR及交互式应用驱动机顶盒技术发展

    市场调研公司IMSResearch于年初宣布,全球数字机顶盒2004年总销量为5,080万台,预计2009年将达到9,030万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总的前景普遍看好,然而具体到国内而言,目前国内机顶盒开发商仍然以卫星机顶盒为主,有线机顶盒仍未走向普及应用。据CCID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仅68.2万。纵观整个数字机顶盒行业:有线机顶盒前景广阔,但近期的表现令人失望;卫星机顶盒出口总量较大,国内市场有限;新近成为业界热点的IP机顶盒似有后来居上之势。同时,有线、卫星和IP机顶盒发展存在很大的变数,包括产品功能定义、传输标准、信源编码标准、中间件选择、业务发展模式等,新的半导体方

    Amstrad HD PVR采用恩智浦半导体芯片组

    中国上海,2009年3月10日,恩智浦半导体今日宣布其完整的DVB-S2/MPEG-4个人视频录像机(PVR)机顶盒(STB)解决方案已被最新款AmstradDRX780UKHD卫星接收机所采用。Amstrad是一家领先的数字机顶盒制造商,同时是付费电视提供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的子公司。Amstrad已经选择配有DVB-S2卫星前端的恩智浦高清晰度H.264芯片组来为Sky+HD客户提供高品质录像与回播功能。 Amstrad技术总监RogerLambert表示:“现在加入Sky+HD这一欧洲领先的高清电视服务的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们日益期望既能收看各种各样的高清频道,又能

    博通BCM7335 PVR SoC解决方案

    Broadcom公司的BCM7335是高清PVR卫星机顶盒片上系统(SoC),它集成了双调谐器/解调器BCM4506前端技术以及支持多种视频格式的最新一代的AVC译码器,支持用于基于DVB-S2和8PSK的DBS传输系统的世界标准。BCM7335工作在运行于450-MHz的双线程MIPSCPU核,具有超过950DMIPS的性能。本文介绍了BCM7335的主要性能及优势,单片系统方框图和参考设计方框图。BCM7335:High-DefinitionPVRSatelliteSystem-on-Chip TheBCM7335isBroadcom’snext-generationsatellitePV

    黄赟:PVR业务中EPG的关键应用

    2009年3月21日第二届数字电视趋势论坛在北京中旅大厦三层宴会厅举办,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全程直播整个会议。图为广州啊哈媒体IMS技术总监黄赟先生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受主办方的邀请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EPG元数据与增值业务的关系。 啊哈媒体其实是从2004年开始从事关于EPG元数据的采集以及关于EPR的研发,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进行了怎么样在数字电视上进行EPG元数据的应用,有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是我今天下午发言的内容,首先跟大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