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6年上半年财报,康佳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104.32%,为1283.47万元。一时间,康佳扭亏为赢的逆袭说甚嚣尘上。但记者发现,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2873.61万元,且已连续五年为亏损状态。
康佳集团内部人士认为,从报表上看康佳已实现盈利。
但多位家电行业分析人士称,逆袭之说为时尚早,康佳集团仍在彩电行业艰难行走,而管理团队不稳定、研发投入不够、质量品牌停滞不前以及互联网企业入驻彩电行业带来的冲击,都是康佳集团日落西山的缘由。如今30亿元定增项目暂停,更让康佳集团雪上加霜。
闹剧:股权之争
2015年5月,主导康佳集团长达23年后,持股25%的大股东华侨城集团让出了康佳的控制权,康佳集团中小股东逆袭上位,“扶持”刘丹担任总裁。
在刘丹任职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出现人事大清洗。
2015年9月10日晚,康佳集团发布公告,刘丹被暂停康佳集团总裁职务,由董事长刘凤喜兼任。这意味着,以刘凤喜为核心的原管理团队又重掌康佳。同时,康佳集团终止管理层激励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计划。
彼年9月29日,康佳集团再度发布公告,总裁刘丹、独立董事张民递交书面《辞职报告》。加上此前9月25日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的宋振华,代表中小股东的董事与监事所剩无几。
这场股东内讧,让康佳集团去年净利润巨亏12.57亿元。
而早在2013年到2014年期间,甚至还上演了一出“父子”争利的闹剧,华侨城集团与康佳集团争夺康佳总部3.74万平方米旧改地块开发权。
这场闹剧主角的关系较为复杂。前者是1985年成立的央企,主营业务是房地产、旅游等;后者则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
“康佳的核心业务是彩电,但华侨城集团在控股康佳的过程中给予的支持有限。”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对记者说道。
刘步尘分析,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与康佳集团目前处于互相指责的状态。对于这场交恶,他认为如果康佳集团要重新崛起,必须处理好与华侨城集团的关系。
“如果大股东华侨城集团能在资金和其他方面给予康佳一定支持,康佳管理层能努力把工作做好,关系有可能改善。”刘步尘建议,关键在于康佳集团要独立,“不能因为没有一个有钱、当官的爸爸,就做不好事情。”
然而即便如此,深耕家电研究领域十余载的刘步尘依然看不到华侨城集团与康佳集团关系缓和的理由,原因是“康佳的基础太差了”,所以无论怎么使力,营利也或许不会实现跨越式增长。
困局:研发力度薄弱+品牌老化
虽然股权纷争下管理层频频变更,导致去年康佳集团出现“不正常”巨亏,但在刘步尘看来,根本原因还是康佳研发投入少,产品缺乏竞争力。
2016年上半年,康佳集团的研发投入为0.88亿元,同比减少15.56%。同期,四川长虹(600839,股吧)的研发投入为6.59亿元,近7倍高于康佳集团。
从研发开支与营业收入的占比看,2015年美的集团、青岛海尔(600690,股吧)分别为3.80%、2.74%。而康佳的研发投入比仅为1%多,且连续4年不超过1.3%。
法治周末记者搜索科技网站PhoneArena发现,2015年LG的研发投入为57.5亿美元,研发投入比为12.72%;三星公司的研发投入为141亿美元,研发投入比为7.81%。
在研发人员数量方面,2015年康佳集团研发人员占公司全体人员比重为6.54%,同比减少1.14%。TCL集团为9.11%,海信电器(600060,股吧)为9.83%,四川长虹为11.85%。
而目前口碑较好的华为集团,2015年研发投入92亿美元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占销售额的15%,已超苹果的85亿美元研发投入。
“由于研发费用一直降低,所以康佳在技术方面没有话语权,做高溢价产品的能力薄弱。”灵基咨询研究总监胡洪森在接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国内彩电市场目前处于增量不增收状态。胡洪森分析,当互联网电商入驻彩电市场后,多采用低价策略,另外液晶面板涨价,也给下游终端厂商带来压力。
胡洪森称:“面对鱼龙混杂的竞争,传统彩电企业只想快速做出产品,让利促销,在研发投入上花的心思就更少了。”
对于未来研发投入是否会增加,法治周末记者联系康佳集团多媒体市场总监徐爱平,对方表示,集团层面的问题自己无法回答。
品牌老化则是康佳集团面临的另外一个囧境。由于研发投入少,不仅导致产品力弱,而且掣肘品牌创新。
为用合适的价钱买到自认为独一无二的3D液晶电视而窃窃自喜的胡冠军,如今怨声连连:“不但放眼望去都是3D电视,而且这款还有各种质量问题。”
刘步尘认为,在面板产业缺乏话语权且专利技术又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一旦国外彩电厂商推出创新技术,国内厂商容易被动效仿,康佳集团要想走出困境,不但不能一味模仿,而且还要补齐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的短板。
障碍:30亿元定增中止
沉疴宿疾尚未根治,如今,康佳集团又遇上了暗礁。
今年9月10日,康佳集团对外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已于近期向证监会提交了中止审查公司定增项目的申请,原因在于公司拟调整本次定增方案,且本次方案的调整预计需要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因此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反馈意见的回复。
康佳集团沸沸扬扬推行4个多月的30亿元定增项目暂时告一段落。
早在今年4月13日,康佳集团便出台了募集资金总额不超30亿元的定增方案,计划主要用于投资智能电视研发等。
证监会于6月22日对此项定增申请进行受理,7月22日下发审查反馈意见通知书,要求康佳集团在规定时间内回复。但康佳集团最终放了证监会的鸽子。
法治周末记者就反馈意见内容多次联系康佳集团董秘处,在拨打电话三次无人接听后,于第四次电话联系上该处苗先生,对方表示:“证监会反馈意见有好几页纸,电话说不清楚。”而对于定增项目是否重启,苗先生让法治周末记者以公告为准。
这种扑朔迷离的局势,让康佳集团再次陷入舆论漩涡之中。
刘步尘分析定增项目中止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证监会对康佳的定增方案不认可;二是增发对象对康佳有所顾虑。
在胡洪森看来,如果30亿元定增失败,康佳集团将会受到巨大的资金压力。他分析道,早在液晶时代向大屏电视变革中,康佳便慢了一拍,如今在智能电视大战中,若康佳再不大手笔投入资金,无疑是自取灭亡。
“所以,康佳此次推出定增项目,目的是想重整旗鼓,在高端大屏智能方向有所突破。”胡洪森表示,“一旦告败,康佳将无血可输。”
而对于康佳集团未来如何造血,胡洪森认为,应把握高端、智能、大屏等方向,集中力量攻克一个市场。
刘步尘则表示,康佳集团得了综合症,不能只开一剂药,而应从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建立良性稳定的大股东与管理层关系等深度层面,进行综合治疗。“如果管理层不能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康佳未来一定会被边缘化。”刘步尘说。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