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交易时的沟通与交互的虚拟化、支付和结算场景化、金融产品和数据分析的可视化。
现在从人们口中经常能听到vr游戏、vr购物、vr电影、vr体育实况等新鲜词语,这些新鲜事物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就是vr(虚拟现实)技术。
vr技术可谓是继大数据之后又一个热门技术名词,vr技术在一些科技巨头的带动下已经成为了当今最受关注的前沿科技,在科技界掀起一阵热潮。其实这种技术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所提出。
vr技术是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现在的vr技术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最新传感器技术,能为人类在计算机上生成具有可交互并具有强沉浸感觉的三维环境。目前vr技术正逐步与游戏、电影、医疗、教育、社交、电商甚至是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正在增长的“巨型蛋糕”
vr技术正在为消费领域带来一个正在增长的“巨型蛋糕”。从国际市场来看,索尼、htc纷纷推出了自己的vr设备抢占消费市场。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virtualreality公司布局vr产业,足见市场对于vr产业前景的看好。高盛的研报显示,到2025年全球vr市场的年营收规模预计将达到1100亿美元,相关的软件销售额达720亿美元,vr领域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1820亿美元,将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从国内市场来看,根据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而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尚处于启动期,自2015年以来,参与到虚拟现实领域的企业大幅增加,目前国内有超过100家企业在从事vr设备的研发工作。可以推测在未来几年内vr技术及其相关行业将很快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目前vr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例如投入市场的vr技术应用主要还停留在vr眼镜、vr头盔等硬件技术发展上,但软件、内容和服务提供相对滞后。其次,vr技术带来的沉浸感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引发晕眩、眼睛疲劳和头痛,许多厂商都强烈要求成年人每使用半个小时至少休息10分钟,无法长时间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vr技术的大面积普及。而vr行业的准入和内容提供的标准也尚不明晰,造成硬件设备质量良莠不齐,大量劣质vr设备涌向市场,同时行业标准的缺乏导致内容提供无法在不同设备平台间兼容。
但vr技术与不同产业融合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向人们展示了巨大的市场前景。不久的将来vr技术的应用还将进一步拓展,会与医疗、教育、旅游、金融等产业产生更多更加深度的联动。
vr“必将与金融产生联动”
尤其是vr技术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初见端倪。v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会成为继pc、智能手机后又一个重要的互联网接口,而拥有互联网接口就意味着拥有巨大的客户群体。纵观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在pc时代获得大量用户的百度,在智能手机时代获得大量用户的阿里和腾讯,无不依靠其大量的客户基础,将业务延伸至金融领域并获得不错的业绩。因此,我们不难推测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vr技术也必将与金融领域产生联动。
vr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交易时的沟通与交互的虚拟化。例如美国富国银行已经允许客户用头戴显示器oculusrift与银行员工进行虚拟互动。可以设想一下,vr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将彻底颠覆银行传统的营销方式。客户经理将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在客户的身边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并将实时可视化地向客户展示各类金融产品。基于vr技术的互动将打破银行网点的区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甚至将有可能实现7×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
第二类是支付和结算场景化。目前,蚂蚁金服正在完善其vr支付技术vrpay,通过vrpay用户可以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完成支付,当用户在商家的虚拟店铺场景中选购商品后,vrpay将自动弹出虚拟形态的支付收银台,用户通过凝视、点头、手势等动作即可控制支付宝账户的登录和支付。蚂蚁金服将把vrpay打造成可以对接各种第三方app的开放平台。未来,我们将能够仅通过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瞬间完成商品购买、资金支付、转账汇款等以往需要在柜台排队完成的工作。
第三类则是金融产品、数据分析的可视化。过往的金融产品都是依靠详细的文字说明和图表来阐明收益、揭示风险,客户无法非常清晰直观地获知产品的当前情况、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vr技术的应用将有效弥补这一空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繁杂的金融数据将通过3d图表、动画的形式在虚拟空间内可视化地呈现在客户面前,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便捷地对产品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由此可见,vr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必将是两者未来共同的发展趋势,技术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丰富将在未来为我们提供随时、随地、随身并且便捷、私密、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但享受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时刻注意对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保持谨慎。
为您推荐
近年来,软件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的趋势突出,其中以云计算为典型代表,云计算作为基于互联网,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信息资源的新型计算模式,具有按需服务配置资源,基于宽带网络资源池、资源的动态灵活配置,按服务收费等重要特征。作为软件服务化趋势的具体体现,云计算的实质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让用户可以按需动态的使用计算存储宽带等资源,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云计算是一个新兴市场,在美国50大云计算公司中,传统著名IT企业并不多,大量公司都是在这次云计算的浪潮中涌现而出。据统计,中国的市场规模目前在全球市场只占1.5%,但增长速度非常快。目前,全
每年金秋时节举行的中国国际通信展现在已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信息通信展。与往届偏向通信技术和系统设备的纯科技类展会相比,随着3G业务的推广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今年的展会更贴近生活、生产应用,往年运营商和设备商技术主导展会的局面被打破,终端厂商、内容厂商与他们平分秋色,各种新业务应用和消费电子产品成为展会的主角。■技术革新TD不再是鸡肋移动是2G时代的主导运营商。在2009年之前,移动拥有中国无线服务增量收入的85%。3G时代的到来,让移动经历着阵痛。由于TD-SCDMA起步较晚,市场又局限在中国,使得其面临着终端和网络质量等诸多挑战。此时,移动迫切需要一个成功的TD-LTE(4
为提升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的影响力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继2010年成功举办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论坛之后,2011年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论坛12月15日在沪举办。此次论坛将立足三网融合时代背景下的网络视听战略新格局,梳理国内外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环境,分析总结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特色与典型,就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网络广播等网络视听新媒体业务的产业模式、政策走向、发展危机、未来挑战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本论坛拟邀请国家广电总局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代表,聚合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视听企业管理高层、视听媒体内容提供商、传输平台运营商、视频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