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的互联网化,可以简单总结为这三步

2016-09-26 10:45:54来源:网易财经 热度:

近几年来,运营商纷纷研究互联网转型的话题,探索如何实现运营商的互联网化。运营商实现互联网化,简而言之,只需要三步;但每一步的后面都有太多故事,太多艰难。
 
第一步:融合的互联网账号
 
1、传统的运营商体系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有的人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只有用户,没有客户。"这是什么意思呢?
 
无论是固网、宽带,还是移动、IPTV,都是相互独立的运营体系。这种独立最直接表现,就是每个业务都有独立的用户ID:固定用户是本地网号码,移动用户是移动号码,宽带用户也有自己的账号,等等。
 
运营商的组织也是以独立的产品为运营单位,即使像中国移动这样以移动业务为主导的运营商,最初只有移动这一项业务,内部也分为无线、传输、交换等不同专业,各自为战。
 
运营商里还有不少增值业务,基于各种各样的业务平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业务。然而往往这些平台也是相互独立,或者是寄生在某一个网络平台之上,很难实现多业务之间互联互通和共享。
 
这一现象背后,是运营商各自独立的业务和网络平台。实际上,这些网络、平台、系统的建设,虽然基于各种技术标准实现了互联互通,但在很多场景下,是基于新的需求来打通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周期长、复杂程度高,运营难度很大。
 
2、随着运营商的成长和发展,各自为战的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于是为客户聚合产品的模式开始出现,典型的方式是通过IT系统实现面向客户的整合。
 
一个客户来开通多个业务,是不是要填写多个工单呢?如果对运营商历史比较了解的都知道,以前都是这么干的,甚至只开通单一业务,也要填写好几个单据。后来IT支撑系统发展起来,才实现综合受理:与客户是一个协议,或者可以一次性受理客户多个需求,然后通过IT系统分拆到不同网元分别开通。
 
通过IT系统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客户的感知好了很多,不用一个个地开通业务。但是由于后台还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业务逻辑和流程、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规则,因此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开通一个复杂业务,可能先要到网络侧修改用户属性,再到平台侧验证用户身份,再去设置用户状态,最后才能开通。这种靠多次异步流程实现的业务操作,不仅周期长延迟久,而且环节众多易导致数据不一致,失败率高,即使再优化,也仍容易出现问题。
 
3、互联网的发展给运营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基于客户重新整合产品平台。
 
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往往都是从一个业务开始,然后再通过不断的创新拓展和兼并整合,扩大业务范围和客户规模。因此互联网公司一般形成了以客户为核心的体系设计,客户单一的ID往往是互联网公司最初或者最核心的业务,再向下分解是各个产品和业务。
 
这两天不少文章在介绍和分析"天翼帐号",中国电信的这个创新就是试图建立这样的模式。通过一个帐号体系,实现手机、邮箱、固网、宽带等多帐号的认证,协助互联网应用判断用户是否是原用户,解决用户换绑时的数据、财产安全问题等。
 
按照这一发展逻辑,统一账号将成为纽带,连接终端及应用,实现跨界融合,构建面向全网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生态体系。
 
类似的事情,移动也在做。杭州研发中心做的统一认证体系在进行研发,中移互联网公司在开展试点,相关的流程和规则或快或慢地推进着,外松而内紧。
 
统一账号这件事,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运营商来说,绝对是大事。如果这一步成功迈出去了,就意味着要用统一账号整合各个业务平台和产品线,聚合客户接触渠道,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削藩授权,所以技术问题的背后利益和话语权的争夺,各方诸侯岂肯轻易让步?
 
第二步,互联网化的客户体系
 
初期建立统一账号主要是技术问题,难度并不太大;问题解决之后再往前走,就会遇到管理问题。
 
从目前的技术方案和演进计划来看,运营商建设统一账号的体系多采用"先立后破"的方式,就是先通过统一账号对新的业务进行管理,然后再逐渐收编和接管传统业务。这就意味着:统一账号建立起来的时候,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客户体系,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开始。
 
所谓客户体系,是指与客户有关的各种属性值,以及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比如移动客户的属性中,既有个人基础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等),也有行为信息(活跃度、位置信息、终端等)、消费信息(账单、价值、新业务黏性等)等扩展属性。
 
而对于企业客户来说,客户的模型就完全不一样了。统一帐号收敛的只是客户ID,要在建立起一个新的客户编码后,把这些原来千差万别的客户属性梳理组织在一起,那就是一项大工程了。
 
前面讲过,目前运营商所谓的客户体系,多是以产品为中心各自建立的,虽然在IT支撑领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而且单一业务形态下的客户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统一帐号之下的客户体系,在先进性、完整性、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中国移动的业务支撑系统号称是运营商IT里最领先最完善的,但是业务的局限性决定了现有客户体系存在致命缺陷:核心的模型都是基于个人客户,因此对于家庭客户、企业客户、互联网客户、综合信息化客户等,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化支撑。
 
中国联通的IT系统近年来主攻集中化,虽在纵向一体化方面实现突破,在很多领域做到了全国集中统一;但是在横向整合方面,却进展甚微。尤其在"创新改变世界"的口号驱动下,多点突破却又缺乏统一组织,因此对于统一的客户体系如何设计的问题,未必有答案。
 
中国电信在IT支撑方面比较低调,一方面为各业务专业部门做好支撑和服务,另一方面围绕技术的先进性进行探索和突破。关注技术的特点也体现在系统整体规划上,由于在业务方面缺乏话语权,因此对于多业务融合的问题,往往跟在业务部门后面走,缺乏主动性。
 
从历史上看,运营商的创新多是将企业的自身情况和技术结合在一起,而技术突破主要来源于国际标准或者合作伙伴。如今,如何将众多业务和产品进行整合,设计出完整的运营商客户体系,这个问题只能由运营商自己来回答,由自己来实践了。
 
第三步:互联网化的组织体系
 
IT是为业务服务的,而业务受制于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关于组织对于管理变革的意义,相信大家都很能理解,但我还是要说:对于运营商来讲,如何平衡集中和属地运营的关系,是互联网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运营商在技术方面向得再多,也不会走得太远。
 
如今,全国甚至全球一体化运营是发展趋势,属地各自为战的运营商与集中统一行动的互联网公司作战,在反应速度、服务能力、成本和质量等方面的弊端越来越凸显。
 
然而在前期一些集中化实验中,也可以看到运营商目前集中运营的很多弊端。
 
其一,集中之后属地公司的权力和资源都被削弱,而总部对一线的支撑能力、响应速度不足,导致属地公司难以应对区域内的竞争;
 
其二,属地仍是完成KPI的主体,过快过度地集中,对考核指标的完成和市场拓展有一定负面影响,也给互联网转型、集中化运营的实施蒙上一层阴影;
 
其三,部分业务纵向集中,而其他业务仍维持属地运营;甚至部分流程集中,端到端流程依旧有很强的属地特征。"伪集中"的模式带来更多的问题,导致对集中化缺乏信心。
 
那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集中化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呢?因为互联网公司集中的是整个客户运营体系,为客户集中提供服务,对客户的需求集中响应,集中地为客户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是端到端的集中。
 
而目前运营商的客户服务体系还是属地为主,属地公司也是完成KPI考核指标的主体,既然一线的责任大,就理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撑。所以运营商希望进一步推进集中化,总部就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这一点,高调转型的运营商们,能做到么?
 
专业化分工协作,也是当今的潮流,运营商为了拓展新市场、试水新领域、探索新机制,以集中的方式成立了不少专业化机构,而创新也成为这些专业化机构的主题词。新兴的组织和平台能否与传统体系形成合力,实现分工不分家,对于运营商的互联网转型也非常重要。
 
做得好,就是处理好了专业化发展和融合统一的关系,发挥了二者各自的优势;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传统的体系打破了,新体系却运转不畅甚至根本无法运转,徒然增加内耗,不要说转型了,生存都会出问题。
 
三步之遥,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是无论多么艰难,运营商都必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责任编辑:吴昊

为您推荐

评论:电信运营商等待麦秋

2009年5月17日,距离小满只有4天,但这未必就是运营商“等待收获之季”。立夏刚过,3G尚未“大展拳脚”,价格战就如火如荼开始了:浙江移动TD套餐每月60小时包月达到80元;北京联通WCDMA最低套餐98元,语音费用最低达到0.24元/分钟;北京电信则推出160元包300小时的上网费用……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可以说,在收获来临之前,就已经有作物枯萎了。3G带来的仅仅是盛夏般的价格战吗?运营商何时才能等到利润的“麦秋至”?电信业的赢利密码截至2009年3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分别到达4.77亿、1.37

电信运营商论剑 增值业务决定成败

对于三家运营商增值业务方面的部署,Gartner公司手机行业分析师Sandy沈认为,对于运营商来说,3G规模能否扩大,关键在于能否推出足够多、且有足够吸引力的3G业务;也就是说,增值业务的业绩将决定运营商在3G时代的成败。5月17日,中国联通的WCDMA网将投入试商用运营。从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之间的3G大战正式展开。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看来,3G之战除了将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外,还会造成运营商进一步优胜劣汰,最终形成两家巨型运营商相互竞争的格局。电信专家此番“双寡头”预言会否成真?从三家运营商3G起跑姿态中,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增值业务部署各有侧重5月11日,中国移动投资5亿

电信:三大运营商火拼手机电视 寄望试商用期圈地

尽管中移动手机电视业务在经历奥运期间短暂的火爆后始终未能走出低谷,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他运营商看好该项业务。日前,《通信产业报》(网)记者独家获悉,中联通将在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开展试商用,预计到2009年10月正式收费。显然,曾经波澜不惊的手机电视市场即将引入新的竞争者。联通出马在中移动看来,中联通WCDMA制式终端与业务的丰富将是最大威胁,手机业务无疑正是这样的威胁。据《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了解,此次中联通将在“5·17”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将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中移动的做法。例如,在内容来源上,中联通几乎与所有中移动的内容提供商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资费政策借

电信运营商积极布局SNS:短期内对业绩影响不大

中国移动旗下的SNS网站139.com5月20日在广东省上线。去年,中国电信与北京神州恒基签署合作协议,与该公司合作共同推出虚拟3D时尚社区ChinaQ,正式进军社区平台。去年10月15日,新联通在挂牌成立的同时,其旗下的SNS网站——“新乐园”也悄然上线。运营商进军SNS,一方面是巩固各自积累多年的庞大用户资源,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用户的黏度。从短期看,运营商进军SNS对各自的业绩影响不大。运营商积极布局SNS在运营商看来,天然的优势加上巨大的诱惑是他们进军SNS的理由。“运营商进入SNS,一方面是巩固各自积累多年的庞大用户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推出自己的SNS站点为用户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增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