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夜之间下发的一纸禁令,再次唤起直播玩家们对“底线”的关注。
9月9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直播机构需要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倒逼火爆的直播行业正视规范。
2016年的直播市场无疑火爆异常,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娱乐直播行业白皮书2016》显示,2016年一季度,中国娱乐直播市场用户规模已达4738万人,在爆发式增长的用户背后,行业到底为何仍急需蜕变?
娱乐直播的红海潮
2016年的直播行业到底有多火?根据易观智库发布最新的《中国娱乐直播行业白皮书2016》显示,2016年Q1中国娱乐直播市场用户规模已攀升至4738万人,环比增长14%。用户群体当中,85后、90后占比高达73.1%。
这组数据显示,全民直播的风潮已经来临。今年,除了草根和网红,知名明星也纷纷加入主播行列,在名人效应的影响下,粉丝开始大量涌入直播平台,此外,手机移动端的兴起也助力娱乐直播用户群迅速扩大。
以目前娱乐直播行业的龙头YY LIVE为例,欢聚时代2016年Q2财务报表显示,其在线音乐、娱乐板块的付费用户达到276.3万人,实现营收10.98亿元,同比增长50.3%。
用一个比较生动的例子或许能说明目前直播行业的火爆,就在2015年,YY LIVE打赏的虚拟座驾总量达439万台,这个数字是同年GM中国市场汽车总销量的1.22倍。
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付费、打赏模式日趋成熟,娱乐直播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烧钱引流违规刷粉频现
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娱乐直播行业显然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关注。
根据《中国娱乐直播行业白皮书2016》的统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娱乐直播行业已披露的融资事件就有5起,无论是映客、易直播,还是抱抱、六间房,收购事件都能惹起业内关注。更让人关注的是,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也已悄悄密集布局直播领域。
这种资本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恶性竞争的隐现。
直播行业发展至今,拉拢人气主播、抢签当红明星,烧钱大战早已不是新闻。有行业人士就爆料,BIG BANG演唱会的直播花絮版权高达2000多万元,天价费用下仍然有多家平台争抢。
此外,刷榜刷粉、低俗内容等不择手段抢市场份额的情况也多次被爆出。不久前,有网友在映客上进行黑屏直播,居然有21个粉丝不离不弃,引起行业对直播“僵尸粉”的广泛讨论。
这些无下限的竞争手段,暴露出的正是直播业务模式的不成熟。《中国娱乐直播行业白皮书2016》认为,猎奇斗艳无法解决内容形态单一的弊端,更会引起法律风险。长久下去,直播平台将逐渐步入“囚徒困境”。
显然,广电总局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重申直播行业需拥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便是政策严管直播行业的开端,以倒逼直播行业规范发展。
下一站“内容为王”
直播的未来,依然需要讲究硬实力。《中国娱乐直播行业白皮书2016》预测,未来“内容生态构建直播平台核心竞争力”,该报告指出,明星跨界刷屏、网红主播挖角、奇闻轶事猎奇等内容具有吸引性,但不具备发展可持续性。而综艺内容的娱乐属性与直播的实时互动基因相吻合,自制综艺及在线活动成为直播平台构建差异化的举措。
其实竞争的多家直播平台中,注重内容制作的趋势也渐渐开始显现。以LIVE直播为例,该平台最近就与《中国新歌声》合作,通过直播选拔第五战队学员,将火热的选秀潮带到直播间,通过直播与热门的综艺结合。
YY LIVE最近也推出全球首个两性情感专业频道,请来了乐嘉、李银河等两性大咖对观众的两性敏感话题进行答疑解难,吸引350万网友围观。
从单一的秀场,到垂直化与功能化,直播的内容形态已经不断向外拓展。娱乐直播正向着社交、影视、电商等领域全面渗透,在这种拓展中,PUGC是一个方向。
近日,《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在“直播的格局与陷阱”峰会上指出,泛娱乐是人性浅层需求,而更有价值的信息、功能需求仍然亟待开发。UGC内容自主有趣,PGC内容专业优质。PUGC则集合了两者的优势,既能吸引好奇心,又能突显知识性,满足当前市场上用户的娱乐需求。
从目前看来,政府监管的介入对直播行业来说是警示,也是机遇。下一个阶段,直播大战将过渡为内容生态的竞争,或将迎来一场淘汰赛,未来的直播市场将由内容实力决定去留。
责任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