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北六环,看到“国内第一部长篇VR惊悚剧”是如何拍摄的

2016-09-12 10:41:36来源:三声 热度:

“从来没这么紧张过。”
 
开拍前一天,总制片人赵琳琳有些不安稳。虽然制片、导演和摄影都是多年来经常合作的同事,她对他们很放心,但这一次让她担心的是VR拍摄。“其他组都在拜天拜地,拜各路神仙,我们就是拜这台机器了。”
 
结果,当天晚上机器真的出现了故障,一时无法正常拍摄。剧组只能临时从厂家调来了另外两台机器,这样的意外状况让摄影师徐林一晚都没有睡觉,紧张做着最后的调试。
 
结果不错,第二天天亮,一切恢复正常。这部名叫《都市怪谈》的VR剧将顺利开拍。
 
“这不是之前拍的概念片和试验品,是真刀真枪了。”3年多前就开始研究VR拍摄的徐林有些激动。从过去几个人摸索着拍摄,到现在拉起一个几十人工种齐全的专业剧组,“22集,每集10多分钟,哪怕在国外都很少尝试这样长剧集的拍摄。”
 
这些紧张和兴奋着的制作人员,只是这场VR大潮中的一份子。从去年开始,VR概念迅速崛起,互联网和电子产业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VR布局计划。同时,在VR领域的创业公司也不断冒出并获得资本机会,仅仅在上个季度就有12亿美元投向了VR,而2015年整年,这个数字只有17亿美元。
 
这场似乎跑马圈地的疯狂过程中,每个人都想制造爆款,占领阵地,却也容易忽视了内容的质量和用户体验。由于镜头语言和导演逻辑的被颠覆,VR影视内容怎样让用户完全沉浸在视频逻辑中持续体验,成为VR视频制作领域的行业性难题。
 
在VR影视制作方面,叙事模式(尽量一镜到底)、制作成本、缝合特效、内容规格、时长都是难以逾越的壁垒。平均下来一部VR电影的制作成本在普通影视剧的5倍左右,影片多以10分钟以内的短片形式,整个VR影视还处于不断“试错”的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受限于硬件的普及程度低、缺乏核心用户、硬件体验差、缺乏稳定有效的拍摄技术等客观问题,中国的VR影视距离成熟期还有较长的时间。
 
在《都市怪谈》的现场,忙碌着的人们没有和我们谈及太多未来,只是强调着一个小目标——国内第一部长篇VR惊悚剧。我们直接看到了VR从理论变成内容的一小段路程,虽然并没有想象中的令人刺激和充满颠覆,但是它足够真实。
 
“我们已经尽力了”
 
9月4日,《都市怪谈》之《同床》的拍摄进入第二天,地点在北六环昌平的心影影视基地。临时搭建的影棚里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场景。从入口处的电梯、门到客厅、开放厨房和卧室,进入片场的时候,正在进行室内戏份的拍摄。
 
一张长书桌上,摆着一台硕大的监控屏幕和一台笔记本。导演祁少华和摄影徐林坐在监视器前,分别盯着两块屏幕,拿着对讲机说话。祁导要给演员说戏,“慢慢地把眼睛睁开……”
 
徐林则在进行最后的镜头调试,“对,向上调一下,过了。再往左一点……”在两米之外的另一个房间里,摄像助理正踩在梯子上一点一点地调试着设备,一个圆形的小机器,闪着绿色的光。
 
这台承包了所有拍摄任务的机器是UPANO VR(极图科技)的新品Xnone。徐林解释道, “全称应该叫4K、6镜头、360度全景摄像机”。可能只有在VR影视剧的拍摄现场,摄像是几乎不用碰摄像机的,他必须坐在电脑前,根据画面一丝不苟地进行指挥。
 
上午的第一个机位,连接监控器的线无法隐藏,导演只能退而求其次。走位过后,拆掉监视器,从手机里监控具体的拍摄细节。由于VR取的是全景,在手机的小屏幕里有时看不清具体的拍摄情况,逼急了的导演趴在门缝上“窥视“里面的演员的表演情况。
 
360度无死角拍摄,说起来简单,但对所有工种都是巨大挑战。
 
美术的工作无疑加倍了。平时的布景只要两面,但是现在每个景都要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兼顾。美术指导周贺在这上面花费了很多心思。不过,在第一天试镜时,还是有些地方都出现了穿帮,“还需要试错,每一个细节都要顾及到”。
 
感到不适应的还有灯光指导王留栓,因为VR拍摄对打光也提高了标准。偌大的拍摄场地里看不到一架灯,全部要靠整体的环境来设计。为了配合打光,剧组拆掉了影棚的天花板,盖上塑料膜,来配合外围引入光源,而塑造恐怖片的氛围对布光也有特殊的要求,这让整个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一场黄昏的戏,他和团队花费了接近半个小时来布光。场外打进室内的强光,屋顶透进来的微光和室内的钨丝灯光,演员进门时藏在死角里的面光等等,他不停地往返于棚内的监视器和棚外的灯架,直到导演催促,“差不多时间了哈,再给你2分钟”,他赶忙回了一句,“1分钟之内就绪。”
 
有着10布光多年经验的王老师在忙完后,轻描淡写一句,“还是全靠后期吧,把天花板P掉,还要调色,我们已经尽力了”。
 
拍摄出来的素材需要经特效师批量调整,每一镜的比例和幅度必须做到完美。理论上,特效师往往游离在拍摄团队外,但是在这部剧的拍摄现场,两名特效师一直在观摩讨论,他们在电影界已经是成熟的特效师,却是初次尝试VR的电影团队。“这次过来是一种尝试,在现场也是为了能碰撞出一些火花,为后期特效做准备。”
 
幕后的特效人员要跟在片场,而本来冲锋陷阵的拾音团队却退居了幕后。同样因为拍摄环境,不能使用吊杆,全部使用微型麦来收音,对白部分还要拍摄间隙,见缝插针录制完成。两位录音师被安排在房间外——被人遗忘的黑暗角落里,和服装衣架在一起。他们带着耳麦,守着音箱听音质,工作人员来来回回,还会不小心撞上。
 
场记女生打板也有花样,不是像往常一样只打一下便可,而是围着360度的镜头绕一圈,打三下。饰演女主角珊珊的游千惠感叹,“连打个板都这么高大上。”
 
这不是游千惠第一次拍摄VR相关的影片,但这一次剧情却复杂多了,对她也是一个考验。今天有几场游千惠的独角戏,开拍之前,狭小的房间会清场,导演和其他职员都在另外一个房间,只留下演员自己表演。有时一分钟的时间她都需要一个人面对镜头。
 
但是在清场之后,她还是有点心里没底。“比如那场戏,睁开眼睛,很恐惧地想往后看,又不敢往后看,是一个慢慢恐惧升级的过程,然后背后的手升起来,恐惧最大化,这个时间点必须把握好,快了慢了都要自己掌控。”
 
摄像机每拍一分钟,就会产生5到6个G的内存,这相当于正常摄像机几倍的量。小飞是副导演,也是徐林的助理,每次拍完2场,他都要赶快把上6个内存卡拔下来,把拍摄的内容导入电脑,并在硬盘上备份。在灯光布景完毕前,他要再把卡都插回去,“工作量是以前的好几倍。”
 
对于徐林来说,每换一个镜头,他都要反复调试,甚至每一个中近景的镜头和线路,都要经过测量。传统拍摄中机位的运用很多在VR拍摄中都行不通。“6个镜头的拍摄就牵扯到缝合的问题,虽然后期会进行精细的缝合,但是拍摄的时候必须仔细核对,以免出错。最简单的就是,演员的脸不能被缝合线割裂开,不然整个人就变形了。”
 
女主和女配在一起吃饭的场景,便是采取了中景拍摄,当机器架好后,徐林拿出卷尺,仔细测量两个女主间和镜头的距离,以及桌子的长度。“不能低于3米的最低距离,不然可能会出现变现。”而这个距离差异,在监视器里是无法靠肉眼分辨的。
 
简而言之,在6屏的VR拍摄中,如果不把握好拍摄角度,连最基本的走位都会出现不连贯的情况。
 
拍到一个惊悚的场面,躺在床上的女主角,身后突然伸出一只血淋淋的手,就在最后开拍时,徐林才发现,手出现在了缝合线上,在屏幕上被遮盖了。他马上喊咔,重新调试镜头。“每一个镜头花费的时间至少是过去拍摄普通电影的4-5倍,加上后期制作,要达到10倍左右。”
 
怎样把互动植入剧本?
 
由于现在国内大量的VR作品都是概念短片,对技术的要求远远大于内容,很多人会有一个误解,VR作品似乎无需编剧。不过,导演祁少华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的壁垒会越来越小,而内容还会回归中心。
 
“一个好的VR作品,必须需要成熟的编剧和导演去驾驭。不是说把机器摆上,其他人就没有用了。怎样去构建一个好故事,打造适合VR拍摄的分镜剧本,都是非常重要的。”
 
陈磊是这场戏的编剧,也是一名导演,他更愿意把这一次VR惊悚剧的剧本创作过程视为一场实验,“不能使用蒙太奇,甚至在一部恐怖片中不能使用特写,这都是挑战。”
 
最初,他只是从VR体验的角度写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并根据这个想法试拍了预告片。“在密闭房间里,一个女孩遇到了鬼,这个女孩自己心里也有鬼。”
 
但是,当决定拍成VR网剧之后,总导演祁少华和他一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将每一处剧情和每一个分镜头都反复打磨。剧本从两页变成了几十页——他们要在无法使用蒙太奇等常规影视手段的情况下,保证剧情完整,还要悬念丛生。
 
VR内容对于体验性和互动性的要求,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在场景里制造互动效果。虽然没有特写,但是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有了互动的空间。陈磊告诉我们,“我们会在床头的花瓶上,突然有一个场景,花变成了头发,这个恐怖的细节,如果放在正片里就是特写,但是放在这里,我们期待观众能够自己去发现,然后吓一跳。这就像和观众玩的一个小游戏。”
 
有二十多年拍摄经验的祁少华,在最开始接触VR拍摄的时候,也有着这样的困惑。虽然在开拍前把所有的分镜都打磨了很久。但是到了现场拍摄,依然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有时候甚至需要更改场景和剧本。
 
在第三天的拍摄中,一个女主角在客厅的独角戏。他突发奇想,想再一个角落里设计一个若隐若现的女鬼,女主角并未发现,但是观众在某个角度却可以看到。正好拍晚戏的替身已经就位,这种调整于是说来就来。祁少华说,“最开始还是摆脱不了蒙太奇的想法。但是凭借对镜头和素材的掌握,还是可以去创作一些更适合VR的情节。”
 
据祁少华介绍,在这一系列的另一部《同行》中,他安排了一段互动剧情,通过视觉引导,观众可以进入完全不一样的剧情路线。“观众也许陷入惊悚的情景,逃不出去了,这会非常刺激。”
 
祁少华相信VR并不意味着放弃剪辑和移动,相反,这可以让场与场之间的转换更为流畅。在第三天的拍摄现场,徐林调试了他的遥控小车,这是专门为拍摄移动镜头准备的。“移动拍摄非常困难,对每一帧都有要求。”
 
不断试错与内容选择
 
赵琳琳和祁少华都曾经在央视下属的新影集团工作多年,整个团队在一起制作内容的时间超过了10年。目前创业成立华荣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想成为中国VR剧情第一创意出品公司。
 
“我们以前做纪实片的时候,总会找大量影片来观看,买很多相关的书籍。挑出业内最好的作品来拉片学习。但是现在可以供我们学习的VR作品非常少,国外的也不多。”赵琳琳感叹,有时候团队的状态走在一片黑暗的荒原中,并没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在现场,大家还是很难感受到VR的氛围。每个人都在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情,有点空闲就一排“葛优瘫”在不大的沙发上,抓紧休息,保证12点前收工。有10多年制片经验的制片主任史江涛是一个务实的人,他按照常规拍摄一丝不苟地安排衣食住行,调动人员场景。但他还是担心之后将在延庆农村开始拍摄的下一阶段,拍摄条件差外景多不好控制。“归根结底,我们是一个很成熟的组。这支队伍拉出去拍什么都没问题。”
 
实际上,现在市场上流行的VR视频,大部分依然由简单的固定镜头堆砌起来,多少有些名不副实。在今年5月的采访中,一位视频网站的VR项目负责人说,“现在的VR视频还是一种简易的内容,更偏向于让观众去体验一下VR这个技术,但是几乎没有情节,内容的作用太小。”相比之下,《都市怪谈》的剧本磨了半年多,加上选景、选角等目前后花了9个月的时间。
 
这天赵琳琳到达剧组的时候,正在拍摄一个女主角一个人的床上戏份。她在监视器后说,“被子拉起来一点,腿露出来吧。”
 
剧组聘请了两位特效化妆师,通过硅胶倒模等方法,尽可能塑造恐怖的形象,剧情设计了男女主和女配之间复杂暧昧的三角恋,女主女配的很多戏份都是一身轻薄的睡衣。但赵琳琳也告诉我们,这些手段终究只是外衣,最终《都市怪谈》还将会回归人性。“我一直在说是始于惊悚,又不止于惊悚。因为从内容上讲,本身我们还探讨了潜伏在生活后面的阴暗面。而从技术层面,我们今后也想尝试更多和VR结合的题材。”
 
实际上,与网剧、网大一样,某些网生内容的固有特点在VR剧里也绕不开,恐怖、暴力、软色情等市场元素需要考虑到。换句话说,在此类内容的最开始阶段,还是有必要去最大限度吸引观众,“正如悬念迭起的桥段可以吸引住观众点击选择,一个低的入口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到VR内容本身,之后我们才会期待一个良性发展。”
 
在一份名为《2016中国VR电影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这样的判断似乎也得到了佐证:“从纯内容来看,恐怖和软色情更加适合做VR内容,因为能够体现VR的体验感和沉浸感。”
 
根据赵琳琳的介绍,华荣道在VR内容制作上已经熟悉,基本可以完成批量生产。下一步,公司将会聚焦在高互动的内容,在电影和游戏之间的边界在加速模糊的情况下,攻打中间地段。“如果只聚焦在VR视频的制作,会错过很多好机会。”同时,公司下一步还会尝试VR纪录片的制作。
 
这体现了传统影视产品制作者所处的另一个转折维度。我们在这个VR剧组的方方面面都能强烈地感觉出,这一批富有经验的电视人,正在努力地转换思路,在VR创业的红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爆发契机。
 
在拍摄间隙,小飞把前一天拍的画面转到手机上,再放把手机的画面放在VR眼镜前。负责宣传的小张戴上眼镜体验——不远处,长发女鬼从行李箱中爬出来,手上沾满了鲜血,女主角在90度的楼梯拐角处大叫着。受众于是陷进这一个场景:上下左右移动眼镜也无法阻挡鬼离你越来越近,不自觉地想要站起身子,向后跑两步。
 
小张在慌乱中站起来,还匆忙摘下了眼镜,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小飞笑道,“晚上不会做噩梦吧。”

责任编辑:陈倩

为您推荐

高清、PVR及交互式应用驱动机顶盒技术发展

市场调研公司IMSResearch于年初宣布,全球数字机顶盒2004年总销量为5,080万台,预计2009年将达到9,030万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总的前景普遍看好,然而具体到国内而言,目前国内机顶盒开发商仍然以卫星机顶盒为主,有线机顶盒仍未走向普及应用。据CCID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仅68.2万。纵观整个数字机顶盒行业:有线机顶盒前景广阔,但近期的表现令人失望;卫星机顶盒出口总量较大,国内市场有限;新近成为业界热点的IP机顶盒似有后来居上之势。同时,有线、卫星和IP机顶盒发展存在很大的变数,包括产品功能定义、传输标准、信源编码标准、中间件选择、业务发展模式等,新的半导体方

Amstrad HD PVR采用恩智浦半导体芯片组

中国上海,2009年3月10日,恩智浦半导体今日宣布其完整的DVB-S2/MPEG-4个人视频录像机(PVR)机顶盒(STB)解决方案已被最新款AmstradDRX780UKHD卫星接收机所采用。Amstrad是一家领先的数字机顶盒制造商,同时是付费电视提供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的子公司。Amstrad已经选择配有DVB-S2卫星前端的恩智浦高清晰度H.264芯片组来为Sky+HD客户提供高品质录像与回播功能。 Amstrad技术总监RogerLambert表示:“现在加入Sky+HD这一欧洲领先的高清电视服务的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们日益期望既能收看各种各样的高清频道,又能

博通BCM7335 PVR SoC解决方案

Broadcom公司的BCM7335是高清PVR卫星机顶盒片上系统(SoC),它集成了双调谐器/解调器BCM4506前端技术以及支持多种视频格式的最新一代的AVC译码器,支持用于基于DVB-S2和8PSK的DBS传输系统的世界标准。BCM7335工作在运行于450-MHz的双线程MIPSCPU核,具有超过950DMIPS的性能。本文介绍了BCM7335的主要性能及优势,单片系统方框图和参考设计方框图。BCM7335:High-DefinitionPVRSatelliteSystem-on-Chip TheBCM7335isBroadcom’snext-generationsatellitePV

黄赟:PVR业务中EPG的关键应用

2009年3月21日第二届数字电视趋势论坛在北京中旅大厦三层宴会厅举办,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全程直播整个会议。图为广州啊哈媒体IMS技术总监黄赟先生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受主办方的邀请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EPG元数据与增值业务的关系。 啊哈媒体其实是从2004年开始从事关于EPG元数据的采集以及关于EPR的研发,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进行了怎么样在数字电视上进行EPG元数据的应用,有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是我今天下午发言的内容,首先跟大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