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的通知。
通知指出,通过引进和培育,聚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企业,构建涵盖虚拟现实关键元器件与软件、整机设备、内容制作、分发平台、行业应用和相关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低成本快速建模、传感、通信、芯片、显示、交互等关键环节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重点面向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开展行业应用,实现虚拟现实装备制造和应用服务同步发展;在工业设计、城市管理、文化传播等领域形成一批成熟解决方案。
通知要求,到 2020 年,实施30个以上虚拟现实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10家以上骨干企业为龙头、500家“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为拓展的基本完善的虚拟现实产业体系,力争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根据通知要求,主要有8大任务:
1、引进培育并重,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
瞄准虚拟现实产业优势地区和企业,关注核心元器件,以设备层、内容层企业为支柱,以应用层平台为支撑,构建“芯片研发+硬件生产+软件开发+内容制作和分发+相关服务”完整产业生态链。重点瞄准平台、芯片和关键元器件、输入输出设备、软件和分发业务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合作、并购、联合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引进核心技术和专利,引进高端人才,补齐产业链条薄弱和缺失环节,实现研发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
加强对本地虚拟现实装备制造和内容服务项目的支持和引导,支持重点企业积极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规模突出、产业链上下游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支持本地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虚拟现实应用品牌。加强对内容制作、分发平台企业的培育,扶持具有独特商业模式、填补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创新创业中小企业,打造虚拟现实创新型企业集群。
2、科学规划布局,强化分类产业聚集
支持渝北区、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南岸区等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区分功能定位,打造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基地。支持渝北区在仙桃数据谷构建虚拟现实研发基地、一站式体验中心、孵化平台等,布局虚拟现实产业制造基地,在中央公园建设虚拟现实体验馆,提供以虚拟现实为技术手段的演艺科普、动漫游戏、民俗展示等体验服务,打造集虚拟现实软硬件展示交易平台、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虚拟现实主题乐园。支持两江新区依托车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开展3D情境下的工程力学数值模拟、多源信息处理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等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支持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建设虚拟现实网络分发和内容服务平台,进行营销与服务创新,不断丰富虚拟现实内容服务,打造规模化、多元化、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基地。支持西永微电园加强视频处理芯片和陀螺仪等关键元器件研发制造,构建显示、传感器、摄像头、电池、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芯片等配套企业聚集。支持南岸区依托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移动终端制造企业积极拓展虚拟现实头盔、眼镜、手柄等输入输出设备制造业务。
3、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孵化培育体系
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整合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创新,构建集样机中心、研发平台、投资平台、孵化平台、活动平台为一体的虚拟现实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
支持渝北区依托仙桃数据谷建设虚拟现实创业孵化基地,发挥PNP、ARM安创空间等国际协同创新加速器优势,加速引进国际国内优质创新孵化器、虚拟现实内容孵化器。支持相关区县整合发挥相关平台企业资源,为虚拟现实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芯片+操作系统、3D打印、配件选型、系统技术架构、应用软件开发、内容分发平台、用户体验测试等技术服务。逐步建立以资本和服务为纽带的孵化体系,加速由创意到产品的转化,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打造国际领先的虚拟现实孵化培育体系。
4、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密切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面向市场加强动态环境建模、新型显示和传感器、系统开发工具、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多源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研发安全可靠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创新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
支持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全面跟踪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模、传感、通信、芯片、显示、交互等技术、开发工具、分发平台等方面的研发,重点突破离散制造业模型库、大数据融合处理算法和分发平台等领域技术。支持虚拟现实与智能汽车、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协同创新,通过组建联合创新中心,加强建模与显示、语音识别、人脸识别、SLAM等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究,位置、力矩、视觉、触觉等通用传感器研发设计,加快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自动装备、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等融合应用开发,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5、拓展行业应用,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面向工业设计、虚拟政务、医学诊断、远程医疗、建筑设计、地质勘探、智能交通、驾驶(操作)模拟、全息地图、游戏娱乐、旅游体验、文化传播等领域,组织实施试点示范工程,拓展虚拟现实开放式应用,支持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资源向虚拟现实企业有序开放,鼓励相关行业建设信息资源库,面向虚拟现实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加速虚拟现实向生活和生产领域渗透。重点支持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行业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过建设离散制造业模型库,并以之为平台不断拓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测试实验、使用维护等全流程环节的应用,全面提升工业协同设计、智能制造能力。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鼓励虚拟现实与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文化影视领域企业,引导企业在动漫、影视、新闻、广告、演艺、展会等板块拓展虚拟现实应用,发展虚拟现实直播频道、主体乐园、购物商场、旅游景区等,通过虚拟现实形成的全新文化传播方式,逐步培育健全虚拟文化市场。
6、加强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加大对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逐步构建支持虚拟现实创新创业和产学研用结合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成立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融合创新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在软硬件研发、设备生产、内容植入、宣传营销等方面建立共赢商业合作模式,构建跨行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的创新合作组织。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虚拟现实创新创业大赛、技术和产业论坛、行业展会等专业交流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打造全国相关大赛的源头创新地。支持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吸引知名大学、企业、研究机构来渝设立工程技术中心或培训中心,开展虚拟现实应用开发和内容制作教育培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形成虚拟现实产业人才及创意聚集地。
7、注重标准与测试验证体系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对接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人眼的视觉特性与生理安全,逐步建立健全适用于虚拟现实领域且覆盖传感、通信、芯片、显示、交互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标准。发挥本市相关研究机构的技术标杆作用,探索虚拟现实产品的测试验证方法,通过对原型产品和系统的开发与测试积累,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推动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促进虚拟现实的产业化发展。
8、整合产业资源,构建公共支撑服务体系
快速构建产业化与资源共享能力,加强面向兼容通用、用户体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产品检测认证服务。大力发展关键技术研发服务、测试验证、标准认证、大数据开放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用户信息保护评级及应用软件认证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原型产品研发与版本迭代速度,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虚拟现实“元年”潜在的大机遇
当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下一次的现象级电子消费类别将是什么?虚拟现实技术被寄予了厚望。近两年,从facebook的oculus rift和谷歌cardboard的VR设备(虚拟现实),再到微软的AR(增强现实)设备Hololens,虚拟现实正从科幻领域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因为在近期,多家科技巨头都密集推出了自家的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从而引发了关于2016年将成为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