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 把关不能“虚”

2016-08-22 14:19:03来源:上海法制报 热度:

工信部近日对虚拟运营商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进行暗访发现,抽查的109个营销网点中违规比例超三成,虚拟运营商品牌分享通信因新入网用户及在网用户登记信息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多地公安部门在发布诈骗预警时表示,170/171号段是电信诈骗“重灾区”,主因之一就是“实名制登记存在漏洞”。
 
虚拟运营商渠道把控能力与环节监管能力太弱
 
特殊号段丑闻频发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为何特殊号段实名制难于上青天?这还得从虚拟运营商的业界生态说起。2013年5月,工信部发布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 并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从2013年12月底首批牌照发放起,到2015年底,先后有五批共计42家企业获得试点资格。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虚商用户数已经突破2700万。在这个背景下,虚拟运营商对渠道的把控能力与环节的监管能力,显然不如实体运营商完备而成熟,一旦掣肘于成本或市场,很容易出现失之于宽、失之于无的漏洞监管。
 
客观上的经验不足,主观上的高抬贵手,都可能让价格敏感的特殊号段成为牺牲规则换交易量的“法外之地”。比如,警方事后发现,使用网络昵称都能顺利买到特殊号段,可见虚拟运营商在实名制操作上几乎处于毫无作为的粗放阶段。
 
堵住黑卡,就是从源头堵住电信诈骗,亦是从根子上防治垃圾信息骚扰及个人私隐安全。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面向三大基础运营商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2013年,工信部出台 《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方案》,加大推行实名制制度的力度。但必须承认,这些年来手机卡实名制仍显得步履拖沓、态度轻飘; 直到今年,各种“关停”等动真格的雷霆手段才开始当真起来,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管控好虚拟运营商特殊号段,所谓“史上最严实名制”,恐怕只会在最大短板中继续沦为笑谈。
 
号段“中毒”,提醒监管反思
 
虚拟运营商为何不守规矩?原因有两个:一是最初虚拟运营商为了发展用户,在实名制登记上要求不严格,于是网点在卖卡的时候,为了增加销售业绩,就会向顾客表示,可以不要身份证,然后随便填,打开了实名制缺口; 二是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果要全面落实实名制,虚拟运营商还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比如,要增加配备身份证识别机器的费用,而且,每次认证用户身份都要向国政通缴纳1元钱。
 
当然,工信部也有责任。从2013年底正式发放试点牌照,到2014年获批虚拟牌照的试点运营商开始陆续向市场推出正式的商业品牌及业务服务,一直存在不严格执行实名制的现象。一直到今年4月,工信部才要求虚拟运营商在一个月之内完成身份信息补登记等工作。工信部拖了两年多时间才严格要求,个中缘由不知。这且不论,但随后,工信部发布“史上最严实名制”政策,实名率仍然只要求达到95%以上,且截止时间是今年12月31日以前。从抽查的8家虚拟运营商来看,只有一家达不到95%的实名率要求,且距离最后的截止时间还有4个多月时间,基于此,工信部又如何自圆其说呢?
 
据悉,从2014年试点运营商开始推出商业品牌及业务服务,截至目前,虚拟运营商发展的用户数已经达到3100多万,42家获得试点批文的企业当中已有41家开展业务,有7家企业用户数已经突破百万,其中前3家企业用户数在300万到600万之间。一边是虚拟运营商快速发展,一边是工信部的实名制要求“慢条斯理”、拖拖拉拉,要求虚拟运营商全部落实实名制的最后时间为2017年6月30日,虚拟运营商为了抢占用户市场,当然能拖则拖,这又怪得了谁呢?
 
因此可以说,号段“中毒”,提醒监管反思,并要刮骨疗毒。事实就摆在那里:监管一旦缺失,市场就混乱。虚拟运营商无序竞争,不只是对虚拟运营商的纵容,也给了电信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因此,与其说虚拟运营商“放鬼”、致使电信诈骗分子得逞,不如说是监管部门纵容了虚拟运营商。
 
找到电信诈骗源头后要拿出治理决心
 
170/171号段之所以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是因为存在实名制登记的漏洞。现在找到了原因,可以让电信和公安等部门明白治理电信诈骗的重点,明确治理的方向,从而对症下药,拿出更加有效的措施,解决电信诈骗久治不愈的问题。
 
虚拟运营商(170/171号段)一般会提供较为优惠的资费,所以往往为诈骗分子用来跨境、跨区域拨打长途电话使用。同时,从目前来看,170/171号段实名登记不是很严格,民众被诈骗后,公安机关侦查难度很大,因此170/171号段为电信诈骗分子所“青睐”。
 
要摸清电信诈骗易发的原因不是很难,找到电信诈骗的源头后,关键是要拿出治理的决心和手段。
 
最初,虚拟运营商为了发展用户,在实名制登记上要求不严格,这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出现问题了,发现问题了,就必须下狠心解决。虚拟运营商的用户和业务,与其主业相比差距较大,重视程度低,管理上也会相应较差,响应实名制登记的积极性也不够,对这些用户实行实名制比较困难。
 
实际上,只要下决心实行实名制,限期实行实名制,不在期限内实行实名登记就停用,就没有什么大问题。虽然可能会失去一些用户,但从长远来讲,肯定会有助于电信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有关部门在虚拟运营商的实名制登记落实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必要时,可以采取限制其发展用户、停止扩大试点范围,与其能否转为正式商用的资格相挂钩等措施,促其落实实名制登记。
 
虚拟运营商落实电话实名制要处理好三重关系
 
工信部近日对虚拟运营商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进行暗访时发现,所抽查的109个营销网点中,违规比例超三成,虚拟运营商品牌分享通信因新入网用户及在网用户登记信息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在发布诈骗预警时表示,170/171号段是电信诈骗“重灾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实名制登记存在漏洞。
 
虚拟运营商落实电话实名制,要处理好三重关系。
 
一是与监管部门的关系。与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相比,虚拟运营商无疑仍处于襁褓期,适度保护是必须的。但是,电话实名制是一条政策红线,也是行业底线,且事关公共利益,不能有所豁免。监管部门督促虚拟运营商落实实名制登记方面手不能软,通过限制发展用户、停止扩大试点范围、取消运营资格等手段,给虚拟运营商头上套个“紧箍咒”。
 
二是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关系。由于虚拟运营商没有自己的通信设备和网络,向三大运营商租用,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服务。譬如170号段垃圾短信泛滥,有虚拟运营商就表示,目前没有能力提供主动拦截系统。在这个问题上,虚拟运营商要积极处理好与三大运营商的关系,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与用户的关系。截至目前,虚拟运营商用户数已经突破了2400万。发展到一定阶段,虚拟运营商要在用户利益与自身利益之间寻得平衡点,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面对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犯罪,无论是基础电信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都要负起社会责任,与政府、公众一道,合作共治,实现共赢。
 

责任编辑: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