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移动转售业务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370万户,月均增长173万户,移动转售已经成为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联通监管事务部总经理周仁杰近日表示。
我国虚拟运营产业起步较晚,2013年底工信部开始发放牌照,2014年下半年获牌企业陆续推出商用品牌。尽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却很快,截至目前42家获牌企业中已有41家正式开通业务,其中用户规模超过100万的有8家,规模最大的蜗牛移动,用户数甚至超过了600万。
不过,与2015年月净增用户最高超过300万相比,目前的173万单月净增速度有所下降,加之“史上最严厉”手机号码实名制政策的执行,是否意味着虚拟运营产业已经用尽“洪荒之力”?对此,业内诸多专家给出了否定的判断。“如果未来3年市场份额能从目前的2.6%提高到6%,移动电话普及率能达到100%,那么中国虚拟运营产业约有8400万用户规模,空间相当巨大。”周仁杰表示。
那么如何释放发展潜力?业内专家表示,我国虚拟运营产业应落实好实名制政策,开辟具有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在基础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之间建立更加紧密融洽的合作关系。
用户发展速度“理性趋缓”
全球虚拟运营产业发展进度不一,起步较早的英国和日本开放MVNO市场分别已有17年和14年时间,较为落后的韩国也已发展了5年时间,而我国正式商用只有两年左右。也许因为开放较晚,产业界对于虚拟运营寄予了较高期望,获牌企业纷纷卯足了力气推进业务发展。因此我们看到,虚拟运营用户整体规模加速增长:突破100万用了6个月时间,从100万到1000万用了9个月时间,从1000万到2000万只用了4个月时间,月净增用户数一度超过300万户,净增用户占全国净增移动用户数的比例高达48.5%。
高歌猛进的态势从今年开始有所放缓。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月净增虚拟运营用户数降低到了173万,净增用户占全国净增移动用户数的比例在30%左右,受此影响,虚拟运营用户总规模从2000万到3000万用了5个月时间,此前从1000万到2000万只用了4个月时间。
在各大获牌企业陆续步入正轨之际,虚拟运营用户发展速度骤然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实名制政策的执行。众所周知,从今年开始工信部多次出台政策,推出了“史上最严厉”的手机号码实名制,此前不受约束、任由渠道“野蛮”发展的虚拟运营商成为主要管控对象,为配合实名制政策,各大虚拟运营企业纷纷推出了自查自纠、关停非实名号卡等措施,用户发展速度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已有企业实现当期净盈利
但是实名制所引起的阵痛只是暂时的,长远来看,该政策的执行有助于挤掉“泡沫”,净化环境,打造一批值得信任、受尊重的企业,这将成为虚拟运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许立东主任认为,前期300万的月增长速度超过了渠道的承载能力,为了完成虚拟运营商的KPI,渠道“打擦边球”、违规发展用户时有发生;实名制政策执行后,低ARPU值、违规养卡的“水分”被挤掉,虚拟运营产业173万户的增长速度、30%的占比是较为合理的数值。
事实上,实名制政策的正面作用已经显现:尽管用户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是留下的高质量用户促使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长,据统计,目前大部分虚拟运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正毛利,即收入大于上缴给基础运营商的成本,有几家企业甚至实现了当期净盈利。对于实名制,远特通信总裁王磊表示:“实名制政策虽然让虚拟运营企业从小跑模式切换到了走步状态,但是适应之后速度还会提升。”而爱施德副总裁兼移动转售总经理陈亮认为,实名制政策对于虚拟运营企业建立核心渠道至关重要。
许立东认为,目前第一、第二阵营的企业已经实现了群体性突破,他预计今年年底会有十几家企业用户突破百万规模,“只要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虚拟运营企业将会大有可为。”
可着力发展数据和国际业务
如果说实名制政策是推动虚拟运营企业规范发展的外部动力,那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虚拟运营企业还需要建立自身内部动力。
从战略定位看,部分企业业务定位不清晰,过于追求短期盈利而埋下了隐患的伏笔,有的企业采取统一的转售模式不能适应各地区的差异化市场环境,此外虚拟运营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为此,许立东建议虚拟运营企业在发展新用户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从单一追求用户增长向用户数、盈利能力并重转变。“因为虚拟运营商大多是民营企业,盈利是其在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根基。”许立东表示。
在过去两年多的发展过程中,虚拟运营企业在通信产品设计、内部资源协同、跨界融合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和尝试,带来了促进市场繁荣的“鲶鱼效应”。而工信部发牌两年多来,通信市场环境出现了诸多变化,因此虚拟运营企业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创新中裹足不前,而是要继续寻找新的突破点。业内公认的是,数据业务和国际漫游是虚拟运营商可重点发展的两大方向。
就数据业务而言,方正证券马军表示,2015年全球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构成中,移动数据、固定数据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29.7%和83.2%,而移动话音和固定话音的贡献率则下降了33.2%和79.7%,数据业务已成为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此,虚拟运营商也需要摆脱对话音业务的过度依赖,将发展重点向数据业务倾斜。据悉,中国联通将出台政策,通过优化资源分配等举措,鼓励虚拟运营合作伙伴发展数据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虚拟运营商发展数据业务也需要跳出简单的批发转售模式,避免重蹈话音业务“批零倒挂”、盈利模式单一的覆辙,虚拟运营商可以将数据业务与自己的主业相结合,或者与下游伙伴合作,推出灵活多样的数据业务模式,如定向流量、后向流量收费等。而由于数据业务不一定以SIM卡号为载体,因此发展数据业务还可以避开号码资源不足的瓶颈。
在国际漫游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出国旅游、出国求学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为运营商发展国际漫游业务提供了基础。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59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游客在旅游期间对短期的数据、话音普遍存有需求;而在留学方面,去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52.37万人,他们在国外短则两三年,长则七八年,更是优质稳定的通信用户。总体而言,目前国际漫游业务刚刚起步,是虚拟运营企业可以挖掘的潜力市场。
产业链协力,释放“洪荒之力”
最后,要释放虚拟运营产业的“洪荒潜力”,基础运营商和政府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对于基础运营商,许立东给出了两个“锦囊”:在开放能力方面,做好基础通信服务能力的保障,根据现网实践逐步开放定向流量等功能;在做好服务方面,严格执行工信部关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批发价格调整的指导意见,及时协商调整,根据转售业务发展形势和预测,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号码资源,保障号码供给。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许立东建议加强规范管理,营造健康环境:第一,服务质量监管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二,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方面,强化电话实名制、垃圾短信治理等管理要求;第三,鼓励扶持合规经营企业加快发展,对依法合规经营的虚拟运营企业,在扩大经营范围、号码资源供给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依法合规经营的虚拟运营企业在正式商用申请时依法开辟绿色通道。
链接:中国联通虚拟运营用户数遥遥领先
在我国3370万虚拟运营用户中,中国联通170用户数已经突破2600万,市场份额保持在80%左右。
在码号资源储备方面,中国联通共申请到170和171两大号段共1.4亿个号码,破解了码号资源不足的瓶颈;在资费方面,先手5次下调批发价格,支持转售企业发展;在转售模式方面,中国联通新增了模组方式,扩大合作伙伴选择。据悉,未来中国联通还将创新和试点大号码段分配能力,为有能力和有意愿的合作伙伴分配千万码号。
责任编辑: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