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形同鸡肋 虚拟运营商无推进时间表

2016-08-15 09:51:24来源:通信世界网 热度:
日前,携号转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话题。经过近7年多的试点实验,目前国内五省(市)超过50万人已经使用过携号转网服务。不过,考虑到试点五省(市)用户规模超过1亿移动用户规模的现实,携号转网率依旧低的可怜,形同鸡肋。而在国家新兴开放的移动转售领域,有关携号转网事宜更是无推进时间表,看似虚拟运营商“救命稻草”的携号转网,似乎依旧遥遥无期。

 
携号转网率低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经过近7年多的试点,五个省(市)携号转网用户仅50万人,如此低转换率的成绩,不免让人发出疑问: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其实国家最早推出携号转网政策的初衷是希望扶持新运营商,促使新运营商快速进入市场。同时,实施携号转网被认为是能使消费者、国家和电信行业三者都受益的举措。号码携带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市场的管制措施,实现有效竞争,提高消费者福利。
 
对消费者而言,号码携带可以减少用户的转网成本;对国家而言,号码携带能节约号码资源;对弱势运营商而言,号码携带可以打破现有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地位,从而促进市场竞争,优化市场结构。实施号码携带后,号码资源通常由第三方集中管理,也节约了社会资源。
 
那么,如此多的利好为何在试点期间实际推进中却困难重重呢?天津联通王强(化名)认为:尽管国内目前已经有50万用户使用过携号转网服务,但是在三大基础运营商相互转入转出上均极其不均衡,国家初衷是扶持弱势运营商,然而目前现状却是弱者更弱,强者更强,大多原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用户却转入了中国移动的网络之中。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五省(市)45万使用了号码携带服务的用户中,中国电信携入16.8万,携出6.6万;中国移动携入16.2万,携出25万;中国联通携入14.7万,携出16.1万。从这一数据来看,中国电信净增10.2万用户,中国移动净减8.8万用户,中国联通净减1.4万用户。
 
可见,除了中国电信用户数有了10万级的增长外,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均有不同程度的用户流失,尤其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总规模,净减8万多用户似乎无关痛痒,但是对于处于竞争最弱势地位的中国联通而言,哪怕是一名用户流失也是莫大的失败。毕竟,携号转网本寄希望于增加弱势运营商用户,促进运营商之间竞争更加均衡。
 
宏观的数字仅是冰山一角。王强补充道:目前国内携号转网地域限制明显,大部分的号码携带被要求在一个本地网范围之内进行,由此也为携号转网增添了很多难度。例如,五个试点省(市)中,尽管大体转网情况是中国电信更为理想,但是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省(市)中来看,可能中国联通转网率会更高,由此也给当地省公司带来了很大经营舆论压力。
 
其次,王强指出部分运营商竞争对手在审核用户是否满足从离网到转网要求时,审核条件也过于严苛。例如,运营商通常会参考用户是否还有“合约机计划”、“固移绑定”等未履行完在网协议的情况,如非“自由身”,基本上运营商不会同意用户携号转网,否则将视为违约。违约对于用户而言,有时候不仅仅意味的是被暂停服务,而且还会有要求赔付违约金的情况出现。
 
同时,运营商为避免用户流失,也会通过技术手段设置申请号码要求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申请人与携出方已结清申请日当月账单外费用,申请人与携出方签订有在网约定期限限制的协议,申请人应与携出方解除在网约定期限限制等。如此繁杂的转网申请流程,也使不少有此意向的用户打起退堂鼓,最终不了了之。
 
然而,即便用户通过种种“阻碍”,最终成功携号转网。但是由于目前技术手段限制,消费者号码之前所绑定的银行、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账户信息,转网之后会全部瘫痪,转网之后号码绑定的银行、保险、会员卡等信息通知也都收不到。王强认为,看似用户只是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了转移,但是之前号码基于网络的所有“增值服务”将会被迫一清而空,这有点类似于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如此一来,携号转网后此号码唯一的价值也仅在于不用转网后必须换号,然后群发所有亲朋好友去逐一通知。不过,先前绑定的各类互联网应用、银行卡等则需重新注册,否则将无法收到验证码或其他通知短信。所以,用户的携号转网积极性可想而知。
 
基于以上总和现状,消费者携号转网积极性不高,部分弱势运营商也未实现预期增长,王强指出由此最终导致了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开展此业务的热情逐步下降,谈不上心灰意冷,但是却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每每符合携号转网资格的用户去强势运营商申请转网时,一般会被问及竞争对手会给哪些优惠政策与服务,一旦强势运营商发现用户核心诉求,便马上推荐与之类似或相符的产品,最终使得用户左右为难而至最终放弃。
 
虚拟运营商无携号转网推进时间表
 
基础运营商在携号转网近7年的时间如此收效甚微,那么如果向虚拟运营商开放携号转网,效果会不会好一些呢?
 
目前来看,似乎情况很不明朗,甚至不容乐观。第一批拿到移动转售试点牌照的连连科技高管王明(化名)认为,目前移动转售领域企业品牌价值尚未形成,多数消费者认为虚拟运营商本就是一家,根本不会区分具体42家企业,如果虚拟运营商用户需要携号转网,恐怕不会在42家企业中互转,而是直接转向基础运营商。
 
而民生通讯的王军(化名)则认为:目前虚拟运营商本身就没有自身网络,携号转网只能说号码转移,网络层面则不好说。例如,远特通信便只与中国联通签订转售协议,如果远特通信170用户转向中国联通,则谈不上“转网”,大网仍旧在中国联通之中。而类似迪信通这类与三家基础运营商同时签约的企业,“携号转网”更加谈不上,因为无论转到哪家网络,迪信通移动转售部门便可以帮助用户内部转网,换来换去,看似网络换了,运营商却没有换。
 
海航通信的许争(化名)也认为:基础运营商携号转网情况不理想,仓促对虚拟运营商开放,其利弊影响暂不明朗。不过,对于真正开展差异化运营的虚拟运营商而言,理论上而言将是极大利好。因为虚拟运营商本出身各行各业,有着不同产业的先天优势,这些领先优势是其他竞争对手和基础运营商所不具备或无法超越的,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携号转网对于真正开展差异化运营的虚拟运营商而言将是喜大于忧。
 
不过,当前国内移动转售领域的现状却是各家产品高度同质化,ARPU值极低,产品可复制性强,很难找到几款极具竞争性的产品。一旦市面出现纯通信范畴创新产品,便会遭到竞争对手疯狂跟进,疯狂复制,大肆推广。例如,2015年海航通信白打卡横空出世,短期内便迅速聚集了大批粉丝拥趸支持,尽管码号资源一度非常紧张,但是仍旧在短短时间突破百万用户。但是,由于白打卡初期与海航集团原有业务绑定紧密性低,属于纯通信范畴产品,由此也使得多数竞争对手纷纷效仿,导致目前市面上各类“白打”名义的170卡大行其道,最终也使得企业也由原本的比拼创新、比拼产品,无奈成为了目前的比拼码号资源。
 
当然,这只是纯通信范畴产品,海航通信许争“携号转网对于真正开展差异化运营的虚拟运营商而言将是喜大于忧”的言论显然为虚拟运营商未来可能实现的携号转网指明了方向。由于虚拟运营商差异化产品的高难可复制性、唯一性,将明显致使竞争对手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例如,海航通信推出的“白飞卡”,蜗牛移动推出的“游戏卡”,红豆电信推出的“一卡通”等,这些企业或通过航空优势,或通过游戏优势,或通过服装优势,在细分领域深耕市场,收获了大批对此有迫切需求的忠实粉丝用户。显然,携号转网对这一类企业而言将是一个莫大机遇。
 
不过,尽管如此,业内分析人士徐建国(化名)指出:携号转网在移动转售领域暂无推进时间表,基础运营商目前仅在五省(市)开展试点,本身就覆盖率低,加之目前如此低的转网率,导致基础运营商热情下降,而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则更无推进可能,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还要参考携号转网试点成效问题,如果三家运营商携号转网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或者几无收获的话,贸然再次引进42家民营运营商将会使此系统更为复杂,未知因素太多,除了技术对接问题,可能还会引发码号管理上的新问题。
 
当然,既然国家开展了携号转网试点,意味着国家很明确的是对此继续大力支持。例如,监管部门制定管理办法及服务质量考核指标,工信部对运营商提出申请成功率要求在70%以上等,通过这种方式来约束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号码携带服务,并允许用户、也是防止携出运营商人为阻碍用户携号转网。徐建国指出,携号转网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国家也会逐步在不同省市间推荐,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会量化期间效果,随时灵活调整新政策。但是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携号转网目前只是一个噱头,距离使用可谓遥遥无期。

责任编辑: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