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WCS 2016看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

2016-06-29 16:51:46来源:DVBCN 作者:DVBCN主编 李远东热度:
一年一度的移动世界大会·上海(MWCS)今日开幕,看点较多。
 
全球通信行业将在移动通信与下一代软件、云计算、物联网及社交媒体与大数据这4大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力。此外,一些行业分析师还将“技术变革对通信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
 
首先,全球范围内,通信行业实施CT与IT深度融合的趋势已经十分的明显。许多主流的市场研究公司和大型咨询机构对于通信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都拓展到了IT方向。同时,考虑到ICT行业正在对网络中立进行激烈的讨论,的CT也逐渐地融合到IT及 Internet 领域。
 
Infonetics公司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在全球的移动通信业务收入方面,2014年上半年的数值较2013年同期仅实现了0.5%的增长。
 
但是,另一方面,Infonetics公司对此进行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注释:由于人们对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类型移动智能终端使用量的不断提高,全球各国/各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业务(包括文本信息以及移动宽带接入服务)的收益均实现了较高速/高速的增长。
 
由此,Infonetics公司预计,移动数据业务市场将会继续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
  
Ovum公司(Informa旗下的专业研究机构)则预测,到2019年年底,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订阅用户总量将增长到85亿。
 
国际电信联盟ITU预测,到2019年年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量将有可能会超过30亿。
 
WeAreSocial/Internet World Stats公司则预测: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市场普及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2016年底实现超过50%的全球人口覆盖率,届时将有27亿智能手机用户将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但是没有指明这个数字指的是签约用户还是常用用户)。
 
Deloitte公司在其权威报告Technology, 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MT) Predictions report中指出,在2015年一年,全球范围之内会售出14亿部的智能手机——而且,智能手机的销售将在数量方面以及总体收入方面开始超越个人电脑、电视机、平板电脑与游戏机/游戏主机的总和。
 
而著名的Gartner则预测,在各种类型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市场普及率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将会不仅仅单纯地在功能以及特征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将向满足用户服务多样化情景与环境的需求方向转变,由此,Gartner进一步地预测,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将最终成为扩展型计算机环境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各类、各种消费者电子以及其他可联网型的终端设备)。
 
此外,在目前,并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正在实现互连。许多分析师还认为物联网的时代即将到来,并且在其所撰写的预测报告之中,均预言了物联网的强劲增长态势。
 
比如,Deloitte公司预测:无线物联网终端设备在2015年全年的出货量达到十亿部(相较于2014年的数值提高了60%),从而使得到2015年年底,全球范围之内,得到部署的、在现网正常运行的无线物联网终端设备将总共达到28亿部。
 
IDC还预计,全球范围之内,物联网的成本将超过1.7万亿美元(该数值相比2014年全年增长了14%),而且到2020年,有可能将会到达3万亿美元。
 
此外,与许多主流的市场研究公司和大型咨询机构所持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是物联网组成的大部分)不同的是,IDC把工业物联网视为“在不久的将来的一个主要的‘固定线路’现象”,甚至预测:固定网络将有望承载高达90%的工业物联网流量。
 
Ericsson Consumer Labs的年度发展报告则从消费者的角度审视物联网的发展路径/方向问题,并得出结论:其实,消费者们希望technology(科技)与connectivity(连接)融入到他们日常生活之中的各个方面。
 
另外,PC Mag预计,接下来,“可穿戴型终端设备”最有可能会成为最受消费者们欢迎的科技产品。
 
在全球各大主流的市场研究公司和大型咨询机构对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的预测之中,“智慧”是又一个被广泛提及的词汇/术语——但是,对于是“不同的人变得智慧”,还是“不同的物变得智慧”,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IDC认为,“智慧”指的是“底层基础网络将变得更加智慧”。而其他的主流市场研究公司与大型咨询机构则认为,“智慧”指的是“人们周遭的整个环境都是联网化的,从而变得智慧”。
 
而一家专门面向科技公司客户的精品投资银行GP Bullhound对此则认为,正是由于科技公司对相关软件产品不断进行创新而且对于(历史)数据有着更好的利用/应用,物联网中的智能设备正变得越来越智慧。根据GP Bullhound的观点,可穿戴型终端设备(比如Fitbit与Jawbone)的广泛应用已经展示了其在跟踪人们日常活动与生成数据方面的强大功能,但是却通常需要搜集到关于使用者的更多数据才能使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
 
以Jawbone所生产的UP手环为例,如果只是为了统计人们每天走了多少公里的路、消耗了多少热量,花129美元去买一个既不好看,戴在手上看上去又有点累赘的塑料环,确实很不值(一个欧姆龙计步器的价钱连UP手环的零头都不到)。UP手环可以连到用户的手机上,给用户提供各种统计数据,而且用很漂亮的图形和动漫表现出来。
 
但现实生活中,使用UP手环或者类似可穿戴型终端产品的人,他们最初会经常查看手机应用上的各种统计,但是几天后,查看手机的频率就降低了,再后来就经常忘记戴手环了。在Jawbone公司推出UP手环后,国内很多公司都做出了类似的产品,功能更复杂,但零售价连UP 的一半都不到。如果可穿戴型终端产品停留在这个层次,那么其前途可能堪忧。
 
但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可穿戴式设备将成为连接人与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必要一环——然而,实现这些功能仅靠一个可穿戴式设备是不够的,还涉及到其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各种相关周边专业技术的结合。
 
展望未来,更多先进/高级的可穿戴型终端设备将会是“永远在线”的,并将可感知到周遭环境之中的相关信息,从而就可以自动地从多个渠道收集所需的数据,具有强大的自适应特性、高的学习能力以及自动更新的能力,于是就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不用用户发出相关请求便提供其所需的相关结果。
 
甚至,一些行业评论员更进一步地指出,于对网络初始化业务服务请求的响应方面,移动数据流量模型与网络负载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例如,这一结论是通过对LTE移动通信网络中智能手机移动数据流量的综合分析而得出的)。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评论:电信运营商等待麦秋

2009年5月17日,距离小满只有4天,但这未必就是运营商“等待收获之季”。立夏刚过,3G尚未“大展拳脚”,价格战就如火如荼开始了:浙江移动TD套餐每月60小时包月达到80元;北京联通WCDMA最低套餐98元,语音费用最低达到0.24元/分钟;北京电信则推出160元包300小时的上网费用……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可以说,在收获来临之前,就已经有作物枯萎了。3G带来的仅仅是盛夏般的价格战吗?运营商何时才能等到利润的“麦秋至”?电信业的赢利密码截至2009年3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分别到达4.77亿、1.37

电信运营商论剑 增值业务决定成败

对于三家运营商增值业务方面的部署,Gartner公司手机行业分析师Sandy沈认为,对于运营商来说,3G规模能否扩大,关键在于能否推出足够多、且有足够吸引力的3G业务;也就是说,增值业务的业绩将决定运营商在3G时代的成败。5月17日,中国联通的WCDMA网将投入试商用运营。从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之间的3G大战正式展开。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看来,3G之战除了将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外,还会造成运营商进一步优胜劣汰,最终形成两家巨型运营商相互竞争的格局。电信专家此番“双寡头”预言会否成真?从三家运营商3G起跑姿态中,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增值业务部署各有侧重5月11日,中国移动投资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