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覃政刚参加完一个VR产业论坛,就被市场部的同事“禁止外出”了。
因为现在VR相关的活动太多,而新产品需要抢时间推出,作为公司创始人兼技术总监,他不得不在宣传推广和打磨产品之间做个选择。覃政决定先站在产品这边。
晚上八点,中关村软件园里的道路上,行人稀少,被戏称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大阻碍”的后厂村路,也渐渐变得畅通。覃政创办的蚁视科技的办公区里,员工们陆陆续续开始下班。覃政打开办公室的门,和来访的客户握了握手,互相道别,又迎进另一个人。
入局:VR的创业机会 再犹豫就没有了
2014年初,当覃政下定决心创业时,他已经在航天五院攻读博士两年,加上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九年的高等教育马上就要修成正果。如果他不创业,以后会在航天系统里被称一句“覃博士”,然后跟很多高学历的佼佼者一起,开始研究生涯,后半辈子可能会为人类登上火星贡献一份力量。
但是,生命中从来没有如果可言,这种放弃学业、创业成功的神话,在科技圈里太普遍了。如果盖茨没有半途退学,就不会有微软;扎克伯格没有放弃学位,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截然不同的“Facebook”。
覃政没有说自己是不是受了这些科技大佬的影响。他就是觉得,“人生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去读书,但有时创业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就不会再有了。”
当媒体和大众还没有听过VR时,覃政已经看到了新的趋势。在2012年,他依照自己的兴趣,已经投入了虚拟现实领域的研发。因为在航天五院主要从事光机电一体化研究,覃政认为,做头盔和做卫星都是光学、电子、机械领域的技术产品,在本质上都没有区别。因为主攻光学方向,覃政在做起虚拟现实这类终端显示产品就显得得心应手。
2013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glass ,让智能眼镜一下子火了起来。覃政感受到了这种急迫,因为不论是智能眼镜,还是VR眼镜,本质上都在改变人和机器的交互方式。智能眼镜或许是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能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电子设备。巨头入局,会让这个领域的竞争马上激烈起来。
到2014年,谷歌在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Card board时,覃政创办的蚁视已经拿出了自己的产品。同年4月,蚁视研发的全兼容虚拟现实头盔在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开始众筹,一个月时间收获了26万美元的支持。在众筹期间,产品面临过抄袭的质疑,引发了退款潮,风波平息之后,蚁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同年12月,蚁视得到红杉资本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成为红杉在该领域认可的第一家创业公司。2015年12月,蚁视获得A股上市公司高新兴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公司员工也从最初创业的4个人增加到了目前的近100个。
布局:需要建立完整生态
蚁视刚创立的时候,覃政还没有清晰的构想,只是单纯从产品出发,而现在他已经渐渐明白,“如果想把VR做好,必须做一个完整的硬件和内容生态”。
覃政认为,VR生态必须足够开放,就像谷歌那样,只有开放才能彻底带动这个市场。目前在深圳,每月VR眼镜盒子的出货量巨大,但基本都是借鉴了谷歌Card board的设计。这种开放的带来的影响同样可以用来智能手机展现: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如三星、华为、小米这些品牌,和众多的山寨手机厂商一起共同撑起了万亿级市场。
基于这样的理念,不论是在硬件和内容领域,覃政都严格践行开放的战略。
随着两年的发展,蚁视已经推出了头盔、 手机盒子、全景相机等3款类型产品,VR一体机也即将推出,同时也搭建了内容平台,在游戏、影视、内容等方面开始布局,与此同时,蚁视的合作伙伴规模也不断扩大。
2015年11月,蚁视与联想共同推出一款便携式虚拟现实设备乐檬蚁视。这是蚁视第一次在硬件上践行双品牌战略。到现在,这个双品牌产品销量已经突破了50万。
在和联想合作以后,蚁视又将同样模式复制到一加手机。刘作虎在微博上频频展示的VR盒子,正是蚁视对一加的定制款。在覃政眼里,这种打法是一种双赢策略,既帮助了手机厂商追上VR潮流,又能为自己带来新的用户。
除了与手机厂商合作,蚁视还通过自己在京东、天猫这些电商平台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即便这样,覃政依旧清楚的明白,如果只靠硬件来支撑蚁视,未来将会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虚拟现实硬件的技术门槛会越降越低,这个行业一旦成熟,会涌入越来越多的玩家,最后可能会被大公司收割。
“如果能在VR领域建立硬件和内容的壁垒,未来就是一个独角兽公司,不会被轻易颠覆”,覃政说。除了一直开发自己的游戏之外,蚁视也在影视领域发力,先后参与了徐静蕾导演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华视影视推出的《新步步惊心》。覃政看好VR影视,未来,电影从摄制到发行再到播放,都会被VR改变,但还需要时间。
针对专业电影导演都还没有想好的VR影视解决方案,覃政给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他们目前已经跟某些网剧摄制组合作,在正常拍摄时,同步架设一个蚁视的180度相机。这样,一个网剧就有了能在VR设备上播放的版本,而蚁视只要求VR版本的发行权。覃政把这个做法称之为“VR套拍”。
一家公司的能力毕竟有限,在更大内容层面,蚁视也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与乐视合作就是一例。去年12月,蚁视和乐视达成合作,蚁视手机版的VR头盔可以兼容4.5寸到6寸的手机,同时,在乐视网现在所有的2D、3D内容,以及VR的内容领域展开合作。与此同时,蚁视会把VR相机的用户产生的UGC内容放在乐视平台上,同时乐视也会用蚁视VR相机去拍摄PGC的内容,这些内容由双方共同产生,共同运营。
VR发展到现在,覃政一直觉得还缺爆点。今年直播时代的到来,让他看到了这个机会。6月6日,蚁视正式宣布同花椒直播合作,为花椒直播在硬件、软件方面提供VR支持。他认为,通过给主播提供VR摄像头,给用户提供VR眼镜这种方式,蚁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内容不足的瓶颈,同时拉升销量。“目前的VR直播技术已经成熟,直播平台、CDN公司以及VR企业正在联手,将 VR+直播推向大众”,覃政对新浪科技表示,“如果VR今年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直播”。
未来:产品变革还需要时间
德银等公布的VR行业报告中,都将VR看作是接替智能手机的科技新趋势,这些报告也有共识:VR行业的爆发不会发生在今天或明天。
从1973年第一部大哥大诞生到2007年第一台iPhone发布,智能手机经过30年的迭代,才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在覃政眼里,VR行业正处于大哥大时代,而产品只有达到了iPhone一样的水平,才有大规模TO C 的可能。
作为国内最早的虚拟现实领域创业者,覃政见证了VR从少数极客玩具变成被资本和媒体关注宠儿的整个过程。“被关注确实能够快速推动行业变革的发生,但技术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这不是短期能够取得突破的”,他进一步表示,“现在很多公司属于炒作概念,处于花钱买时间买市场的阶段,只有潮退了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这种看法也得到了部分投资人的认同。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在一次分享会上称,他们不会投资VR头显这类设备,将着眼点放在了能解决VR关键技术节点的创业公司,如 VR 视频播放、语音交互等技术。
“如今的VR头盔,还属于一个过渡时期产品,用起来笨重,还可能导致晕眩,这种产品形态限制了VR的使用场景,同时也没能带给人很好的体验“。覃政说,“成熟的产品,可以像眼镜一样很轻很薄,画面很大,支持无线传输,通过云端随时联网;也可能会变成隐形眼镜一样,直接放在眼球上,我们可以用手势直接交互”。
覃政坚持认为,未来的虚拟现实设备一定是面向普通消费者。“就跟智能机整合传统电话、多媒体播放器、相机等功能一样,不论是VR、AR还是MR,未来成熟的产品都是深度融合,满足多种需求,这样才能成为对消费领域产生影响的大众产品”。
现实是,由于产品形态和与之配套的内容不够丰富,没有解决刚性需求,普通消费者依旧觉得VR距离甚远。更多的从业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行业应用领域,“VR培训、VR看房”等开始热闹起来。
虽然,最接近消费者的VR体验店越来越普遍,对覃政这样一个10岁看科幻小说,15岁写科幻小说的人来说,目前的局面显然低于期待。他也说不准究竟何时VR界的iPhone能够出现,这其中无疑有重重技术阻碍。
然而,他坚信VR时代终将到来。
责任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