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不给你做怎么办?”
雷军:“你不要挑拨离间嘛,因为我刚才讲了,小米可以找最好的工厂和最好的供应链系统。”
董小姐:“哼,我不给你做了。”
前不久,美的爆出了一条刷爆朋友圈的新闻,智库iot101君当天也跟着刷了一波热点新闻:美的以最高292亿收购德国库卡30%以上股份,入侵机器人大军。
此举动可以看出美的三个野心:
首先,美的希望凭借库卡在自动化领域的优势,提升一下公司自身制造能力;
另外,美的集团子公司可通过库卡的物流设备和系统来提升物流效率,再顺带拓展个第三方物流服务;
最后,最关键的是,机器人诶!高大上的科技领域,身为搞家电制造的可得好好借此拓展一些闪瞎双眼的高科技产品,引领一下市场潮流。
不过,本以为众人眼中简直发家致富了的美的,近期发布的2015年年报数据却是看上去有些焦灼:
年报显示,美的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384.41亿元,同比减少2.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07亿元,同比增长20.99%。
事实上,美的2015年营收尴尬只是行业中的缩影。之前家电领域里最能炒话题的还是当属网红格力的董小姐,看看她家的年报:
据了解,已发布的格力电器2015年年报披露,上市20年来首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格力电器在2015年实现净利润125.32亿元,同比下降11.46%,营业收入977.45亿元,同比下降29.04%。
对于业绩下滑,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立公开表示,去年国内的市场经济形势并不是很理想,这导致了家电需求各个方面的不足,而且空调属于耐用品,前期国家有一些相关的刺激消费,虽然带动了经济,但是也透支了空调市场的一些需求,导致近期空调市场的需求不足。另外,随着盈利能力的增长,格力近两年实现了大幅度让利于民的促销政策,空调产品基本上下调了价格,10%-20%不等的价格下调幅度,导致了报表上营收数据的下滑。
制造业裁员样本:六家电巨头裁员超2.5万人!
当众多媒体以调侃的语气反复重提董明珠和雷军当年10亿赌约时,有意无意间忽略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格力当前的困境其实只是中国制造业危机的一个缩影。
业绩下滑或许是导致在2015年美的与格力等多家企业出现裁员现象的主因。从格力来看,2012格力电器的员工总数超过8万人,此后逐年减少,到2015年时已经累计裁减员工超过9500人。
而当舆论聚焦于董明珠近年的言论和格力突然的利润下跌时,似乎也没有人太多关注格力近年来员工总数的迅速减少。
其实众多上市制造业公司早已在艰难中徘徊多年。裁减员工的不仅仅是格力一家。从主要家用电器企业的财报中发现,2015年至少有六家大型公司存在裁员。美的、格力、四川长虹、TCL和海信等五大品牌旗下六家上市公司,2015年员工总数较上年减少2.29万人,较2013年减少超过2.5万人。如果以近年的员工峰值数量计算,则六家上市公司最大裁员总数已经超过3.5万人,准确的数字是35669人。这一数字比腾讯2015年底的员工总数还要多5000人,与阿里巴巴截止2015年3月底的员工总数相当。
即便是2015年和2016年一季度净利润仍然保持增长的美的集团,也未能幸免。美的集团2015年底的员工总数已经较两年前峰值减少约1.5万人,而2015年营收也微弱下滑。
如今都在大谈特谈产业升级和转型,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各大企业营收下滑并面临裁员的事实又是搞得哪一出?
家电行业只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尽管银行业在2015年遭遇利润增长压力,但制造业更惨:
根据原始数据统计发现:2010年前上市的121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去年净利润总额为3023.5亿元,比2014年减少468.4亿元,减幅达13.4%。所有这些制造业公司利润总额比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两家利润还少300多亿,只相当于16家上市银行的不到四分之一。
更严重的是,这些制造业公司的盈利能力整体上遭遇持续的压力。过去9年这1211家制造业公司的利润总额与上市银行的利润差距在逐渐扩大。
下图为A股上市制造业公司(2010年前上市)与16家上市银行历年净利润对比图(资料来源:面包财经):
2007年1211家上市制造业总净利润和16家银行的总净利润还相差不大,但其后差距迅速扩大。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7年间,1211家上市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增长不到674亿元,而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则超过9464亿元。仅仅工商银行一家,从2007年到2015年的净利润就相当于所有这些制造业企业利润增加额的近3倍。
股市同样热衷于追逐与互联网等行业相关的热门概念。2015年著名的妖股暴风科技,总市值最高时超过390亿,而当年总营收也只不过6.52亿。被看做中国最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之一,福耀玻璃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135亿,净利润超过26亿。仅现金分红就高达18.81亿元,几乎就相当于暴风科技当年总收入的三倍,而福耀玻璃当前总市值也不到360亿元。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对比是,福耀玻璃直接雇佣了超过2.18万名员工,而暴风科技2015年底员工总数不到800人。解决众多人就业问题,在国际上极富竞争力的制造业龙头被资本市场冷落时,所谓的“妖股”们仅靠概念就被资本市场热捧。制造业如何能不衰落?
裁员与转型升级,矛盾吗?
庞大的裁员数据似乎也印证了家电行业的不景气。在当前经济趋缓的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都或多或少出现不少问题。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家电行业滞胀(智障?)、企业利润集体缩水已经是一场逃不过去的劫难,然而整个家电行业发展也似乎集体卡在了瓶颈处,争相着寻找一条出口挤出来。然而一些互联网的后起之秀如小米、乐视这些野心庞大的主来争地夺食,传统家电企业的“破瓶”之日更是一片阴霾。
转型创新的过程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不少传统企业苦苦打拼数十年,但在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上,却依然只有代工思维,没有创新性针对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市场直觉。毕竟,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早已不如几年前那么容易满足了。因此无论是企业和政府,如果短期内能想办法“拧掉” 虚高的成本,重建价格优势,从而赢得一个过渡期,来支撑创新和转型,支撑更高水平的开放,或能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中国家电产业历经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家电产业体量已上升到1.5万亿规模,在全球家电市场上,中国家电制造已处于全球家电制造大国行列。但是,我国虽是家电制造大国并非家电制造强国,因此,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大关键核心任务在于人才、技术和品牌。”
——著名家电产业专家秋实
“机器换人”,早已不是家电厂商的新故事
家电行业的裁员主要受到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的增加以及企业利润下滑而影响,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家电企业裁员非但不是危机,反而是机遇。
家电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表示,裁员实际上是中国制造升级的结果,企业进行裁员与智能制造2025、工厂自动化有着直接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器换人”。
从美的可以看出,关于机器人代工方面,美的已经投出了超过10亿元,并在近期一大口吃下了库卡这颗金种子。海尔利用抽骨髓换血肉的方式,也已经初步搭起了互联工厂的雏形。更夸张的是,董小姐嘴里的数字化工厂不是闹着玩的,格力数字化控制的生产机组已经使得庞大的车间内工人掰着手指头能数出来数了。
家电企业自动化改造,机器人换人早已经是各大传统家电厂商立好的Flag,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故事了。
“家电企业发展方式已发生悄然改变,传统观点认为,家电产业是集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三密集”行业。”
——著名家电产业专家秋实
抽骨挖筋?企业重构生态价值链卡在了瓶颈处
目前的家电企业正如一个匍匐前进的战士,一方面身处困境,另一方面还不得不进行着转型升级。这句话戳中了iot101君的点,隔行如隔山,外行人如果想设身处地的了解企业现状,那就用一个较为合理的比喻致敬吧。
据了解,2014年以来我国家电行业逐渐步入调整期,表现为景气指数下降,行业预警指数进入偏冷“浅蓝灯区”。另一方面,随着整体家电市场进入成熟期,家电行业全品类持续高增长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总体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其中空调2015年进入渠道去库存周期。
另外,产业升级在家电上表现的形式是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的结合,然而过去一年里,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市场的打打杀杀证实了现如今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准备铺开智能家居这片大地毯。从iot101君的好基友洋葱妹三人近期发布的一篇文章《智能硬件那些事:梦在远方,路在脚下》,里面为智能硬件创业者提到了这样的一段话:
“去年下半年至今,智能硬件迎来了资本寒冬。不得不承认,虽然好的项目不差钱,但大多数项目还在找钱的路上,而且形势越来越不利。尤其是风险投资机构,出手越来越谨慎,一方面对智能硬件期望下降,另一方面也在考虑新的投资组合方向。风险投资对投资回报率非常看重,与其投一个不痛不痒的项目,不如赌一把大的。”
毕竟,经过一轮试水之后,智能家居并没有燃起巨大的市场,资本也无法用钱做代价自欺欺人了。
为什么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铺不开巨大的市场,不难理解在,家电巨头动一动身子骨实在是太过笨重,做一个更新换代的产品和方向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有太多的顾虑。然而在众多奔赴前线的创业者身上,他们早已经轻装上阵拼死一搏了。因此到最后,前锋者死伤无数,家电巨头挪着巨大的身子,一步步走过去,每一步脚下踏过的都是创业者血和泪的教训。
那么,未来我国家电业会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呢?
行业在经历必要洗牌之后,厚重的传统家电厂商能够积极转型布局,长远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将从中脱颖而出。比如,积极布局智能家居的青岛海尔、美的集团,深化渠道改革的老板电器等。
回到家电企业利润下降面临裁员的事情,从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为5243.1万人,与2013年的5257.9万人相比已经有所减少。如果加上制造业中私营企业和个人就业,则当前制造业解决了超过1亿人就业,对于人口基数厚重的中国来说,这解决是一个大问题。
可以看出,金融业和互联网都高度发达的美国,近年来正不遗余力的推动制造业回流,甚至苹果和耐克的部分生产线都在回迁美国。而关于中国制造业成本已经逼近美国,远超东南亚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过度炒热互联网等相关概念,容易犯下捡了芝麻扔了西瓜的错误。
热闹过后,脚踏实地将厚重的传统产业升级是正确的方向,那么,如何借鉴已有的经验进行稳妥的产业升级?
拉下水?家电企业可以借助智能工业改革这条大船
如今的智能制造就是大家烂熟于心的“工业4.0”,概念炒过之后,实现工业4.0,不能纯粹谈技术,更要结合当前时代的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工业4.0这个热话题需要冷思考,中国的工业体系是1.0到3.0并存的格局,将工业4.0作为一个尺子和标杆去推动,是对产业的不负责,大家应该着力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供应链体系的链接:
这种链接需要产业组织者,比如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当然新型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园区的出现,也产生了新的产业组织者形式。但是总体来看,领军企业不多、整合意识不够。链接起来后,整合很重要,整合供应链上大量参差不齐的中小企业是相当艰巨和复杂的工程。链接整合之后,就要实现价值。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大数据,但是大数据如何实现价值,很多企业都在探索过程中,真正实现价值的,非常罕见。
所以研究工业4.0,更多地应该学习其思维方式,不同产业层面的家电企业,要结合品类特色,规划出自己的路线图。中低端制造业可以在不同层面实现工业4.0的引入。
工业4.0在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产品和服务问题。
这涉及智能家电系统的建设。用户不会只用一家的产品,也不会只用一家的APP。但同时,家庭服务的入口又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开放性的平台系统,这其中用电视盒子和路由解决家庭入口的问题,是有可能的。目前华为、中兴、海尔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谁的平台成为标准被广泛使用,还是看市场的选择。
家电企业转型的目标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裁员,带来的影响不足以撼动产业的根基,重要的是找准企业方向。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所有最聪明的人都热衷于各种时髦概念,从脚踏实地的制造业中抽离,经济的根基还能在哪里立足呢?
为您推荐
[导读]除了业务重心专注影视内容的开发和后期制作,数字媒体加工和管理外,Technicolor将把旗下的高清及演播设备及超市应用显示屏两大硬件部门出售。3月8日消息,今天上午Technicolor(原汤姆逊集团)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吴斌宣布汤姆逊公司已正式更名“Technicolor”,未来公司的业务重心将转移到影视内容的开发和后期制作,数字媒体的加工和管理,以及家庭宽带终端领域服务。吴斌同时向腾讯科技透露,Technicolor转型的另外举措是将把旗下的两大硬件部门出售,分别是高清及演播设备部门及超市应用显示屏部门。汤姆逊集团更名T
未来电视是什么样子?这个话题不但具有挑战性,更具有一丝神秘性。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未来电视肯定更适合观看,造型更具美感和个性:可能是智能的,便携的,或者是巨大的,甚至像变形金刚一样……想象是无穷无尽的,怎样的要求也不会过分。事实上,尽管现在看起来依然风光无限,但液晶、等离子的繁荣也许只能再延续10年。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早已经做好了埋葬“液晶”和“等离子”的准备!IT巨头涌入电视业谷歌之后,IT巨头们的“电视”热情还在持续上升中。美国一家知名的国际投行PiperJaffray公司的分析师GeneMunster最近表示,未来几个月内苹果会推出
未来电视是什么样子?这个话题不但具有挑战性,更具有一丝神秘性。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未来电视肯定更适合观看,造型更具美感和个性:可能是智能的,便携的,或者是巨大的,甚至像变形金刚一样……想象是无穷无尽的,怎样的要求也不会过分。事实上,尽管现在看起来依然风光无限,但液晶、等离子的繁荣也许只能再延续10年。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早已经做好了埋葬“液晶”和“等离子”的准备!IT巨头涌入电视业谷歌之后,IT巨头们的“电视”热情还在持续上升中。美国一家知名的国际投行PiperJaffray公司的分析师GeneMunster最近表示,未来几个月内苹果会推出
如果说CMMB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那么它未来的发展,将承担的历史使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期待,CMMB会给我们怎样持续不断的惊喜?2011年6月26日,一场CMMB业界的盛会在郑州举行,签约、合作、授牌是关键词,发展、变革、繁荣是核心目的,在众位巨头们的谈笑风生、举止若定中,我们可以预测,一场关于CMMB车载影音的没有硝烟的变革即将拉开序幕。【相聚】业内巨头齐聚中原,共谋CMMB发展2011年6月26日下午,中广传播CMMB终端企业销售签约暨2011年度终端战略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在郑州格瑞夫酒店会议厅隆重举行。中广传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雪帆、终端部总经理孟斐,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