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选择 虚商你还坚持梦想吗

2016-05-31 10:22:19来源:飞象网 热度:
近日,虚拟运营商服务质量问题首次被通报,这让试点期已近3年,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不断被“诈骗”、“实名制”、“赔钱”等各种标签所“绑架”的移动转售企业们更加的焦头烂额。一个令人感到恐惧的现实就是,虚拟运营商似乎充满了内忧外患。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散落地上的小广告电话似乎已经被“170”承包,更甚至曾有官方“提醒”,警惕170电话诈骗。这也折射出虚拟运营商试行两年的尴尬:虽然只是由于资便宜、套餐灵活,而被小广告主和营销、诈骗人员所青睐,使用170手机卡从事各种勾当,但却导致了170号段及其背后的虚商群体陷入了信任危机。

骚扰电话、电信诈骗、垃圾短信等一系列频发事件,最终让虚拟运营商迎来“史上最严格实名制”的强制管理。

早在2013年7月20日,工信部就曾经发布公告,宣布自2013年9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手机实名制。从那时候开始,三大基础运营商迅速改造了原有IT系统。新入网用户如果不填写身份信息,就根本无法使用。虽然三大运营商的确为实名制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是由于渠道配备身份证识别器的不足,不少网点和代理点并不能很好地验证身份信息。一些消费者甚至随意填写他人身份证信息,照样可以以实名身份入网。这一漏洞不仅给实名制的全面推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让一些运营商内部员工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开卡的行为愈演愈烈。

于是,2015年9月1日迎来又一次“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明确了到年底前实名制达到90%以上的目标。这一次,虚拟运营商也在被要求之列。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还存在一些漏洞。比如,在淘宝等线上渠道,仍可买到“人证不一”的虚拟运营商电话卡,以及还有所谓的“临时卡”在售。

这些行为,不断挑战着大众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容忍底线。对于手机实名制的要求,没有“最严”,只有“更严”。于是,电信行业迎来“不实名就停机”的第三次“最严实名制”:工信部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

同时,为加强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工信部部联合公安部建立了涉及违法犯罪电话号码快速通报关停机制,对公安机关通报的涉案号码在第一时间组织电信企业(含虚拟运营商企业)进行关停。截至今年4月底,共查封超过14万个涉嫌通讯信息诈骗等犯罪的电话号码。

从数量上来看,三大基础运营商被关停的电话号码要多于虚拟运营商,但从被关停号码在所有用户中的占比来看,虚拟运营商的比例远远高于基础运营商,堪称“电信犯罪重灾区”。

“之所以电信诈骗屡打不进,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实名制落实不到位”,有专家指出,“尤其是虚拟运营企业实名制落实不到位问题相对更为严重”。统计显示,所关停涉及虚拟运营商的号码分布于远特通信、分享通信、迪信通、蜗牛移动、巴士在线、国美移动、天音通信、爱施德等20余家。

而根据政策,虚拟运营商试点期为2年,之后本应发放正式运营牌照,但因多数企业实名制未达标,造成垃圾短信、诈骗短信泛滥,所以商用牌照及商用政策才一直悬而未决。

在实名制问题尚在整改的同时,2016年5月底,工信部又首次通报了虚拟运营商服务质量投诉问题,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垃圾短信问题。今年一季度,12321举报受理中心收到的关于虚拟运营商的垃圾短信举报3万多件次,同比上升49.4%,环比下降27.0%。其中“点对点”垃圾短信举报2万多件次,同比上升28.6%,环比下降31.8%。这让虚拟运营商更加地焦头烂额。

更为要命的是,虚拟运营商试点推出已近3年,但行业至今仍无明确盈利模式,42家转售企业仍然无一盈利。甚至还有虚拟运营企业遭到发起股东“抛弃”。根据媒体此前报道,作为“清华系”的首批虚拟运营商企业之一的华翔联信两次被挂牌出售,虚拟运营商窘境日渐显露。

当然,在对虚拟运营商一片看衰之音中,也有观点认为对于只规模商用了一年多,还不具备规模时,谈盈利本就是一个可笑的事。

“很少有一开始运营就盈利的企业。对通信服务来说,规模更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电信专家付亮认为。

但不管怎样,一个令人感到恐惧的现实是,从码号资源缺乏、到市场认知度低,以及始终伴随的电信诈骗、实名制落实不彻底等负累,虚拟运营商一直在伛偻前行。或许当时选择进入电信市场时,真的没有想好路该怎么走。

就像业内人士所指出的,“虚拟运营商存在的问题,远比已多年规范化运营的三大基础运营商多得多,而且42家的管理水平差距也非常大”。对于这样一个资费便宜但又充满如此多瑕疵的企业群体,他们能否经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最终大浪淘沙诞生一批“明日之星”,还是一个未知数。而是不是也已经有虚拟运营商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或者辗转反侧找寻出路了呢?

责任编辑:葛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