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硬件能否打造中国的Echo神话?

2016-05-30 18:04:47来源:声学在线 热度:
前一段时间,极客公园暮云平的那篇《羊毛完全可以出在羊身上,硬件创业最直观的商业模式还是让硬件赚钱》,引起不小的反响,作者也是深有感触。浸淫在智能硬件领域多年,看到周围的创业团队起起伏伏,一路坎坷,感受真实。如今,亚马逊推出智能硬件产品Echo,获得比iPhone还好的销售成绩,为迷茫的智能硬件界带来一缕清风。今天,作者想和大家聊一聊智能硬件之殇,以及中国智能硬件的出路。

>>>>智能硬件之殇

智能硬件发展到今天,真的是“一把心酸泪”。2014年是物联网、智能硬件最好的年头。智能硬件和物联网概念红的发紫,各路投资涌入,加上新老厂商,如互联网巨头BAT,传统行业富士康,海尔,格力等也纷纷投入混战,一派生机盎然,好不热闹的景象。然而,前一秒还是风头正劲,繁花锦簇,后一刻就死在入口处。爆款也只是昙花一现,从最初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到如今炙手可热的VR/AR、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每一步走的都很艰难。

说到智能硬件,大家都不会忘记曾经引发全球可穿戴设备热潮的谷歌眼镜。2015年1月19日谷歌表示谷歌眼镜从应用商店下架,不再接受用户订单,同时,其整体开发项目团队也整合到另一部门,不得不承认这代表着谷歌眼镜的一种失败。为什么当时最炫最酷的科技产品会遭受到如此结局?

众说纷云,有人说谷歌眼镜的失败是销售渠道封闭,交货周期长;也有人把失败归罪于设计、安全和健康问题,棱镜和眼睛的距离会造成左右眼视力不均;还有人说谷歌眼镜价格昂贵,无法成为大众消费产品.......无论哪种原因占主导,都不得不承认谷歌眼镜的失败,反映了许多智能硬件产品的问题——智能硬件设备体验不成熟,需要更切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不仅是谷歌眼镜遇到这样的问题,红极一时,现在却销售疲软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都遇到如此的境遇。这其中也包括苹果iwatch,产品功能趋同化,没有功能亮点,最终也不得不主打奢侈品路线的噱头。的确,产品功能鸡肋,无法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是导致用户在短暂使用后选择放弃的主要原因。

智能家居产品,也是遇到同样的困扰。没有统一的接口规范,各个厂商的产品间互不兼容,壁垒森严,使用方法又纷繁复杂,没有一个良好的智能家庭生态系统。用户体验仍然鸡肋,可有可无。

到头来,按照互联网行业的思维来运作,智能硬件流落到硬件免费,或以极低价格来出售,只能靠流量或者后续商业模式来赚钱的方式来生存。对于智能硬件团队来说,不是专注品质和体验,而是通过免费和低价摊薄利润,没有能力树立品牌,建立用户忠诚度,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仅是国内的智能硬件团队经历过这种痛苦,国外的团队也是在同样的摸索中前行。亚马逊此前冲击智能手机市场,结果反响平平,而后Amazon推出智能音箱Echo时,也同样不被看好,刚刚上线,被吐槽无数。而如今,Echo的销售业绩居排行榜首,已经成为代表智能硬件正常商业逻辑的行业标杆产品。这款可以渗透到普通消费者家庭的产品,似乎为我们找到了智能硬件的新出路。

>>>>中国智能硬件之路

Echo的成功对我们是激励,也是拷问。亚马逊Echo为什么会成功?我们中国的团队是否能打造我们自己的“Echo神话”?

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亚马逊Echo为什么会成功?对于亚马逊自己人来说,也没有料到Echo会取得今天的成绩。接受预定的两周内订单就超多了一百万,这样的成绩甚至超越了iPhone的销售业绩,绝对是超乎了亚马逊的想象。然而,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的确命中用户强需之外,也绝对不是偶然,Echo的打造绝不是一朝一夕。

Echo符合它最原始的定义,它是一款音质绝佳的音箱,音乐真的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许多智能硬件打造时,常常忘记它最本质的东西,而Echo没有,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但是,Echo没有局限于一个音箱的定位,更多的精力还要在智能方面。亚马逊最先推出的Echo Tap那款(如上图),采用无屏幕的圆柱形状设计,高度9英寸多,直径为3.25英寸。没有屏幕,那么,与Echo唯一交互方式就是语音,对语音识别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为此,亚马逊从老牌语音识别公司Nuance挖来大批人才,不仅如此,亚马逊还收购了两家语音初创公司Yap和Evi,打造其自己的语音识别系统Alexa。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回响”,其语音识别系统可媲美谷歌和苹果的语音识别,尤其是Echo的响应时间,从9秒减少到1.5秒,达到了其CEO贝佐斯所提出的苛刻目标。

而做到今天这个程度,亚马逊也耗费了近三年的打造时间。产品的定价也由最初的50美元,调整到199美元。甚至有内部的员工透露,Echo的成本控制也从最初的17美元飙升到180美元,如果考虑到包装、发货和营销推广成本,亚马逊销售Echo可能并不赚钱,甚至是亏损的。当然,这个内部消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到Echo这个产品中包涵的技术含量,以及所有技术人员的心血,真的是匠心精神,用心打造,每一分钱都不是白花的,Echo贵的有道理,而且每一分钱花的都很值得。

就这样,才逐渐接近Echo最初的定位:一款智能家居硬件产品,用户通过声音播放音乐、收听新闻、订餐和订机票等等,而用户的体验是在房间的任何角落都可以对他讲话,都可以得到回应。

成为了亚马逊智能硬件的黑马后,Echo又开发许多新的技能,随时告诉你天气;家庭自动化控制,比如说灯光和温度;加入Spotify的支持,随时享受最新专辑;代替手机,通过语音就可以完成Uber叫车;还可以通过HomeAdvisor帮你修理家中的东西,如管道漏水;据说亚马逊还与波士顿儿童医院建立联系,提供KidsMD服务,帮助家长判断孩子出现一些应急症状,该如何处理,以及用药剂量,还有就是是否需要Call a docter......

听到以上种种,你是不是心动了?反正作者是心动了,件件事情都是强需求,真的是大众需求。遗憾的是,国内的用户,还不能体会到Echo带来的福利。想要体验到Echo带来的智能生活,就要依赖国内的智能硬件厂商能否打造出中国的Echo?作者认为时机成熟了!

第一,Echo使用的是成熟的语音技术,只要国内的团队花费精力,用心打造,并非投机取巧,完全可以PK Echo的技术。

第二,是音箱的音腔设计,真的还需要懂声学的团队给出中肯的设计方案,才能拥有完美的音质。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现成经典的设计方案。

第三,聚合应用。这一方面我相信国内的硬件团队更有发言权,这是我们所擅长的,多元融合。

现在Amazon Echo已经为我们趟好了路,相信,中国的智能硬件团队也可以打造中国的Echo神话,智能硬件本身带来盈利的商业模式真正回归,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葛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