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60年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大佬们怎么说

2016-04-27 09:57:08来源: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热度:
2016年4月22日,恰逢人工智能诞生60周年,由人工智能学会发起的2016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暨人工智能6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据悉,此次大会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等20余家国家一级学会及协会共同举办。是我国首次多学科、大跨度交叉的合作之举。
  
会上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英伟达、三星电子、科大讯飞|百度、IBM、寒武纪、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的专家纷纷做了主题报告,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表示,人工智能不可能“平地起高楼”,它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的运算与控制核心是CPU(中央处理器);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需要专为人工智能而生的‘APU’(人工智能处理器)?”
 
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寒武纪首席执行官陈天石在“支撑智能时代的芯片”主题报告中也提到,深度学习需要专用芯片,而且,这样的芯片已经有了。
  
陈天石说:“CPU/GPU这样的通用处理器,运行神经网络的效能比很低。谷歌当年花了七天时间给计算机训练猫脸识别模型,动用了1.6万个CPU。而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寒武纪专用芯片,其性能功耗比可达通用芯片的数百倍以上。”
  
人工智能不只是算法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认为,机器人给人类带来影响的深刻程度,将远超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人工智能在奔跑”的主题演讲中李德毅提出了新的思路。
  
他提出,“人工智能的核心不仅仅是算法,今天人工智能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学习,要把程序放到数据里去,让程序围着数据转,形成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用记忆认知、计算认知和交互认知三位一体,形成决策脑。“
 
李德毅院士认为,“如果人脑的特定问题域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大数据形式化,构造出驾驶脑、围棋脑、文艺脑、聊天脑等,哪怕在微观上不具有组织结构的相似形,但是在宏观上并不亚于特定人群的智商和情商,那么当千千万万特定问题域的认知能力局部形式化之后,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千千万万的认知脑,并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就可以倒逼人造脑。”
  
最后,在引起一些担心的人与机器人的关系问题上,李德毅院士笃信,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学会运用工具、制造共聚合发明机器的历史,人类始终善于更好地调教和帮助机器。 
 

责任编辑:高娟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