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世界将目光聚焦在了韩国的一场围棋比赛上。人工智能谷歌“阿尔法围棋”与人类围棋顶级高手李世石之间的人机大战精彩上演,疯狂吸睛。一场围棋比赛之所以能够吸引世界的目光,不仅仅是因为围棋比赛很精彩,更在于这场人类与人工智能PK的比赛,满载着人类的喜悦、担忧与焦心。
李世石战胜了人工智能,意味着人类的智力足够战胜人类创造物的人工智能,那么大多数人的心情是愉悦轻松的。但结果恰好相反,李世石1比4负于“阿法狗”。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这种万物之灵被自己的创造物给PK掉了?果真如此,未来将会怎样?
不得不服
围棋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智力的高端竞技。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有人预测围棋高手李世石会PK掉人工智能“阿法狗”,李世石自身也有信心。当然,也有人担心李世石输给“阿法狗”,人工智能最终取胜。比赛共分5局进行,前两局里,“阿法狗”就已经轻松取得胜利。这意味着什么,其实先兆已明。
连续被人工智能KO两场,大家的神经一下子就绷紧了。其实,人机大战的事情早就上演过,且人类被PK的次数也不少了。早在“阿法狗”大战李世石之前,2015年时它就已经PK掉了欧洲的围棋冠军樊麾,而樊麾也期望李世石能够扳回一局。无奈,李世石只胜了一场。
人类被人工智能PK掉的事情,远不止这盘棋。
早在1997年,IBM的“深蓝”就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2006年拼字比赛世界冠军在PK掉了百名人类对手之后,却被一款名叫“QUACKLE”的程序PK掉。此后,IBM的沃森在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中又PK掉最强大的两名选手。不仅如此,还有会游泳、会短跑的智能机器人也已出现,据说短跑机器人比世界冠军博尔特跑得还要快。
从体力竞赛到智力竞赛,人工智能总是在与人类的顶级高手PK,且屡屡创下佳绩。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在运算、推理、存贮等方面的超强能力,特别是具备了自我深度学习、自我优化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其能力远超乎大众的想象。也许,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有超乎人类极限的可能,所以才会成为人类研究的一个前沿,成为当下创业与投资的热门。
何必太忧
比赛的魅力在于结果的不可预测。也正是因此,很多人就开始“赌赛”。在这场世界级的围棋比赛之前,有人说,人工智能没有感情、没有欲望,所以它战胜李世石是比较难的。而在比赛出现“阿法狗”连赢两局之后,有人指出,人工智能缺少情感这些人类独具的特征,只有理性的得失计算,所以更易取胜。但笔者认为,人类的情感与人工智能的“冷血”并没有什么可比性。比如,一胖一瘦两个小孩子打架,瘦子输了,他擦擦眼泪说,虽然你赢了,但你没有我学习成绩好。初看有道理,细看就觉得转移竞技领域了。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怎么都会找到自信。
尽管如此,看到“阿法狗”连续KO,看到人工智能接二连三地搞定人类顶级高手,笔者自己都紧张,人类真的被自己的创造物给搞定了,那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被人工智能给控制?有这种担心的大有人在。
担心首先来自于就业。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复制一台机器的时间远比这个要短。一个人的存储、记忆、运算能力有限,而人工智能机器可以将其延伸到极点。人类在工作中有情绪的干扰,有态度的影响,有体能的枯竭,智能机器只要插上电就可以一直运转。未来,哪些岗位会被机器替代?
有很多。李开复说,未来十年,大部分今天的人类工作可被机器取代。机器将取代许多的护士、记者、会计、教师、理财师等工作,任何带有“助理”、“代理”或“经纪”等字样的职位都有可能被取代。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说,大家不必太过紧张。因为人工智能本身会带动服务等岗位。这相当于有减少也有新增,基本可以维持稳定。至少目前很多投资热衷于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的招聘职位增多是个可以聊以自慰的好消息吧。
更高层级的担忧就在于人类创造出人工智能,真的具备了认知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之后,人类还能控制它们吗?
要知道,人类创造人工智能的初衷不是找其来KO自己的,而是为自己服务的,如果人工智能不受控制,那还了得!还有人就担忧人工智能会被有恶意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给人类带来创伤。比如盖茨以及一些科学家就发出过这类警告。
“阿法狗”与李世石之间,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PK的落点,就落在了人类能否真正控制自己的创造物这个关键点上。“控制”成了关键词。好在《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思考,为此还写出了一本畅销全球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书中指出,“当人造与天生最终完全统一的时候,那些由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将会具备学习、适应、自我治愈,甚至是进化的能力。”现在看来,人工智能正行进在这条路上。随后作者警告说,“在将生命的力量释放于我们所创造的机器的同时,我们就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
凯文凯利预言,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不过,他也说了,“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个美妙的结局。”
如果人工智能PK掉了人类,既意味着人类的失控,又蕴含着另一个美妙的结局,这个结局或许就是初衷。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就应当试着放下控制一切的欲望,寻找一点美妙,从过程中开始找寻和体味。
李世石战胜了人工智能,意味着人类的智力足够战胜人类创造物的人工智能,那么大多数人的心情是愉悦轻松的。但结果恰好相反,李世石1比4负于“阿法狗”。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这种万物之灵被自己的创造物给PK掉了?果真如此,未来将会怎样?
不得不服
围棋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智力的高端竞技。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有人预测围棋高手李世石会PK掉人工智能“阿法狗”,李世石自身也有信心。当然,也有人担心李世石输给“阿法狗”,人工智能最终取胜。比赛共分5局进行,前两局里,“阿法狗”就已经轻松取得胜利。这意味着什么,其实先兆已明。
连续被人工智能KO两场,大家的神经一下子就绷紧了。其实,人机大战的事情早就上演过,且人类被PK的次数也不少了。早在“阿法狗”大战李世石之前,2015年时它就已经PK掉了欧洲的围棋冠军樊麾,而樊麾也期望李世石能够扳回一局。无奈,李世石只胜了一场。
人类被人工智能PK掉的事情,远不止这盘棋。
早在1997年,IBM的“深蓝”就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2006年拼字比赛世界冠军在PK掉了百名人类对手之后,却被一款名叫“QUACKLE”的程序PK掉。此后,IBM的沃森在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中又PK掉最强大的两名选手。不仅如此,还有会游泳、会短跑的智能机器人也已出现,据说短跑机器人比世界冠军博尔特跑得还要快。
从体力竞赛到智力竞赛,人工智能总是在与人类的顶级高手PK,且屡屡创下佳绩。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在运算、推理、存贮等方面的超强能力,特别是具备了自我深度学习、自我优化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其能力远超乎大众的想象。也许,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有超乎人类极限的可能,所以才会成为人类研究的一个前沿,成为当下创业与投资的热门。
何必太忧
比赛的魅力在于结果的不可预测。也正是因此,很多人就开始“赌赛”。在这场世界级的围棋比赛之前,有人说,人工智能没有感情、没有欲望,所以它战胜李世石是比较难的。而在比赛出现“阿法狗”连赢两局之后,有人指出,人工智能缺少情感这些人类独具的特征,只有理性的得失计算,所以更易取胜。但笔者认为,人类的情感与人工智能的“冷血”并没有什么可比性。比如,一胖一瘦两个小孩子打架,瘦子输了,他擦擦眼泪说,虽然你赢了,但你没有我学习成绩好。初看有道理,细看就觉得转移竞技领域了。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怎么都会找到自信。
尽管如此,看到“阿法狗”连续KO,看到人工智能接二连三地搞定人类顶级高手,笔者自己都紧张,人类真的被自己的创造物给搞定了,那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被人工智能给控制?有这种担心的大有人在。
担心首先来自于就业。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复制一台机器的时间远比这个要短。一个人的存储、记忆、运算能力有限,而人工智能机器可以将其延伸到极点。人类在工作中有情绪的干扰,有态度的影响,有体能的枯竭,智能机器只要插上电就可以一直运转。未来,哪些岗位会被机器替代?
有很多。李开复说,未来十年,大部分今天的人类工作可被机器取代。机器将取代许多的护士、记者、会计、教师、理财师等工作,任何带有“助理”、“代理”或“经纪”等字样的职位都有可能被取代。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说,大家不必太过紧张。因为人工智能本身会带动服务等岗位。这相当于有减少也有新增,基本可以维持稳定。至少目前很多投资热衷于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的招聘职位增多是个可以聊以自慰的好消息吧。
更高层级的担忧就在于人类创造出人工智能,真的具备了认知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之后,人类还能控制它们吗?
要知道,人类创造人工智能的初衷不是找其来KO自己的,而是为自己服务的,如果人工智能不受控制,那还了得!还有人就担忧人工智能会被有恶意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给人类带来创伤。比如盖茨以及一些科学家就发出过这类警告。
“阿法狗”与李世石之间,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PK的落点,就落在了人类能否真正控制自己的创造物这个关键点上。“控制”成了关键词。好在《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思考,为此还写出了一本畅销全球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书中指出,“当人造与天生最终完全统一的时候,那些由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将会具备学习、适应、自我治愈,甚至是进化的能力。”现在看来,人工智能正行进在这条路上。随后作者警告说,“在将生命的力量释放于我们所创造的机器的同时,我们就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
凯文凯利预言,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不过,他也说了,“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个美妙的结局。”
如果人工智能PK掉了人类,既意味着人类的失控,又蕴含着另一个美妙的结局,这个结局或许就是初衷。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就应当试着放下控制一切的欲望,寻找一点美妙,从过程中开始找寻和体味。
责任编辑:高娟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